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第四章三角函数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高考要求
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2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知识点归纳
1倒数关系:,,
2商数关系:,
3平方关系:,,
题型讲解
例1 化简
解:原式
例2 化简
解:原式
例3 已知,试确定使等式成立的角的集合
解:∵
===
又∵,
∴,
即得或
所以,角的集合为:或
例4已知:,求的值
解:∵,
∴原式
点评:第二步到第三步应用了“弦化切”的技巧,即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不为零的,得到一个只含的教简单的三角函数式
变式训练:已知:,求的值
解:,
原式
点评:同样应用上题的技巧,把看成是一个分母为的三角函数式,注意结合“口诀”及的运用
例5已知,且是第四象限角,求的值
解:
由已知得:,
∴原式
点评:关键在于抓住是第四象限角,判断的正负号,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得出结论
变式训练:将例5中的“是第四象限角”条件去掉,结果又怎样?
解:原式,
∵为负值,∴是第三、四象限角
当是第三象限角时,
∴原式
当是第四象限角时,即为上例
点评:抓住已知条件判断角所在象限,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同上题类似做法,得出结论
例6 证明:
分析:证明此恒等式可采取常用方法,也可以运用分析法,即要证,只要证A·D=B·C,从而将分式化为整式
证法一:右边=
=
=
证法二:要证等式,即为
只要证 2()()=
即证:
,
即1=,显然成立,
故原式得证
点评:在进行三角函数的化简和三角恒等式的证明时,需要仔细观察题目的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公式,如“求证”利用倒数关系比常规的“化切为弦”要简洁得多(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有三种,即平方关系、商的关系、倒数关系
例7已知求下列各式的值
(1),(2),
(3)
分析一:据,首先确定所在的象限,再由所在的象限和同角间的三角函数关系来确定sin与cos的值,最后代入即可
解析一:由知角为第一或三象限
当为第一象限时,由有,sin=,
所以(1)=,
(2)=
(3)=4=1
当为第三象限时,由tan=2,有sin=,
所以(1)=,
(2)=,
(3)=4=1
综上有(1)=-1,
(2)=,
(3)=1
分析二:要注意到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均是关于的一次齐式,其中第(3)问要将分母看成是1=,所以可以将分子分母同时除以
解法二:(1)=
(2)=
(3)=
=
点评:这是一组在已知齐次式的问题,解这类问题有两个方法,一是直接求出的值,再代入求解,如本题解法一,但这种方法较繁琐二是将所求式转化为只含的代数式,再代入求解,但应用此法时要注意两点:(1)一定是关于的齐次式(或能化为齐次式)的三角函数式;(2)因为,这样可以将所求式化为关于的表达式,从而可以整体代入的值进行求解
例8 已知
分析:由于三角函数的值不确定,所以需要对角的范围进行讨论,并逐一求解
解:因为,所以,
(1)当b=0时,角
若角
若角
(2)当
若
特别提示:
本题易错解为:
因为,
所以(1);
(2);
(3);
(4)
其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重视条件,认为为正值,同时也b=0时,角的终边在y轴上,此时tan不存在,所以在解答讨论时,应注意条件的限制,如函数本身对答角的范围要求,在各个象限的符号等
例9已知,
求(1);(2)的值
解:(1);
(2)
点评:利用齐次式的结构特点(如果不具备,通过构造的办法得到),进行弦、切互化,就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例10 化简
解:原式=
点评:化简后的简单三角函数式应尽量满足以下几点:
(1)所含三角函数的种类最少;
(2)能求值(指准确值)尽量求值;
(3)不含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例11 求证:
证法一:由题义知,所以
∴左边=右边
∴原式成立
证法二:由题义知,所以
又∵,
∴
证法三:由题义知,所以
,
∴
例12 求证:
证明:左边
,
右边
所以,原式成立
点评:证明恒等式的过程就是分析、转化、消去等式两边差异来促成统一的过程,证明时常用的方法有:(1)从一边开始,证明它等于另一边(如例5的证法一);(2)证明左右两边同等于同一个式子(如例6);(3)证明与原式等价的另一个式子成立,从而推出原式成立
小结:1运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化简、证明
2常用的变形措施有:大角化小,切割化弦等,应用 “弦化切”的技巧,即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不为零的,得到一个只含的教简单的三角函数式
学生练习
1已知是第二象限角,则
2若是三角形的内角,且,则此三角形一定是( )
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3若,则角的取值范围是
4 求证:(1);
(2)
5 已知,,其中,求满足条件的实数的取值的集合
6 已知,求的值
7 如果sinθ= m,|m|>1,180°<θ<270°,那么tanθ等于( )
A B- C± D-
8若sinθ= , cosθ= ,其中θ为第二象限的角,则m的取值范围是 ( )
Am = 8 B3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