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 恒定电流和交变电流中常考的4个问题(选择题)   主要题型:选择题 难度档次: 低档难度或中档难度.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组合交变 电流、变压器、远距离输电等考点,一般不与其他模块知识发生综合.只考查知识的直接应用,以简单的分析、计算为主., 高考热点 1.以电路图设题考查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电功率和直流电路的动态分析.基本上是逢题必有图. 2.正弦交流电   ③瞬时值i=Imsin ωt,④有效值I=、Im为最大值,⑤周期T=、ω=,⑥一般交流电的特点、图象. 3.理想变压器 ①P入=P出,②频率相等,③=,④=. ⑤U1―→U2―→I2―→I1(动态变化规律). 4.远距离输电  一、欧姆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I=________ 2.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I=________ (1)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U=________. (2)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U=IR=E=E,路端电压随外电阻的增大而________,随外电阻的________而减小. 3.电功、电功率 (1)电功W=qU=________I2Rt=________ 电功率P==UII2R= (2)在非纯电阻电路中,W>Q,其关系为:UIt=I2Rt+W其他. 二、交变电流 1.交流电的“四值” ?? ?? ?? ?? 2.理想变压器的基本关系式 (1)功率关系:________ (2)电压关系:________ 若n1>n2,为降压变压器;若n1P2 D.P2=P3 3.如图9-14甲所示为一家用台灯内部电路简图,其中R为保护电阻,L为灯泡,自耦变压器左端所加正弦交流电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9-14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9-14 A.滑片P向上滑动过程中,灯泡亮度逐渐增大 B.滑片P向上滑动过程中,由于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与它们的匝数成反比,所以变压器中电流减小 C.变压器左端所加交流电的有效值为220 V D.滑片处于线圈中点位置时,灯泡获得的交流电压的周期为0.01 s  图9-15 4.(2012·课标,17)自耦变压器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的某部分.一升压式自耦调压变压器的电路如图9-15所示,其副线圈匝数可调.已知变压器线圈总匝数为1 900匝;原线圈为1 100匝,接在有效值为220 V的交流电源上.当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大时,负载R上的功率为2.0 kW.设此时原线圈中电流有效值为I1,负载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2,且变压器是理想的,则U2和I1分别约为(  ). A.380 V和5.3 A B.380 V和9.1 A C.240 V和5.3 A D.240 V和9.1 A 5.有两个用相同导线绕成的正方形单匝线圈,在同一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产生正弦交流电,交变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9-16中的实线和虚线所示,线圈电阻不计,则(  ).  图9-16 A.t=0时,两线圈均处于中性面位置 B.两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一定相同 C.两线圈面积相等 D.两线圈分别向同一电阻R供电,在T时间内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相同 答案: 【高考必备】 一、1. 2. (1)E-Ir (2)增大 减小 3.(1)UIt t 二、2.(1)P入=P出 (2)= (3)= 【常考问题】 预测1 A [本题考查电路的动态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由总电压或总电流得到各支路的电压或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端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整个回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可知,干路电流I增大,即A1的示数增大;再利用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A2的示数也增大;又路端电压U1=E-Ir,I增大,U1减小,即V1的示数减小;V2两端的电压为U2=E-I(r+R并),I增大,U2减小,V2的示数减小.] 预测2 AB [由图象可知,电压的最大值为Um=5 V、周期为T=0.01 s. 交变电流在一个周期内电流的方向改变两次,所以该电流每秒改变方向200次,A正确; ω==200 π rad/s,所以其变化规律为u=5 sin(200πt)V,B正确;由图象可知,在0.01 s的时刻u=0,=0,但磁通量Φ不为0,C错误;氖泡依照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工作,所以只有电压在 V~5 V的范围时,氖泡才发光,D错误.] 【例3】 C [交流电表的示数为有效值,故A、B两项均错误;P向下滑动过程中,R变小,由于交流电源、原副线圈匝数不变,U1、U2均不变,所以I2=变大,由=,得I1=I2变大,故C项正确、D项错误.] 预测3 BD [当发电机输出的电压发生波动,使V1示数小于正常值,用电器不变时,由=知,应增加n2.A错误;当发电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如果突然增加用电器,由于用户的用电器并联,故总电阻减小,I2增大,n1I1=n2I2,I1增大,B正确;当用电器增加时,由题意可知,输出电压不变.故滑动触头P位置不变,C错误;由于不计电动机内阻、输电线的电阻和变压器内阻,当发电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触头位置不变,增加负载对输出、输入电压均无影响,D正确.] 预测4 BD [I线=I0== A=200 A;线路损失功率P线=IR线=8 000 W,线路两端电压U=I线R线=40 V,所以发电机输出电压为260 V;如果该柴油发电机发的电是正弦交流电,则输出电压最大值是260 V.B、D选项正确.] 高考阅卷老师支招 技法3 【模拟佐证】 B [当R2的滑片向下移动时,由“串反并同”法知电容器两端电压减小,微粒受到的电场力减小,微粒向下加速运动中;极板电压变小,说明电容器放电,G中电流方向从下向上,B正确;A、C错误;将S断开后,电容器放电,G中有电流,电压减小,电场力减小,微粒向下运动,D错误.] 技法4 【模拟佐证】 AD [因电容器具有  “隔直通交”的特征,所以其分析可等效画为右图所示.当R2的阻值减小并趋于零时,L被短路,灯泡L变暗;当R1的阻值增大并趋于无穷大时,可视为断路,总电流趋于零时,灯泡L也变暗,所以选项A、D正确.] 【随堂演练】 1.BC [由动态分析可知Ia变大,Uc变小,Ib变大,ΔIb>ΔIc,R外>r,且R外减小,所以输出功率增大,效率η==变小,只有B、C对.] 2.B [由远距离输电电压规律可知,U2=U3+Ir,选项A错误,B正确;由变压器功率关系,可知P1=P2,P2=P3+I2r,选项C、D错误;因此答案选B.] 3.AC [根据=可知选项A正确;滑片P向上滑动过程中,副线圈两端电压逐渐增大,则通过灯泡的电流也逐渐增大,选项B错误;由图乙可知所加交流电的峰值为311 V,根据U=可知选项C正确;变压器不能改变交流电的周期,所以选项D错误.] 4.B [根据理想变压器电压比关系=,代入数据解得副线圈两端的电压有效值U2=380 V,因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输入和输出的功率相等,即P入=P出=U1I1,解得I1=A≈9.1 A,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5.AD [t=0时刻,两个线圈的电动势为0,即两线圈均处于中性面位置,A正确.又因为两线圈产生的电动势的最大值相同,所以Em=BSω=BS,周期不同,所以角速度不同,面积不同,可见B、C均错误,两线圈产生的电动势的最大值相同,所以有效值相同,所以两线圈分别向同一电阻R供电,在T时间内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相同,可见D选项正确.]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