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实验十一 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实验目的 1.认识热敏电阻、光敏电阻等传感器的特性. 2.了解传感器在技术上的简单应用. 实验器材 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多用电表、铁架台、烧杯、冷水、热水、小灯泡、学生电源、继电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 实验过程 一、研究热敏电阻的热敏特性  二、研究光敏电阻的光敏特性  注意事项 1.在做热敏实验时,加开水后要等一会儿再测其阻值,以使电阻温度与水的温度相同,并同时读出水温. 2.光敏实验中,如果效果不明显,可将电阻部分电路放入带盖的纸盒中,并通过盖上小孔改变射到光敏电阻上的光的多少. 3.欧姆表每次换挡后都要重新调零 .  热敏电阻传感器  【例1】 热敏电阻是传感电路中常用的电子元件,现用伏安法研究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特性曲线尽可能完整.已知常温下待测热敏电阻的阻值约4~5 Ω.将热敏电阻和温度计插入带塞的保温杯中,杯内有一定量的冷水,其他备用的仪表和器具有:盛有热水的热水瓶(图中未画出)、电源(3 V、内阻可忽略)、直流电流表(内阻约1 Ω)、直流电压表(内阻约5 kΩ)、滑动变阻器(0~20 Ω)、开关、导线若干.  图10-3-1 (1)在图10-3-1(a)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2)根据电路图,在图10-3-1(b)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 (3)简要写出完成接线后的主要实验步骤. 解析   图甲 常温下待测热敏电阻的阻值(约4~5 Ω)较小,应该选用安培表外接法.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由零逐渐增大,滑动变阻器选用分压式. (1)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如图乙所示.  图乙 (3)完成接线后的主要实验步骤:①往保温杯里加一些热水,待温度计稳定时读出温度计值;②调节滑动变阻器,快速测出几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值;③重复①和②,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数据;④绘出各测量温度下的热敏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答案 见解析  光敏电阻传感器  【例2】 为了节能和环保,一些公共场所使用光控开关控制照明系统.光控开关可采用光敏电阻来控制,光敏电阻是阻值随着光的照度而发生变化的元件(照度可以反映光的强弱,光越强照度越大,照度单位为lx).某光敏电阻RP在不同照度下的阻值如下表: 照度/lx 0.2 0.4 0.6 0.8 1.0 1.2  电阻/kΩ 75 40 28 23 20 18  (1)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10-3-2给定的坐标系中描绘出阻值随照度变化的曲线,并说明阻值随照度变化的特点.  图10-3-2  图10-3-3 (2)如图10-3-3所示,当1、2两端所加电压上升至2 V时,控制开关自动启动照明系统,请利用下列器材设计一个简单电路.给1、2两端提供电压,要求当天色渐暗照度降低至1.0 lx时启动照明系统,在虚线框内完成电路原理图. (不考虑控制开关对所设计电路的影响)提供的器材如下: 光敏电阻RP(符号,阻值见上表) 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内阻不计); 定值电阻:R1=10 kΩ,R2=20 kΩ,R3=40 kΩ(限选其中之一并在图中标出);开关S及导线若干. 解析 (1)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连线,得到如图所示的变化曲线.  阻值随照度变化的特点: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度的增大非线性减小. (2)因天色渐暗照度降低至1.0 lx时启动照明系统,此时光敏电阻阻值为20 kΩ,两端电压为2 V,电源电动势为3 V,故应加上一个分压电阻,分压电阻阻值为10 kΩ,即选用R1;此电路的原理图如图所示.  答案 (1)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变化的曲线见解析 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度的增大非线性减小 (2)电路原理图见解析图   图10-3-4 【例3】 一中学生为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设计了一个可测定竖直方向加速度的装置,其原理可简化为如图10-3-4所示.连接在竖直弹簧上的重物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连接,该装置在地面上静止时其电压表的指针指在表盘中央的零刻度处,在零刻度的两侧分别标上对应的正、负加速度值.关于这个装置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运行和回收过程中示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飞船在竖直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如果电压表的示数为正,则飞船在竖直减速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为负 B.