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几种生物题型的应试技巧
一、怎样答好实验设计题
1、了解题目要求。明确:题目是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还是对实验作出改进?要不要对过程、现象作出分析?要不要预期实验的结论?
2、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这是实验设计的依据,不同的实验目的,不同的实验原理,进行设计的思路是不同的。
3、确定实验思路。确定:实验因子是什么?怎样设计对照?等等。
4、设计实验步骤。要注意充分利用题目的条件,如果给出了实验的材料及试剂,那么要注意所给的材料与试剂要充分利用,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不能用题目条件中没有的材料与试剂;如果题目中给出的材料没有用上,那得考虑实验步骤中是否还有考虑不周之处。
5、检查。看看思路是否合理严密,试剂材料是否多用或少用,表达是否准确。
二、怎样答好材料分析题
高考中的材料分析题提供的材料一般是比较新颖的,通常我们平时不会做到。有的同学一见到材料是新的,没见过,加上材料内容多,就会发怵。其实,这类题一般是高起点,低落点。解题时注意:
1、通读题目,了解题目的大致内容。
2、带着题目提出的问题要求仔细阅读题目,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叙述。
3、尽量把材料中的新内容与已学过的知识挂起钩来,许多答案往往得落脚课本知识上的。如2000年高考广东卷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问题,第(1)问“测定人类的24条染色体的基因和碱基序列,试指出是哪24条染色体?为什么不是测定23条染色体?”考查的实际上是有关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知识。
4、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新的信息。第(3)问“你认为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有什么意义?”答案的4点,都可以在材料中找到依据。
三、怎样答好开放性试题
开放性试题的出现是高考改革的一个方向。开放性试题一般表现为题目条件的开放和试题答案的开放。
但不管怎么开放,题目总会有一定的限制,所以解题时首先要注意题目的限制条件是什么?如2000年理科综合卷中,“写出三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矿质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它们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限制条件有两个,一是与光合作用相关,二是必须是矿质元素。至于是哪三种?就是开放的了。验证钙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一题,试题提供的实验材料及原理都是限制条件。要求考生必须依据题目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材料来设计实验。
其次,要从题目提供的条件寻找解答的思路和线索。如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矿质元素,可首先考虑有哪些是矿质元素,然后从中删选出与光合作用相关的。
第三,要注意答题的逻辑性和条件性。最好把不同层次的内容分别列成不同的小点,以清晰地展示自己的思路。
第四,如果必要可以借助于图、表等来辅助表达,使表达更加一目了然。
四、怎样答好坐标曲线题
坐标曲线题通常有三种类型。一是对曲线表达的生物学含义的表述,;二是对曲线表达含义的解释;三是对曲线所能够说明的问题。
第一种类型:注意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内容,然后根据曲线的特征进行表达。这是最基本的类型。
第二种类型:在明解曲线含义的基础上,对曲线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要注意把落脚点放在课本的知识原理上。
第三种类型:要注意尽量把所要说明的问题说完整。如生长素浓度对根、茎、芽的影响的三条曲线,既说明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器官作用的共同的特点,也说明它们的区别。
五、怎样尽量减少在表达上的失分。
1、生物学的专用术语要用准确。
2、尽量用课本术语进行表述。对说明性的表达,常常可以落脚到课本上的结论性叙述上。比如,根对水分和矿质离子和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等;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等等。
3、话要说完整。要使别人能看明白,而不仅仅是自己心中知道。比如,为什么说中耕松土有利于促进植物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中耕松土与促进吸收间有如下的因果联系:中耕松土——土壤中有充足的氧气——促进了根的呼吸作用——为吸收矿质离子提供了交换吸附的离子和能量——促进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回答时应以此为线索组织语言。一般情况下,以写得具体些为好。
对几处易混淆知识的解析
新陈代谢部分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但有部分知识很容易引起初学者混淆。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此做一辨析。
一、哪些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
例题将下列细胞转置于质量浓度为0.3mg/ml的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是()
A.口腔上皮细胞B.根尖分生区细胞C.干种子D.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
解析解此题时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质壁分离,什么是原生质层;其次要明确发生生质壁分离的条件。再次就是能运用上述相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分离的现象。同时只有具有大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才有原生质层,根尖分生区细胞是幼嫩细胞。所以可排除选项B。那么干种子是否能发生质壁分离呢?只要剖析一下,其基本结构和不难发现,其种皮和胚乳是死细胞,死细胞因为原生质层是全透的,不能发生质壁分离。而胚是幼嫩细胞构成,所以可排除C。正确答案是D。
二、哪些物质属于能源物质
例题在人体中,下列属于能源物质的是
A、蛋白质B、糖类C、脂肪D、ATP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通过对此类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帮助学生从能量角度通过比较的方法掌握上述物质在功能上的区别。下面做一比较:ATP——直接能源物质;糖类——主要能源物质;脂肪——重要的储能物质;蛋白质——也可做能源物质。
主要能源物质与直接能源物质有什么区别?糖类所含能量释放出来并不能直接被生命活动利用,而是要转移到高能化合物中才能被利用。高能化合物包括磷酸肌酸和ATP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都得靠ATP来转移。可见,糖类与脂肪和蛋白质相比,其属于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生命活动70%的是靠其释放的,所以称主要能源,糖类等放出的能量除了一部分转变为热能外,另部分即通过ADP和Pi合成ATP而转移到ATP或其他高能化合物中。ATP分解所放出的能量,可供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正确答案是A、B、C、D。
三、如何判断代谢类型
例题红螺菌是利用光能将丁酸合成糖类等有机物的,其代谢类型是
A化能自养B光能自养C化能异养D光能异养
解析此题属于概念辨析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教材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其解答新情境下的问题。对此题,部分师生曾感到较为迷惑。究其原因是,在解答具体问题时不能正确地运用概念。如果对自养概念不熟悉,如果不按概念解答而凭空想象作答,是无法答对的。自养与异样的根本区别是在同化过程中能否直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如果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则属于自养型,否则属于异样型。丁酸是有机物,将丁酸合成糖类的过程是从有机物到有机物,且是利用光能进行的,所以属于光能异养型。答案是D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