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明确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2、熟练应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已知受力求运动和已知运动求受力)。
教学重、难点: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两类问题(已知受力求运动和已知运动求受力)。
教学过程[高考资源网]
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我们可以从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可以从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本课便涉及这两类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一般问题。
力和运动关系的两类基本问题
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有两类基本问题,那就是:
①?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②?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高考资源网KS5U.COM]
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指的是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要求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出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利用运动学的有关公式求出要求的速度和位移。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已知物体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指的是在运动情况(如物体的运动性质、速度、加速度或位移)已知的条件下,要求得出物体所受的力。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分析清楚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然后在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基础上,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力。
加速度a是联系运动和力的纽带
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和运动学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v0+at, x=v0t+at2, v2-v02=2ax等)中,均包含有一个共同的物理量——加速度a。
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加速度,再由运动学公式便可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反过来,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利用运动学公式可以求出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便可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可见,无论是哪种情况,加速度始终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求加速度是解决有关运动和力问题的基本思路,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决力和运动关系问题的一般步骤
牛顿第二定律F=ma,实际上是揭示了力、加速度和质量三个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方程左边是物体受到的合力,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合力的方法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方程的右边是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要确定物体的加速度就必须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
由此可见,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和运动关系的一般步骤是:
确定研究对象;
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必要时画受力示意图;
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必要时画运动过程简图;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
利用运动学公式或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求解要求的物理量。
6.应用:
知识点一 已知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1.
图1
一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若物体仅受到沿水平方向的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在两个力开始作用的第1 s内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已知这两个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则( )
A.在第2 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
B.在第3 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
C.在第4 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高考资源网]
D.在第6 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一个滑雪者从静止开始沿山坡滑下,山坡的倾角θ=30°,滑雪板与雪地的动摩擦因数是0.04(g取10 m/s2)
求:(1)滑雪者加速度的大小;
(2)滑雪者5 s内滑下的路程;
(3)滑雪者5 s末速度的大小.
知识点二 已知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
3.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所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90 km/h,从踩下刹车闸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安全带对乘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 )
A.450 N B.400 N C.350 N D.300 N
4.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 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 kg的建筑材料以0.500 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 m/s2)( )
A.510 N B.490 N
C.890 N D.910 N
5.列车在机车的牵引下沿平直铁轨匀加速行驶,在100 s内速度由5.0 m/s增加到15.0 m/s.
(1)求列车的加速度大小;
(2)若列车的质量是1.0×106 kg,机车对列车的牵引力是1.5×105 N,求列车在运动中所受的阻力大小.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