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物理衔接班第1讲
一.教学目的
1. 总结归纳初中电学基本知识
2. 对题目的基本类型进行总结归类
二. 教学内容
(一)静电部分
1. 静电现象
(1)带电
① 梳子带电:干燥的天气下,梳过头发的梳子会吸引头发,这是因为梳子经摩擦带了电;
② 衣服带电:春秋季节,干燥天气下,化纤衣服容易吸尘土,主要是因为衣服经摩擦带了电的缘故;
③ 塑料捆扎绳带电:把塑料捆扎绳向下捋几次,捋的次数越多,绳子越松散,主要是因为绳子在摩擦时带了同种电荷,绳子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分开。
(2)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相互抵消的现象叫中和现象;中和现象的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如雷电、我们晚上在脱毛衣时看到的电火花等。
2. 电荷的种类
我们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以及与它有相同性质的电荷叫正电荷,我们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以及与它有相同性质的电荷叫负电荷。
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吸引法:准备一些纸屑或轻小物体,如果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物体就带了电。这种方法较麻烦。
(2)用验电器检验: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专门仪器:它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它包括金属球、金属杆、金属铂片,带电体与金属球接触后,金属铂片就会因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证明物体带了电。
5. 摩擦起电的实质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不同,摩擦起电过程中,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强的要得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弱的要失去电子带上正电荷,也就是说: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荷由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物体上,使正负电荷分开。
6.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都是摩擦起电现象。
(2)接触带电:与带电物体相接触使物体带电叫接触带电;验电器金属球和带电的玻璃棒或带电的橡胶棒接触后带上电荷就属于接触带电。
(3)静电感应带电:当不带电导体与带电的物体相靠近时,由于静电间的相互作用会使该导体两端产生等量的异种电荷。若将导体接地后又断开(或用手触摸一下随即将手离开,则该导体带上异种电荷)这种靠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静电感应带电。
7. 静电现象的危害与防范
(1)雷电
(2)静电引爆易燃物
8. 静电现象的利用
(1)静电复印
(2)静电除尘
(3)静电喷涂
(4)静电植绒
(二)电路部分
1. 六个基本物理量
(1)电荷量Q
(2)电流I
(3)电压U
(4)电阻R
(5)电功W
(6)电功率P
2. 两个主要定律
(1)欧姆定律
(2)焦耳定律
3. 两种基本电路
(1)串联电路
(2)并联电路
4. 三个重要仪器
(1)电流表
(2)电压表
(3)滑动变阻器
5. 两个重要实验
(1)伏安法测电阻
(2)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6. 重点、难点知识
(1)会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和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会判断电路的串、并联;
(2)会正确选用、连接电表(电流表和电压表)和正确读数,能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解决有关问题;
(3)会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并能综合利用欧姆定律等电学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4)能熟练运用电功、电功率的公式及焦耳定律来分析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5)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知道开关和保险丝的作用,安全用电常识以及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6)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不同磁体周围的磁场和磁感线的分布,能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电流方向,会说出电磁铁及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7)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及能量转化、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
【典型例题】
[例1] 基本电路问题。
如图1所示的各个电路中,L1、L2两灯串联的电路是 ;两灯并联的电路是 。
A B
C D
图1
解:根据串并联特点
C串联;A、B、D并联
[例2] 电流、电压、电阻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电流通过的电阻两端,一定有电压存在;
B. 电路两端有电压时,电路中一定有电流;
C. 没有电流通过的导体,没有电阻;
D. 导体的电阻大小,由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大小共同决定。
解:正确答案A
[例3] 欧姆定律问题。
图2甲是一个密封盒,盒内是由两个电阻和一些导线组成的电路,电路与盒外的a、b、c、d四个接线柱相连,而接线柱b、c在盒内已用导线相连。某活动小组欲探究盒内两电阻的阻值和电路结构,他们使用的器材是:能输出稳定电压的电池组、量程是0.6A的电流表、阻值为的定值电阻R以及若干条导线,并组成图2乙虚线框内所示的探测电路,图2乙中m、n是从探测电路引出的两根导线。
图2
探测时,他们首先将m与n直接连接,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为0.6A,接下去的操作程序、方法和所得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与m、n相连的接线柱
电流表示数/A
m、n分接a、b两接线柱
0.3
m、n分接c、d两接线柱
0.2
m、n分接a、d两接线柱
0.15
根据以上的操作和数据,写出主要的分析过程,并在图2甲的盒子内画出盒内的电路图,并标出电阻的阻值。
解:通过分析,即可画出盒内电路结构和求出两个电阻的阻值分别为,。
图3
[例4] 电功和电功率问题。
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可调节光亮度的电路,如图4所示,当开关扳向触点1时,灯泡正常发光。已知灯L规格为“”,电源电压为220V,当开关S分别扳向触点1、2、3时,灯泡的亮度随之发生变化,问:
(1)当开关S扳向触点2时,灯泡实际消耗功率为81W,则电阻R1的阻值是多少?
(2)当开关S扳向触点3时,发现灯变得更暗,则电阻R2与R1的阻值哪个大?
(3)指出该同学设计的调光电路还存在什么缺陷,画出一种改进后的电路图。
图4
解:
因为,所以有:
解得:
(2)当开关S扳向触点3时,发现灯变得更暗,说明电路中的电阻比原来增大,电流比原来减小,灯会变暗,由此可以看出。
(3)此同学设计的缺陷:① 调节灯光亮度范围较小;② 调节时光线亮度变化是跳跃的,不能连续调节。改进电路如图5所示。
图5
[例5] 电和磁的应用问题。
如图6所示,C是条形磁体,D是软铁棒,闭合开关S时( )
A. 若C被吸引,则可判定B为电源正极;
B. 若C被排斥,则可判定B为电源;
C. 若D被吸引,则可判定A为电源正极;
D. 若D被吸引,则可判定B为电源正极;
解:正确答案A
图6
【试题答案】
1. C 2. ACD 3. B 4. AB
5. ① L1亮 ② L2亮 ③ L3 ④ L1亮;L2、L3不亮
6.
7. D
8. BC
9. C
10. B
11.
12. =1.4A =1A =0.4A =0.6A
13. A
14. 50V
15. A
16. 9V
17. BC
18. ,
19. 45V
20.
21.
22.
23. 略
24. A
25. D
26. A
27.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