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 分离定律
本节教材分析
【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列举DNA的功能。
2.比较DNA与RNA的异同。
3.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4.说明遗传密码和中心法则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知识点的比较归纳培养学生对比归纳,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问题的思考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体验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的和谐美,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2.养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4)教学建议:[ZXXK]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蛋白质的合成和遗传信息的表达等内容。这节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遗传信息的传递之后,显得顺理成章。它对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后面生物的变异,遗传病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遗传信息的传递,对遗传信息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的相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但是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难懂,学生仍需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问题的解决及教师的讲解来完成对新知的学习,使学生能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动画或教科书中的插图,呈现转录、复制过程,设计问题串进行讨论,理解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们常常能看到子女与父母在性状上长得很相似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遗传物质相同,他们的性状就相似呢?这说明DNA与生物性状有什么关系呢?
DNA到底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表达的呢?
我们知道遗传物质为DNA(基因),在细胞核内,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细胞核内的物质怎么控制细胞质中的物质的合成的?
导入二:
展示电影《侏罗纪公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学生可能会想到,需要使恐龙DNA上的基因表达出来,必须表现恐龙的特性。
请思考:
(1)恐龙的DNA是否能在人工控制下合成蛋白质,使恐龙“复活”呢?
(2)基因怎样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从而引出课题——遗传信息的表达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