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网络】 【重难点精析】 1.生长素发现的实验体现了经典的科学发现过程: 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理论(证实或伪证) 2.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的区别及实例: 运动方式 外界刺激 运动方式 形成原因 实例  向性运动 单方向刺激 (光、重力) 定向运动,方向取决 于刺激方向 主要是由于不均匀 生长而引起的 向光性、向重力性、 向水性、向化性  感性运动 不定向刺激 (光暗转变、触摸) 外界刺激不能决定运 动方向 一部分是生长运动,另一 部分是非生长运动引起的 含羞草叶片受到刺激 会下垂  共性 都属应激性,是对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反应,是适应环境的不同方式  3.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原因、影响生长素分布不均的因素及生态学意义 ⑴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原因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不能反方向运输。原因是各细胞底部细胞膜上有携带生长素的载体蛋白质,顶端细胞膜上没有这种蛋白质分子,生长素只能从细胞底部由载体蛋白带出并进入下面的细胞。 ⑵影响生长素分布不均的因素 ⑶生态学意义 植物茎的向光性生长使植物的茎、叶有利于接受充足的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根的背地性生长有利于根向土壤深处生长,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这些都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其他激素的合成部位及生理功能 激素类型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乙烯  合成部位 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组织 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 幼嫩或衰老的绿色组织中都能合成 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  生理功能 促进细胞的伸长; 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等作用 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 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的果实的衰老、脱落 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基础训练】 ( )1.下列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A.含羞草受到触动幼叶下垂 B.蛾类夜间扑向灯火 C.蚂蚁趋向甜食 D.向日葵的花盘向太阳 ( )2.茶农每年秋季修剪茶树的主要目的是 A.使树冠扩大,增加下年采摘量 B.减少养料消耗 C.防止病虫害和冻害 D.除去无采摘价值的枝条,方便采摘 ( )3.燕麦胚芽鞘经如下图一所示处理,一段时间后,取其甲、乙两块琼脂,置于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A、B上,A以单侧光照处理如图二所示。则弯曲程度 A.A=B B.A>B C.Ab>c B.c>b>d C.b>a>c D.a=b=c ( )8。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 A、培育无籽番茄 B、棉花保蕾、保铃 C、延长种子寿命 D、促进插枝生根 ( )9。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 A、促进月季插枝生根 B、棉花的保蕾保铃 C、人工培育无籽辣椒 D、促进香蕉成熟 ( )10.某生物实验小组种了三组南瓜,甲乙两组在开花之前进行套袋,开花后对甲组花雌蕊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乙组一直套袋,丙组不做任何处理。最后,这三组南瓜中,将结出无籽南瓜的一组是: A.甲组  B.乙组   C.丙组   D.甲组和乙组 ( ) 11.(多选)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B.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它细胞 C.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定能产生激素 ( )12. (多选)用生长素处理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结果是 A.果实能发育 B.果实不能发育 C.种子能发育 D.种子不能发育 13.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 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 (一)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见下图)。 (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c、d、e和f用一生长素不能透过的薄玻璃片将胚芽鞘分割;琼脂下方的数字表示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量] 请回答: (1)图a和b说明什么? 。 (2)图c和d说明什么? 。 (3)图e和f说明什么? 。 (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 14.(8分)下图是一个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追踪一盆栽植物体内营养运输途径的实验。将豆类植物——一片叶子密封在一个充满放射性14CO2的玻璃器皿中。 实验Ⅰ:在3h中叶子得到充足的光照和土壤得到适当的淋水,实验结束后测试顶芽、叶中、茎部Z处和根中放射物的含量,记录数据。 实验Ⅱ:与实验Ⅰ类似,但实验前将X处环割剥去树皮。 实验Ⅲ:与实验Ⅰ类似,但实验前将Y处环割剥去树皮。 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植物器官 放射物含量(相对单位)   实验I 实验Ⅱ 实验Ⅲ  顶芽 叶 茎Z处 根 3.1 2.5 0.5 0.9 0 4.1 0.7 2.2 4.9 2.1 0 0  ⑴实验结束时测试顶芽、叶中,茎部Z处和根中的放射物应是_______(有机物或无机物),它是经过_______(生理过程)形成的。 ⑵实验Ⅰ显示的数据证明含放射性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特点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ⅡX处环割剥去树皮后,放射性物质分布出现的变化是____________,实验ⅢY处环割剥去树皮后放射性物质分布出现的变化是________。推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⑷其中的哪个实验是对照实验?_______。 基础训练:1~7:DAACCCC. 8。⑴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影响 ⑵胚芽、胚根的顶端都能产生生长素,去掉后能保证所配生长素浓度不受影响 ⑶较多数量一组可获得精确的平均结果 ⑷胚芽为10-8 mol·L-1 胚根为10-10mol·L-1 ⑸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植物生长程度越大;超过一定浓度,生长被抑制;胚根对生长素需求小于胚芽 精题赏析:1~3BDA 4。AC 5。⑴光并未影响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 ⑵胚芽鞘被玻璃片分隔成两半,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 ⑶单侧光照射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⑷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6 .⑴无 有 有 无 ⑵极性运输 主动运输 [专题训练]1~10CDBDBBBCDA 11:BCD 12: AD 13.⑴光并未影响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 ⑵胚芽鞘被玻璃片分隔成两半,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 ⑶单侧光照射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⑷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14.⑴有机物 光合作用 ⑵①双向运输 ②生命活动最旺盛的顶芽,运输物质比茎多 ⑶顶芽放射性含量为0 茎Z处和根中放射性物质含量为0 环割剥去树皮后失去韧皮部,含放射性的物质是从韧皮部运输的 ⑷实验Ⅰ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