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 第13讲 细胞的增殖 教学案 【考纲要求】 细胞的生命历程  考纲要求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细胞的无丝分裂 (3)细胞的有丝分裂 (4)细胞的分化 (5)细胞的全能性 (6)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7)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8)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9)模拟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I I Ⅱ Ⅱ Ⅱ Ⅱ Ⅱ 实验与探究能力(2) 实验与探究能力(1)  【考点分析】 知识点 试题 分值 题型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细胞的无丝分裂 (3)细胞的有丝分裂 (8)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9)模拟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2008 山东 4 选择题   2008 四川 2 选择题   2008 天津 2 选择题   2008 广东 2 选择题   2009 天津 2 选择题   2009 上海 2 选择题  【考点预测】 本知识点是高考中经常考察的内容,但是在近几年中考察的力度偏小,主要考察的是有丝分裂的知识,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关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情况。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知识梳理】 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增值 原因 周期性 分裂 过程 观察有丝分裂的时期 【重点解析】 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时期  主要特征  间期 G。期 转录大量的RNA和合成大量的蛋白质,为DNA复制作准备   S期 DNA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出的两个DNA分子通过着丝点连在一起,与蛋白质结合形成2个姐妹染色单体   G2期 为进入分裂期作准备  分裂期 前期 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核膜解体,核仁消失;形成纺缍体   中期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中央;染色体数目最清晰,形态最固定   后期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裂,在纺缍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 染色体转变成染色质;核膜重建,核仁出现;纺缍体解体;赤道板一细胞板一细胞壁  ①G1期的特点 Gl期是从上次细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开始的。G1期是一个生长期。在这一时期中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 ②S期的特点 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增殖的关键时期。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DNA分子的复制就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通常只要DNA的合成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成两个子细胞。 ③G2期的特点 G2期又叫做“有丝分裂准备期”,因为它主要为后面的M期做准备。在G2期中,DNA的合成终止,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其合成量逐渐减少。 ④M期的特点 细胞一旦完成了细胞分裂的准备,就进入有丝分裂期。细胞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可以人为地将它分成前、中、后、末四个时期。M期的细胞有极明显的形态变化。间期中的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M期浓缩成染色体形态。染色体的形成、复制和移动等活动,保证了将S期复制的两套DNA分子平均地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例1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菠菜属于高等植物,所以其细胞中不会含有中心体,则在间期不会出现中心粒的复制。此外特殊的就是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会形成细胞板,即新的细胞壁,此过程与高尔基体有关。 答案:A 例2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当中心粒移向细胞两极时,细胞内伴随发生的变化是 A.形成染色单体 B.染色质变成染色体 C.着丝点分裂 D.细胞膜向内凹陷 解析:考察的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关物质的变化情况,对于中心体移向两极的时期就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这个时候发生的是有关染色体的改变,由染色质变成染色体。 答案:B 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关物质的变化 1.各时期物质变化: 时期 间期  分裂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分裂相       主要特征 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染色质→染色体 纺锤丝→纺锤体 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数目和形态最清晰)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 染色体变为染色质,纺锤体消失,出现细胞板,核膜、核仁  染色体行为变化 复制 出现 排板 分裂 平均分配  染色体数目变化 2N 2N 2N 4N 2N  DNA的数目变化 2n→4n 4n 4n 4n 4n→2n  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 0→4n 4n 4n 0 0  应用 治疗癌症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 ∕ ∕  2、在坐标图中画出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 ①核DNA的数量变化曲线 ②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曲线 ③每条染色体上DNA的数量变化曲线 例3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解析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量变化规律。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染色体已经复制,复制的结果是:DNA含量增加1倍,染色体数不变,但每个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本题中,复制后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可知未复制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N,DNA含量为Q/2。而有丝分裂的结果是,新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与亲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完全相同。 答案:C 【实战训练】 (09天津卷)1.下列选项中,两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的是 A. 蛙的红细胞与淋巴细胞 B. 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杂交瘤细胞 C. 人的胚胎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 D. 牛的精细胞与精原细胞 答案:B 解析:染色体数目呈周期性变化的一定是处于分裂的细胞,题中蛙的红细胞、淋巴细胞、成熟的红细胞、牛的精细胞均不再分裂了,小鼠骨髓瘤细胞、杂交瘤细胞以及精原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能进行分裂,所以B正确。 (09天津卷)2.下列过程中,涉及肽键数量变化的是 A. 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 B. 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 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D. 蛋清中加入NaCl使蛋白质析出 答案:A 解析: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复制过程中发生蛋白质的合成,涉及肽键数量的变化;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只是使细胞壁中的纤维素水解;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不发生蛋白质的合成;蛋清中加入NaCl是使蛋白质析出,不发生蛋白质的合成。所以A正确。 (09广东卷)3.有关真核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丝分裂过程核膜不消失 B.动物细胞仅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值 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 D.无丝分裂仅出现于高等生物的衰老细胞 答案:AC 解析:动物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而且,无丝分裂主要出现在高等生物分化的细胞中,比如鸡胚的血细胞等,不仅出现于衰老细胞。在无丝分裂中,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出现,当然也就看不到染色体复制的规律性变化,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所以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 (09上海卷)4.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A.处理有丝分裂中期 B. 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 将形成配子 D. 正在发生DNA复制 答案:C 解析:此时细胞内10条染色体和10个DNA分子,没有染色单体即DNA未复制,且细胞开始溢缩则应处于分裂的末期。 【名师点拨】 概念区分: 1.染色质和染色体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它们之间的不同只不过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呈丝状,它们在核内的螺旋程度不一,螺旋紧密的部分,染色较深,有的螺旋松疏染色较浅,染色质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颗粒状,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细胞分裂时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化形成较粗的柱状和杆状等不同的形状,成为染色体。不同生物的染色体(习惯不称染色质)数目、形态不同,具有种的特异性,而且比较恒定。 2.赤道板与细胞板 (1)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受纺锤丝牵引,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位置,形成一个平面。凶为这个平面的位置比较类似于赤道的位置,称为赤道板。实际上并无板状结构存在,它只是一个垂直于纺锤体纵轴的平面,是一个位置名称,在动、植物细胞都适用。 (2)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由来自高尔基体的囊泡汇集在赤道板平面上,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板状结构。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周围扩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最后将细胞质完全分隔开。可见,细胞板是一个确实存在的板状结构,且只有植物细胞在分裂末期才具有的细胞质分裂的特定方式。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