【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纲要】专题10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含生物固氮)
一、专题知识精要点拨
1.微生物主要指哪些生物类群
(1)微生物包括三大界和病毒
五界说:(略)
(2)生物的代谢类型多样
同化类型:
自养型:如硝化细菌、蓝藻。
异养型:如大肠杆菌、乳酸菌、放线菌、真菌、草履虫……
异化类型:
需氧型:如硝化细菌、草履虫……
厌氧型:如大肠杆菌、乳酸菌……
酵母菌属于哪种代谢类型?
共生固氮菌、自生固氮菌、固氮蓝藻,分别属于哪种代谢类型?
(3)微生物的生殖类型多样
无性生殖:
分裂生殖:如细菌。
出芽生殖:如酵母。
孢子生殖:如真菌、放线菌。
断裂生裂:如丝状蓝藻。
有性生殖:
配子生殖:如衣藻。
接合生殖:如草履虫。
噬菌体是怎样增殖的?(复制)
2.细菌、放线菌和病毒的结构与繁殖特征
(1)细菌
形态结构:球形、杆形、螺旋形。
细胞壁——与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不同。
细胞膜——生物膜结构。
细胞质——有核糖体、质粒及贮藏颗粒等。
核区
一个大型环状DNA,控制主要性状
小型环状DNA,控制抗药性、固氮等性状。(有侵染性)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孢。
繁殖:二分裂方式增殖。
(生长→核区DNA复制→形成隔膜)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从单个菌体开始,分裂增殖形成的细胞群。
(2)放线菌
形态结构:原核单细胞的分枝状菌丝体。
繁殖方式:产生孢子。
生产抗生素的主要来源
(3)病毒
结构:
复习“噬菌体”:
*[类病毒与朊病毒简介]
复习噬菌体的增殖:吸附→侵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
3.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维持生物体生命所必需的外源物质。
碳源——提供C元素的营养物质。
*营养——生物摄取营养物质的过程。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分五大类:
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自养型——利用无机C源(化能自养,光能自养)。
异养型——必需有机C源(也是能源)。
氮源——提供N元素的营养物质。
*常用N源——NH4+、NO3-、尿素等。
含C、H、O、N的有机物,是碳源也是氮源;
硝化细菌以NH3或NO2-为氮源,也是能源;
固氮微生物能以N2为氮源
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自身缺乏合成能力的微量小分子有机物(某些氨基酸、维生素、含氮碱基等)。常用动植物组织提取液、酵母膏、蛋白胨等提供。
4.微生物培养基及其配制原则
(1)培养基——培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分类依据
类型
主要用途
物理性质
固体
分离、计数
半固体
观察运动、鉴定菌种
液体
发酵生产
化学性质
合成(成分已知)
分类、鉴定菌种
天然
发酵生产
半合成
发酵生产
特殊需要
选择(利用特殊成分)
抑制杂菌、促进所需菌生长
鉴别(利用特殊指示剂)
鉴别某些微生物
*琼脂的作用和比例如何?
*加青霉素——抑制细菌、放线菌,培养真菌。
*高浓度NaCl——抑制多种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
*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定大肠杆菌(菌落深紫色金属光泽)
(2)配制培养基要考虑3个原则:
目的明确、营养物质协调、pH值适宜。
*营养问题:
高浓度蔗糖能抑制微生物生长。
C/N比影响代谢:细菌C/N=4时生长较快,真菌C/N=10时生长较快。
谷氨酸发酵生产,C/N=4时繁殖快、产物少;C/N=3时繁殖慢、产物多。
*pH值问题:
细菌适宜pH≈6.5~7.5。
放线菌pH≈7.5~8.5。
霉菌、酵母pH≈4.5~6.0。
5.微生物代谢的主要特征
(1)代谢速率高
主要原因是:相对表面积很大(表面积/体积),物质交换速率很高。
(2)次级代谢产物复杂
初级代谢产物
次级代谢产物
生长繁殖所必需(原生质必要组成物质)
非生长繁殖所必需(常影响环境中其他生物)
各种菌共同的产物,化学结构较简单
每种菌独特的产物,化学结构较复杂
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素等
如:抗生素、色素、毒素、“激素”等
(3)两类基本调节方式
——酶合成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
酶合成的调节(基因水平的调节):
例:大肠杆菌利用碳源的调节(实验)。
碳源
菌体代谢
结论
葡萄糖(+) 乳糖(-)
分解葡萄糖
分解葡萄糖的酶是“组成酶”,分解乳糖的酶是“诱导酶”(乳糖是诱导物)
葡萄糖(+) 乳糖(+)
只分解葡萄糖
葡萄糖(-) 乳糖(+)
分解乳糖
组成酶:只受基因控制表达合成,总存在。
诱导酶:诱导物诱导基因表达合成。
意义:保证不合成多余的酶,避免浪费。
酶活性的调节(酶水平的调节):
例:谷氨酸杆菌合成谷氨酸的调节:
意义:调节精细快捷,不积累多余产物。
6.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两个方面:改变遗传特性,控制环境条件)
例:①大量生产青霉素的青霉菌。
②大量生产赖氨酸的黄色短杆菌(见教材)。
③大量生产谷氨酸的棒状杆菌(见教材图)。
(*为什么能治疗肢端肥大症?)
(2)控制环境条件
影响微生物代谢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避免杂菌
控制温度
连续培养
控制通气
搅拌培养液
消毒灭菌防止不利竞争
多数适宜温度范围25~37℃
保证营养、去除废物,调整pH
保证溶氧量要求(需氧厌氧?)
保证菌体与培养基营养物质充分接触,有利于物质交换
以上考虑如何促进发酵生产。
*食品保存——考虑如何抑制微生物生长。
方法
原理
巴氏消毒(60℃,30min)
高温消毒
罐藏法(高温高压、封罐)
高温灭菌、缺氧抑菌、防止染杂菌
冷藏法(0~10℃保存;-18℃速冻)
低温抑菌
干燥法(风干;速冻—低压脱水)
脱水抑菌
高糖、高盐浸渍
脱水高渗抑菌
加防腐剂(卫生标准下)
药物抑菌
7.微生物生长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1)微生物生长的特点:
*复习:
①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哪些方面?(增长、波动、稳定、下降)
②种群J型增长特点是什么?
λ>l,且稳定;条件理想,资源不因种群个体数量增加而减少。
λ=Nt+1/Nt(t为周限时间,λ为周期增长率)
Nt=N0×λt,lgNt=lgN0+t(lgλ)
λ>1,种群增长;λ=l,种群稳定;
0<λ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