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高一物理衔接班第6讲——牛顿第三定律 一、学习目标: 1. 清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清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 会区分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学习要点: 1.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会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2. 区别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三、课程精讲: 思考1:力是怎样定义的? 实验演示1:取两块海绵进行实验,对齐并相互挤压,可以观察到其形状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这两块海绵的形状同时发生了变化? 实验演示2::将甲、乙两个悬挂在同一高度的磁铁,慢慢地靠近些,可以看到它们很快地相向运动起来,大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其原因是什么? 总结以上两个实验现象的结论。 (一)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可任选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则另一个力就是反作用力。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即:作用力是弹力,则其反作用力也一定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其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分析:重力、弹力及摩擦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 例1. 2003年10月15日9时50分,地处我国西北戈壁荒滩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II号F型火箭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杨利伟代表中国人民成功地登上太空,下面关于飞船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 ) A. 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 B. 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 C. 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 D. 飞船进入运行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仍然存在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问题1:知道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问题2:要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应怎样进行设计,需要什么器材,实验的原理又是什么? 实验方案:把两个弹簧秤A和B连接在一起,如图甲所示。 小结:(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一对力。 (2)任一物体既是对另一物体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另一物体作用的受力物体。 (3)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任何一个力都可作为作用力或者反作用力。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牛顿第三定律: 根据以上的实验结果,得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就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上,各自产生作用效果,不会抵消。 3.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4.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既可是接触力,也可以是非接触力。 问题: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问题: 例2. 下列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互相平衡 B. 弹力的作用力亦可能是摩擦力 C. 当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才相等 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产生无先后之分 变式1: 例3. 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 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 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变式2:例4. 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重G=10N的金属块,使金属块的一部分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水不会溢出)。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则台秤的示数( ) A. 保持不变 B. 增加10N C. 增加6N D. 增加4N (三)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间的关系: 问题1:什么是平衡力? 1. 分析,手竖直握着酒瓶的瓶颈,而酒瓶静止时,瓶子的受力中有几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几对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跟两平衡力间的关系有何相同之处? 2. 那么是不是说相互作用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就跟平衡力是一样的呢? 小结: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表。 内容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性质 始终为同性质的力 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作用对象 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依存关系 相互依存、不会单独存在、同生共灭、瞬时对应、同时变化 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叠加 作用效果各自产生、不可叠加,不可以求合力 效果必然抵消、合力为零  共性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问题2: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问题: 例5. 在天花板上用竖直悬绳吊一重为G的小球,小球受几个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反作用力是哪些力?这些力中哪对力是平衡力? 变式1: 例6. 如图(甲)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A受到一向右的力F=4N的作用,A、B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试分析A、B两物体的受力情况,并指出哪两个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哪两个力是平衡力。 变式2:如图所示,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作用力F跟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 物体的重力跟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作用力F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 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四)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拔河是一项常见的集体性体育活动,其两队胜负的结果深含着物理学原理。当然,围绕两队的胜负原因分析也存在不少的模糊认识。其实,决定拔河胜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地面的摩擦力、队员的体重、个人的力量、集体的合作等。 甲、乙两队拔河的时候,其中力的关系比较复杂。如图所示,在分析甲队拉乙队与乙队拉甲队的力的大小时,必须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因为甲、乙两队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在分析两队的胜负原因时,必须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因为要分别以甲、乙两队为研究对象。 对甲队而言,如果,则两队胜负未定;如果,则甲队胜而乙队负;如果,则甲队负而乙队胜。 例7. 如图所示,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 B. 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定相等 D. 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例8. 在天花板上用悬绳吊一重为G的电风扇,电风扇静止时受几个力作用?如图所示,这些力的反作用力是哪些力?这些力的平衡力是哪些力?如果电风扇正在匀速转动呢?当电风扇转动时与静止时相比较,对天花板的拉力是变大还是变小?为什么? 四、知识提炼导图:牛顿第三定律: 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 规律的表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 意义:揭示了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明确了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4.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主要区别:作用力、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五、目标期望: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能够深刻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明确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并能熟练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相关的现象。 六、下讲预告 功 【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5分钟) 1. 甲、乙两队用一根轻绳进行拔河比赛,结果甲队获胜,则在比赛过程中( ) A. 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 B. 甲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于乙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C. 甲、乙两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 甲、乙两队拉绳子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如图所示,P和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P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 Q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 P对Q 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 Q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3. 设马对车的作用力为F,车对马的作用力为FT。关于F和FT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F和FT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 当马与车做加速运动时,F>FT C. 当马与车做减速运动时,F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