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考新动向】
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纲全景透析】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成分
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无机环境:即非生物的物质(空气、水、无机盐等)和能量(阳光、热能)[ ]
4、生物群落:[高考资源网 ]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营养方式
自养
异养
异养
主要生物
绿色植物
动物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地位
生态系统的基石
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
作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分解有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4、知识点拨:
(1)捕食链中消费级和营养级的关系:营养级=消费级+1。
(2)食物链分类:食物链有广义食物链和狭义食物链之分。广义食物链指捕食链、寄生链、腐生链,而狭义食物链仅指捕食链,高中阶段食物链指狭义食物链,即捕食链。
【热点难点全析】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内在关系
1、相互关系
2、具体分析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为生物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生态系统功能实现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生产者
①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石。
②生物成分与无机环境的桥梁,利用太阳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成含有大量能量的有机物。
③绿色植物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布,决定一个生态系统的形态和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大小。
(3)消费者
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成分,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在生态系统稳态调节过程中能起到重要的杠杆作用,其营养关系越复杂,越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4)分解者
与生产者一样,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桥梁,通过自身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去,和生产者一起实现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
1.食物链
(1)每条食物链的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是食物链的起点,食物链的末端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2)食物链中不存在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高考资源网]
(3)一条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因为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
2.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动
(1)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减少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的情况:“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其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最终结果比原来数量要大。[高考资源网]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如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吃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为鹰不只吃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 ]
(4)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路线分析得出的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