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策略 ????选择题是一种客观性题型,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考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考试时如果解答方法使用得当的话,不仅可以提高得分率,而且还可以节省答题时间。本文中的解题方法就是根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选择题目归纳总结出来的,并对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说明。 ???【解题方法示例】 ???(一)直选法 ????根据题干中所给的条件和提出来的问题以及已学的知识,可直接得出答案。这是选择题中常用的方法。 ???【例1】维持高等动物第二性征的物质属于( ) ????A.核酸????? B.糖类????? C.蛋白质????? D.脂质 ????解析:据已学知识可知维持高等动物第二性征的物质是性激素,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因此答案为D。 ???(二)排除法 ??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题干中所给的条件,先把不正确的选项排除。一般来说,组合答案的题目多采用这种方法。 ???【例2】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 ) ????A.基因突变和和基因重组?????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D.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解析:一般来说,基因重组(指基因的自由组合和连锁交换)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因此,只要选项中有基因重组,该选项即可排除,所以答案选C。 ????(三)比较法 ?????对于相似性特别强的选项要充分比较,通过题干中的条件或已知的知识进行分析,以确定答案。该种方法一般常和其它方法混用。 ?????【例3】一种细菌的RNA由360个核苷酸组成,它所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 ) ??????A.约360个氨基酸??????? B.整120个氨基酸 ??????C.约1080个氨基酸?????? D.少于120个氨基酸 ?????解析:由于RNA中的3个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因此RNA中360个核苷酸应决定120个氨基酸,比较B选项和D选项,考虑到终止密码的话,答案应选D。 ?????(四)求同求异法 ??????即对题目中所给的4个选项进行对比,找出其中3个选项的某些共同特征(或某一个选项不同于其它3个选项的特征),即可得出答案。 ?????【例4】大气中的N2,经过固氮后形成的化合物中,哪一组化合物被植物体吸收后直接可用于蛋白质的合成( ) ?????A.NH3和NO3-????? B.NH4+和NO2- ?????C.NH4+和NH3????? D.NO3-和NO2- ????解析:氮元素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中的含氮部分,即氨基(-NH2)及其残基(-NH-)。对比四个选项与氨基及其残基的结构,只有C选项中的结构与氨基的结构最相近,所以答案选C. ?????(五)逆向思维法 ?????即按照正常的思维方式解答行不通或很复杂的话,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先求相对立的一种情况,然后再利用所求的数据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答案。 ?????【例5】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2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2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 ) ????????A.1/4????? B.3/8????? C.5/8????? D.3/4 ??????解析:由于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2个亲本的有多种,如果不做遗传图解的话,很不容易写出来,这样就给解答造成了困难。根据题干中亲本的基因型我们可以知道其表现型,我们不妨先求出子代中与亲体表现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然后用1减去所求的比例即为题目中所求的答案。 ?该题中与亲本ddEeFF表现型(隐显显)相同的比例为:1/2×3/4×1=3/8,与亲本DdEeff表现型(显显隐)相同的比例为:1/2×3/4×0=0,所以子代表现型不同于2个亲本的个体数所占的比例为:1-(3/8+0)=5/8,答案选C。 (六)图解法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比较复杂的问题有的可以借助图解来辅助解答。 ????【例6】已知一段mRNA含有30个碱基,其中A和G有12个,转录该段mRNA的DNA分子中应有C和T的个数是( ) ????A.12????? B.24????? C.18????? D.30 ????解析:首先画一条线代表mRNA,再在其上边画两条线代表DNA,把题中所给的条件标在图上,然后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导即可得出答案为D。 ???(七)逆推法 ???即根据题干中所给的条件反推出结果。 ???【例7】把碘液滴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被染成蓝色的部分是由什么发育来的( ) ????A.受精卵????? B.受精极核????? C.胚珠????? D.胚囊 ????解析:玉米种子中被碘液染成蓝色的是淀粉,而淀粉存在于玉米的胚乳中,胚乳是由受精极核发育来的,所以答案选B。 ????(八)代入法 ????把选项做为已知条件再结合题干中所给的条件进行推理,若结果与题干中的相关条件相符,即为正确答案。 ?????【例8】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是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怀“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BbCc????? B.bbCc????? C. Bbcc????? D.bbcc ?????