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情景剧作用的反思
德阳五中物理组 陈有平
创设课堂情景剧这个想法,源自于我第一届一个学生下课的一场嬉戏打闹。当时我在给学生讲完正电、负电的形成原因后,一个学生下课后在教室里一群女同学调侃到: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过来吧,我的女神,阿门!逗的大家哄堂大笑。看到这一幕,我就在反思我们在讲解正负电荷的形成原因,电子得失过程的时候为什么不事先准备一下,让学生把电子得失的过程表演出来呢?于是,在另外一个班讲解这一节内容时,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让学生表演电子得失的过程,以帮助他们理解正负电荷形成的原因。课堂情境设计如下:
案例1:正负电荷形成原因的讲解
首先把表演同学分为甲乙两组人,甲组4人,一个男同学衣服上写一个大大的+3,另外3名女同学,每位女同学衣服上写一个大大的“—”号,三女同学表示三个电子。另外一组,6人,一个男同学衣服上写一个大大的+5,另外5名女同学,每位女同学衣服上写一个大大的“—”号,五位女同学表示五个电子。让后表演开始。
第一幕:甲乙两组同学中,甲组3个女同学绕着本组男生转圈,乙组也是这样,表示每个原子核外面有许多带负电的电子,绕着原子核在高速转动,并且让学生观察可以发现,我们通常说原子不带电,并不是表示没有电荷,而是原子的正负电荷量相同,没有显示出电性。
第二幕:表演摩擦起电。让甲乙两组里的女同学相互混在一起,相互触摸对方的衣服,表示两个物体正在摩擦,摩擦几秒钟后停止,这样双方的女同学就混在一起,此时老师告诉甲乙两组的男同学,让他们各自通过简短演讲的方式给自己加油打气,展现自己的能力,然后混在一起的带“负电”的女同学(电子)来选择去站到哪一边,结果甲组男同学由于演讲精彩,有六个女同学去了甲组,两个女同学去了乙组。
这时老师请学生来计算此时甲乙两组各自的带电情况。通过计算学生很明显的发现,甲组3正6负,显示出三个负电。与此同时,乙组5正2负,显示出三个正电。在让学生分析原来甲乙两组对外不显电性,为什么后来各自都显示出了正负相等的电荷?有同学就举手回答说:因为甲组的男生演讲很精彩,吸引了更多的女生加入到自己这边,也就是说甲由于得电子的能力强,使自己带上了负电。在甲得电子的同时,乙也就会相应的由于失电子,而带上等量的正电。学生甚至进一步总结:物体显示正负电荷与物体自己得失电子的能力有关。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这样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来源:高考资源网 ]
案例2: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讲解
首先找甲乙丙三位同学,穿大致相同颜色的服装,分别扮演父亲,母亲,儿子三个角色,并在衣服上注明角色。三人相互紧紧的手拉着手,围成一个三角形,组建成一个“家庭”。此时再让A、B两位同学分别对父亲施加一个向右的拉力,对母亲施加一个向左的拉力。
第一幕:让学生分析这个家庭的受力情况。很多学生都能说这个站在水平讲台上的家庭,受到重力,支持力,和AB对他们向右和向左的作用力。但许多同学还说,除了这些力外,这个家庭还受到他们之间的拉力,原因是他们紧紧的手拉着手,有力产生。此时,老师可以顺势让学生讨论,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他们手拉着手所产生的力能不能考虑进去?经过讨论学生能比较容易得出结论:他们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拉力不能考虑进去,因为父亲在拉孩子时,孩子也会拉父亲,对于整个家庭来说两个力会相互抵消。经过这样分析老师再引出系统,外力,内力,整体法等概念,这样可以很直观的给学生讲解整体法。
第二幕:让学生分析家庭里面一个成员的受力情况。比如父亲的受力情况。学生会得到父亲受到重力,支持力,A同学对父亲施加的向右的拉力,那儿子对父亲产生的拉力在此时会不会考虑进去呢?经过学生讨论,学生明确了我们要分析的是父亲受到哪些力,而不是整个家庭受到哪些力,会很容易明白此时的儿子对父亲的拉力就需要考虑进去。从而老师可以顺势引出隔离法,给学生一个比较清晰明了的讲解。
每届在讲解到有些知识的时候,我都更愿意把一些知识放入情景中去,通过课后的反馈回来的信息,我也发现,学生对这种方法也非常喜欢,不但能非常直观的理解一个知识,而且非常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表演还可以锻炼和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中融入表演,增设课堂小剧场有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