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程标准》中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其内涵为:无论学生的性别、年龄、悟性高低等差别如何,教师都应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生物科学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并在《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指引方向上有所进步。那么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便是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和自豪,更多地感受到人性的光明与和谐,感受到仁慈、宽容的力量。 教学片段——巧化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这堂生物课的课题是《观察植物细胞》。按照备课的设计,本节课主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观察的能力。 课前我要求同学们预习实验的方法步骤,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部分。课堂上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快速讨论一下,并解答这些疑问,这一来,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彼此交流热烈、积极。接下来,课堂进行的很顺利,尤其是在操作显微镜观察洋葱的细胞结构时,同学们显得更是兴奋、积极。“老师,我们看到了细胞”,每当有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了洋葱细胞就激动地呼唤着我去分享他们的成果,同学们三三两两围在一起,一会你观察,一会儿我观察,还不时的研讨,我巡视在各实验小组间,感受到他们成功的快乐和自豪,就在实验观察即将完毕时,有两个小男生一边收拾实验器材,一边竟然拳头对拳头打闹起来。虽然他俩觉得很隐蔽,但我毕竟看的很清楚,但转而一想,实验的成功可能使学生兴奋起来了,有些举动是孩子的天性,干万不能发脾气。学生也需要尊重,他们也有自尊心,不能伤了他们,可又不能不说呀,同学们都看着呢。于是我转移话题:“同学们在刚才的实验操作过程中,都表现得很认真,合作的很好,直到现在仍有两位同学在热烈的‘合作’,积极的‘交流’呢。我想在稍后的自我评价中,他们会表现的更加出色”。没有一句批评,没说什么事,也没指明是谁,他们俩竟悄悄的停住了手,而且在自我评价练习中真的表现很积极、主动,课就这样结束了。 分析评价:[来源:高考资源网] 课后我想如果当众批评那两位同学,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首先课堂气氛会变紧张,打闹的同学自尊心肯定受损,甚至影响师生关系,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实验的积极性。这节课我用赞扬代替批评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并使他们乐于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正是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本来就“充满变数”,但无论如何变化,“面向全体学生”是永恒的。 “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人都需要尊重,学生们也有自尊啊!学生的自尊需要老师去爱护,尤其在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因为这时往往会产生自卑感,对自己的错误和过失感到后悔,唯恐老师重责。我们必须明确,批评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支持和引导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宽容是最好的批评,这样,教师就要巧妙的批评,对学生的过失采取适当的谅解或宽容的态度,以维护其自尊心。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或创设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重新点燃自尊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自信,并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爱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感受到仁慈、宽容的力量。 “面向全体学生”也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中,应表现为关注每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的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的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们更要有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思想。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 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的教师所关注,关注的实质是用心施教,而不是学科体系的传声筒;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关注的实质是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使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使学生变得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重新审视我的课堂,要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承认他们在发展方向、发展速率和最终发展程度上存在差别。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并保护好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学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希望通过对自己教学的不断反思和总结,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以爱心和诚恳作为前提,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