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遗传特点。
能力目标
运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减半的知识推导一对基因在遗传中分离及配对的结果
情感目标
通过运用科学方法解释一些遗传病的形成,认识近亲结婚的危害,培养生活中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遗传特点
教学重点
生殖过程中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遗传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引入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什么是相对性状?
假设:一对基因AA和aa分别控制能卷舌与不能卷舌这一对性状。推测父为AA、母为aa的后代的基因?性状?
思考得出:基因控制性状;性状的不同表现型;
Aa。
提出问题:基因是Aa时性状表现为什么?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
让我们对了解一位非常重要的遗传学家——孟德尔,及他著名的豌豆实验。
阅读交流孟德尔,及他著名的豌豆实验。
你认为通过孟德尔的实验可以推导出什么结论?与孟德尔的实验结论对照。
思考、交流;对照
小结:什么是显性和隐性;隐性和显性基因具有同样的遗传传递性。
基因是Aa时性状表现为什么?夫妻基因都是Aa时,后代的基因组成是什么?性状如何?
卷舌;AA、Aa和aa;有卷与不卷。
禁止近亲结婚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请解释?
阅读P34禁止近亲结婚;举例说明。
小结
相对性状是由于基因的显隐性引起的;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在遗传时是分离的。
练习
P35练习
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