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2)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逻辑联结词“非”的含义 (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非”解决问题 (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中严密性品质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批 注  教学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非”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命题 “¬P”真假的规定和判定. 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 “¬P”.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归纳,分析   教学过程: 1、思考、分析 问题1:下列各组命题中的两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 (1) ①35能被5整除; ②35不能被5整除; (2) ①方程x2+x+1=0有实数根。 ②方程x2+x+1=0无实数根。 学生很容易看到,在每组命题中,命题②是命题①的否定。 2、归纳定义 一般地,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读作“非p”或“p的否定”。 3、命题“¬p”与命题p的真假间的关系 命题“¬p”与命题p的真假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分析前面所举例子中命题p与命题¬p的真假性,概括出这两个命题的真假之间的关系的一般规律。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第(1)组命题中,命题①是真命题,而命题②是假命题。 第(2)组命题中,命题①是假命题,而命题②是真命题。 由此可以看出,既然命题¬P是命题P的否定,那么¬P与P不能同时为真命题,也不能同时为假命题,也就是说, 若p是真命题,则¬p必是假命题;若p是假命题,则¬p必是真命题; p ¬P  真 假  假 真   4、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 让学生思考: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的否命题有什么区别? 命题的否定是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命题的否命题是对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同时进行否定,因此在解题时应分请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例:如果命题p:5是15的约数,那么 命题¬p:5不是15的约数; p的否命题:若一个数不是5,则这个数不是15的约数。 显然,命题p为真命题,而命题p的否定¬p与否命题均为假命题。 5.例题分析  例1? 写出下表中各给定语的否定语。 若给定语为 等于 大于 是 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一个  其否定语分别为 ? ? ? ? ? ?  分析:“等于”的否定语是“不等于”;     ??? “大于”的否定语是“小于或者等于”;     ??? “是”的否定语是“不是”;     ??? “都是”的否定语是“不都是”;     ??? “至多有一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两个”;     ??? “至少有一个”的否定语是“一个都没有”; 例2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p:y = sinx 是周期函数; (2)p:3<2; (3)p:空集是集合A的子集。 解略. 6.练习巩固:P218 练习第3题 7.小结 (1)正确理解命题 “¬P”真假的规定和判定. (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 “¬P”. .作业  P18:习题1.3A组第3题   教学后记: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