飞船在竖直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如果电压表的示数为正,则飞船在竖直减速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为负 C.飞船在圆轨道上运行时,电压表的示数为零 D.飞船在圆轨道上运行时,电压表示数所对应的加速度大小应约为9.8 m/s2 解析 该装置在地面上静止时,kx=mg,指针指在表盘中央的零刻度处;飞船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kx>mg,滑动头下移,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正;飞船在竖直减速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此时电压表示数仍为正,故A、B错;飞船在圆轨道上运行时,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弹簧恢复原长,电压表示数不为零,故C错、D对. 答案 D 【例4】 如图10-3-5所示,电容式触摸屏的构造主要是在玻璃屏幕上镀一层透明的薄膜导体层,再在导体层外加上一块保护玻璃,电容式触摸屏在触摸屏四边均镀上狭长的电极,在导体层内形成一个低电压交流电场.在触摸屏幕时,由于人体是导体,手指与内部导体层间会形成一个特殊电容(耦合电容),四边电极发出的电流会流向触点,而电流强弱与手指到电极的距离成正比,位于触摸屏后的控制器便会计算电流的比例及强弱,准确算出触摸点的位置.由以上信息可知(  ).  图10-3-5 A.电容式触摸屏的两极板分别是导体层和手指 B.当用手触摸屏幕时,手指与屏的接触面积越大,电容越小 C.当用手触摸屏幕时,手指与屏的接触面积越大,电容越小 D.如果用带了手套的手触摸屏幕,照样能引起触摸屏动作 解析 电容触摸屏在原理上把人体当做一个电容器元件的一个极板,把导体层当做另一个极板,故A正确;手指与屏的接触面积越大,即两个极板的正对面积越大,故电容越大,B、C错误;如果带了手套或手持不导电的物体触摸时没有反应,这是因为手与导体层距离较大,不能引起导体层电场的变化,D错误. 答案 A  1.(2011·江苏卷)美国科学家Willard S.Boyle与George E.Smith因电荷耦合器件(CCD)的重要发明荣获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CCD是将光学量转变成电学量的传感器.下列器件可作为传感器的有(  ).                    ①发光二极管 ②热敏电阻 ③霍尔元件 ④干电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发光二极管有单向导电性,①错;热敏电阻和霍尔元件都可作为传感器,②③对;干电池是电源,④错. 答案 C 2.200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法国和德国的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巨磁电阻效应”,基于巨磁电阻效应开发的用于读取硬盘数据的技术,被认为是纳米技术的第一次真正应用.在下列有关其他电阻应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热敏电阻可应用于温度测控装置中 B.光敏电阻是一种光电传感器 C.电阻丝可应用于电热设备中 D.电阻在电路中主要起到通过直流、阻碍交流的作用 解析 电阻在电路中对直流电和交流电都有阻碍作用,将电能转换为热能,故D项错. 答案 D 3.  图10-3-6 如图10-3-6所示的电路中,当半导体材料做成的热敏电阻浸泡到热水中时,电流表示数增大,则说明(  ). ①热敏电阻在温度越高时,电阻越大 ②热敏电阻在温度越高时,电阻越小 ③半导体材料温度升高时,导电性能变差 ④半导体材料温度升高时,导电性能变好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C 4.  图10-3-7 如图10-3-7所示,由电源、小灯泡、电阻丝、开关组成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后,小灯泡正常发光,若用酒精灯加热电阻丝时,发现小灯泡亮度变化是________,发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小灯泡的电阻发生了变化 B.小灯泡灯丝的电阻率随温度发生了变化 C.电阻丝的电阻率随温度发生了变化 D.电源的电压随温度发生了变化 解析 电阻丝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电阻也增大,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可知,电流减小,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减小,所以变暗. 答案 变暗 C  图10-3-8 5.(2010·全国高考Ⅱ)如图10-3-8所示,一热敏电阻RT放在控温容器M内;○A 为毫安表,量程6 mA,内阻为数十欧姆;E为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3 V,内阻很小;R为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 Ω;S为开关.已知RT在95 ℃时的阻值为150 Ω,在20 ℃时的阻值约为550 Ω.现要求在降温过程中测量在95~20 ℃之间的多个温度下RT的阻值. (1)在图中画出连线,完成实验原理电路图. (2)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a.依照实验原理电路图连线. b.调节控温容器M内的温度,使得RT的温度为95 ℃. c.把电阻箱调到适当的初值,以保证仪器安全. d.闭合开关,调节电阻箱,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0,并记录______. e.将RT的温度降为T1(20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