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二项分布(1) 教学目标 1.理解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重伯努利试验)及其意义. 2.理解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应用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二项分布公式的发现与应用二项分布的有关概率计算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航 (一)问题情境 1.情景 射击次,每次射击可能击中目标,也可能不中目标,而且当射击条件不变时,可以认为每次击中目标的概率是不变的; 抛掷一颗质地均匀的筛子次,每一次抛掷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而且每次掷出“”的概率都是; 种植粒棉花种子,每一粒种子可能出苗,也可能不出苗,其出苗率是. 2.问题:上述试验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学生活动 共同点:⑴每次试验是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的; ⑵各次试验中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 ⑶每次试验都只有两种结果:A与A; ⑷每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相同:P(A)=p. 由次试验构成,且每次试验相互独立完成,每次试验的结果仅有两种对立的状态,每次试验中. 二、探究新知 1.次独立重复试验 一般地,由次试验构成,且每次试验相互独立完成,每次试验的结果仅有两种对立的状态,即与,每次试验中.我们将这样的试验称为次独立重复试验,也称为伯努利试验. 思考:在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每次试验事件发生的概率均为,那么,在这 次试验中,事件恰好发生次的概率是多少? 我们先研究下面的问题:射击次,每次射中目标的概率都为.设随机变量是射中目标的次数,求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分析1: 这是一个次独立重复试验,设“射中目标”为事件,则 (记为),可用树形图来表示该试验的过程和结果. 由树形图可见,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如下表所示.             分析2:在时,根据试验的独立性,事件在某指定的次发生时,其余的 次则不发生,其概率为,而次试验中发生次的方式有种, 故有. 因此,概率分布可以表示为下表              一般地,在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每次试验事件发生的概率均为,即.由于试验的独立性,次试验中,事件在某指定的次发生,而在其余次不发生的概率为.又由于在次试验中,事件恰好发生次的概率为.它恰好是的二项展开式中的第项. 2.二项分布: 若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为其中 则称服从参数为,的二项分布,记作. 三、例题精讲: 例1 求随机抛掷次均匀硬币,正好出现次正面的概率. 分析:将一枚均匀硬币随机抛掷次,相当于做了次独立重复试验,每次试验有两个可能结果,即出现正面与出现反面,且. 解 设为抛掷次硬币出现正面的次数,依题意,随机变量,则 . 答 随机抛掷次均匀硬币,正好出现次正面的概率约为. 思考:1、“随机抛掷次均匀硬币正好出现次反面”的概率是多少? 2、随机抛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n次,求恰好出现k次5的概率. 例2 设某保险公司吸收人参加人身意外保险,该公司规定:每人每年付给公司元,若意外死亡,公司将赔偿元.如果已知每人每年意外死亡的概率为,问:该公司赔本及盈利额在元以上的概率分别有多大? 解 设这人中意外死亡的人数为,根据题意,服从二项分布:,死亡人数为人时,公司要赔偿万元,此时公司的利润为万元.由上述分布,公司赔本 这说明,公司几乎不会赔本. 利润不少于元的概率为 ,即公司约有的概率能赚到元以上. 例3 一盒零件中有9个正品和3个次品,每次取一个零件,如果取出的次品不再放回,求在取得正品前已取出的次品数的概率分布. 分析:由于题设中要求取出次品不再放回,故应仔细分析每一个所对应的事件的准确含义,据此正确地计算概率. 解:可能的取值为这四个数,而表示,共取了次零件,前次取得的都是次品,第次取到正品,其中. 当时,第1次取到正品,试验中止,此时;  当时,第1次取到次品,第2次取到正品,; 当时,前2次取到次品,第3次取到正品,; 当时,前3次将次品全部取出,. 所以的分布列为 X 0 1:学科网 2 3  P       四、课堂精练 ⑴某射手射击1次,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9,他射击4次恰好击中3 次的概率是多少? ⑵设3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相等,若已知A至少发生一次的概率等于,求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 ⑶已知一个射手每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6,求他在次射击中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 ①命中一次;        ②恰在第三次命中目标; ③命中两次;        ④刚好在第二、第三两次击中目标. ⑷课本页第1,2,3题 五、回顾小结 ⑴独立重复试验(两个对立的结果以及每次事件A发生的概率相同)、 二项分布X~B(n,p). ⑵分清事件类型,转化复杂问题为基本的互斥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 六、拓展延伸 1.证明:若,则事件A与B是独立的. 2.某城市小汽车的普及率为,即平均每10个家庭中有2个家庭有小汽车.若从这个城市中任意选出9个家庭,试求有3个以上(包括3个)的家庭有小汽车的概率. (书本P64 思考运用) 七、课后作业 课本页第3,6,7题 八、教学后记: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