解析:让A、B、C、D四个选项做为已知条件,分别与个体BbCc交配,A和D与BbCc交配的结果是四种表现型的比为9:3:3:1和1:1:1:1,与题干中的条件不符,被排除;B与BbCc交配的结果是对应四种表现型的比为3:3:1:1,而C与BbCc交配的结果是对应四种表现型的比为3:1:3:1,所以答案为B。 ????(九)假设法 ????先假设某种情况正确,结合题干中的已知信息进行推理,如果行得通,说明假设正确,否则另一种情况是正确的。 ????【例9】现有世代连续的两管果蝇,甲管中全部是长翅(V)果蝇,乙管中既有长翅(V)果蝇,又有残翅(v)果蝇,两管中的世代关系可用一次交配实验鉴别之。最佳交配组是( ) ????A.甲管中长翅果蝇自交繁殖  B.乙管中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 ????C.两管中全部长翅果蝇互交  D.乙管中全部长翅果蝇近亲交配 ????解析:具有世代连续关系的两管果蝇,只能有以下两种可能性:甲为乙的亲代或乙为甲的亲代。甲管中长翅果蝇的基因型可能是VV、Vv,若让其交配产生后代,情况复杂难以判定。乙管中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vv,长翅果蝇的基因型可能有VV、Vv,若将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杂交得到的F1,F1中若全为长翅,则说明乙为甲的亲代;若F1中出现了残翅,则说明乙为甲的子代。答案为B。 ??(十)化简法 ????把题干中比较复杂的信息简化处理。 ???【例10】用糊粉层红色的玉米(prpr)作母本,紫色的玉米(PrPr)作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母本果穗上所结籽粒应完全为紫色籽粒(Prpr),但在对多个杂种F1果穗上的647102粒籽粒的观察中发现了7粒淡红色的籽粒,导致这种遗传性状表现的最大可能性是( ?? ) ???A.父本花粉中Pr中混有母本花粉Pr ???B.个别是父本花粉的Pr基因突变为pr ???C.个别母本卵细胞的pr基因突变不Pr ???D.不同环境条件下的Prpr的表现型不同 ???解析:把题干中Pr设为A,pr设为a,则糊粉层红色的玉米(prpr)可写做aa,紫色的玉米(PrPr)可写做AA,母本果穗上所结紫色籽粒(Prpr)写做Aa,杂种F1果穗上的647102粒籽粒中发现的7粒淡红色的籽粒应为aa(prpr),据推测只能是原来的A突变成了a,即Pr变成了pr,答案为B。 ???【注意事项】 ????(一)澄清题干中所给的概念,避免概念混淆 ????【例11】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 ) ???? A.8????? B.7?????? C.5????? D.4 ????解析: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种,有的学生可能会由于忽略“核酸”一词,通过A、G、C、T四种碱基误以为是DNA而把答案错选为D;也有的学生只注意了“核酸”一词而忽略了题干中没有给出碱基U而把答案错选为A;还有的学生可能错把“核苷酸”当成“碱基”而把答案错选为C;该题的正确选项为B。 (二)找出、找全题干中所给的关键词语 ???【例12】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解析:此题容易忽略“腰椎部受外伤”而把答案错选成D。位于腰椎内的结构有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神经中枢,而感受器和效应器位于腰椎外,由于该病人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可推测他的传出神经和神经中枢受到损伤,故答案为A。 ???(三)注意避免思维定式对解题的影响 ????【例13】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F2中重组类型的个体占总数的( ) ?????A.3/8????? B.3/8或5/8????? C.5/8????? D.1/16 ????解析:受教材中两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进行杂交的两纯合亲本分别为双显性个体和双隐性个体,其F2代表现型的比就是9:3:3:1,其中比例为3的两种个体为重组类型,占总数的3/8。实际上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为一显一隐和一隐一显两纯合亲本,其F2代表现型之比也是9:3:3:1,但比例为9和3的个体为重组类型,占总数的5/8,所以该题的答案应为B。 ????(四)充分挖掘题干中的隐藏条件 ?????【例14】香蕉的某一性状变异,其变异不可能来自( )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改变 ??????解析:香蕉是三倍体,靠营养生殖,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所以选A。该题中的“香蕉是三倍体,靠营养生殖”即是隐藏条件。 ?????(五)排除题干中的迷惑条件 ??????【例15】下图所示实验中,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入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单侧照光,下面实验结果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解析:该题中从左侧单侧照光即为迷惑条件,学生以为有光即向光生长,而错选A,实际上,该题中由于去掉了尖端,失去了感光部位,光的有无对三株幼苗无影响,所以答案应为D。 ?????一般说来,在解答选择题时有时必需依靠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当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时,一般的做法是:首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和题干中所给的条件,把不正确的选项排除,然后再对剩下的选项进行充分的对比,这时一定要充分利用题干中所给的条件,如果还不行的话,尝试用一下其它方法,也许会找到出路的。实在选不出来的话,再进行猜答。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没有充分的把握,不要轻易修改答案。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