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5 1、下列物体中,可看做“质点”的是:( )BC A、做花样滑冰的运动员 B、远洋航行的巨轮 C、环绕地球的人造卫星 D、转动着的砂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质点一定是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 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因为火车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自行车都不能看成质点 D.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将地球看作质点 3.下列物体中,不能看做质点的是( )C A.计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的运行时间 B.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飞行的周期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 C.正在比赛的花样滑冰运动员 D.研究地球公转规律时的地球 4.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一定不能被看成质点的是(  )B A.研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    B.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桨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 5.下面是关于质点的一些说明,其中正确的有( )BD A、体操运动员在做单臂大回环,可以视为质点 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C、研究地球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D、细胞很小,可把它看成质点 .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D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向西运动 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句诗表明( )B A.坐在地上的人是绝对静止的 B.坐在地上的人相对于地球以外的其它星体是运动的 C.人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10.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甲、乙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东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D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西运动 11.某人坐在甲船中,他看到乙船在运动,那么相对河岸两船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   )D A.甲船不动,乙船在运动 B.甲船运动,乙船不动 C.甲、乙两船都在运动 D.甲、乙两船运动方向一样,且运动快慢相同 1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飞行时,用手抓住了一颗德军射出的子弹,这个飞行员能很容易地抓住子弹的原因是    (  )C A.子弹飞行的速度很小 B.飞行员飞行的速度不大 C.子弹相对飞行员的速度很小 D.子弹相对飞行员的速度很大    1.下列说法中,关于时间的是(  ),关于时刻的是(   )BCD,A A.学校上午8点开始上第一节课,到8点45分下课 B.小学每节课只有40分钟 C.我走不动了,休息一下吧 D.邢慧娜获得雅典奥运会女子10000m冠军,成绩是30分24秒36 2.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下列叙述中,指时间的是(   )BD A.火车在早上6点10分从上海出发 B.列车共运行了12小时 C.列车在9点45分到达中途的南京站 D.列车在南京停了10分钟 3.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位移和路程在大小上总相等,只是位移有方向,是矢量,路程无方向,是标量 B.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 C.位移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物体实际通过的路线 D.位移和路程是一回事 4.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位移就是路程 B、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等 C、位移的大小永远不等于路程 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但位移不可能为零 5.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物体的位移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间 D、1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6.在图1中所示的时间轴上标出的是下列哪些时间或时刻( )AD A、第4s初 B、第6s末 C、第3s D、前3s 7.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 A.火车站售票厅悬挂的是列车时刻表 B.打点计时器是一种测量长度的仪器 C.出租汽车按位移的大小收费 D.“万米”赛跑,指的是位移为一万米 8.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3s末指的是时间,共经历了3s B.最后2s指的是时间,共经历了2s C.第4s内指的是时间,共经历了5s D.第5s末指的是时刻,已经历了4s 9.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D A.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只不过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 B.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 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的路线 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10.以下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位移和路程都是描述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 B、质点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 C、在直线运动中位移与路程相同 D、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和路程相同 1. (2011全国理综).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ABD) A. 一直增大 B. 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 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 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1.下列各组选项中的物理量都是矢量的选项是( )B A.速度、加速度、路程 B.速度、位移、加速度 C.位移、加速度、速率 D.瞬时速度、加速度、路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速度的变化量越大,速度的变化率一定越大 B.速度为正,加速度可能为负 C.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D.速度大,速度变化量一定大 3.关于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和正负值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在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B.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一定为负值 C.在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也可以为负值 D.只有规定了正方向,讨论矢量的正负才有意义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B.速度改变量△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大 D.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 11.下列所描述的几种运动,其中可以的是 ( )D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但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2.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 ( ) AC A.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  B.汽车的速度也在减小 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 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 4. 关于在水平面上滑行的物体所受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B.当物体与支持面间的压力一定时,滑动摩擦力将随接触面增大而增大 C.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一定为 D.运动速度越大所受摩擦力一定越小 7.用手握瓶子,瓶子静止在手中,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手对瓶子的摩擦力和瓶子对手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来源:学,科,网Z,X,X,K] B.手对瓶子的摩擦力大小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大小 C.手握得越紧,手对瓶子的摩擦力越大 D.手对瓶子的摩擦力必须大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10 .在做“探究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时,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 ) AB 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 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11.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一个分力变大时,另一个分力不可能同时变大 B.两个分力可以都变大,也可以都变小 C.无论如何分解,两个分力不可能同时大于这个力的一半 D.两个分力可以同时小于这个力的一半 (2011广东)、(18分) (1)图14是“研究匀变数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 ①OD间的距离为 cm ②图15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 ,其大小为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1)答案:1.20 a/2 0.933 要估读一位,②s=v0t+at2,斜率为a/2 (2011山东).(12分) (1)某探究小组设计了“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和一个滑块用细绳连接,跨在斜面上端。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短细绳后,小球自由下落,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保持小球和滑块释放的位置不变,调整挡板位置,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度H、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h和沿斜面运动的位移。(空气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  ①滑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________。 ②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下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 a.滑块的质量 b.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c.长度测量时的读数误差 d.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不同时 答案:① ② ③c d 13.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的___ F __是为F1和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F′___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 答:______不变________________. (选填“变”或“不变”) 12.(9分)(1)在“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实验中,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关于这两次拉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只要求将橡皮条拉到相同的长度 B.要求两个弹簧的成角相同 C.将弹簧秤拉到相同的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细绳的结点拉到相同的位置 (2)用两只弹簧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一定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静止. ① 此时必须记录的是(用表示序号的字母代替)_____ ___.DGH A.橡皮条的原长 B.橡皮条的伸长长度 C.橡皮条固定端位置 D.O点的位置 E.橡皮条伸长的方向 F.两条细绳间的夹角 G.两条细绳的方向 H.两弹簧秤读数 ② 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右上图。图中 F’ 是力F1与F2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把F和F/进行比较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13.(3分)如图7甲所示,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如图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C A.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B.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对应的弹力增加量成正比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N/m D.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将会改变 14.(6分)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有一段纸带如图所示:取O为起点,A 为第一个记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若量得OA=3.00cm OB=6.50cm, OC=10.50cm,则B点对应的速度vB= 0.375  m/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 0.500 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1、把纸带的下端固定在重物上,上端用手提着,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后将纸带释放,重物便拉着纸带下落,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其中有一段如下图所示。下图中的纸带,与重物相连的一端为______________。(填左端或右端)左端  12、如图所示,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端,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下图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由于实验者粗心,不小心把纸带弄成了三段,但幸好找到了最初和最后两段,中间一段丢失了。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即下图每两个计时点的时间间隔为0.02秒。根据下图给出的数据 ⑴计算小车通过A点的速度=__________m/s。1.36 ⑵计算小车通过B点的速度=__________m/s。2.29 ⑶计算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__m/s2。3.83-3.93 ⑷丢失的中间一段纸带上应该有__________个计时点(填阿拉伯数字) 3 13.(2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s6-s1)等于(s2-s1)的6倍 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 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14.(4分)某同学在做“探索弹力与弹簧伸长量关系”的实验时,作出外力F与弹簧总长度L的关系图线如右图所示.该实验始终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由右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___10 cm ______;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50.0 N / m ____.(后一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3.(1)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时,要用到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直流电源,交流电源),它们是每隔__ 0. 02 __s 打一个点。 (2)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小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 ( A ) A.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 B.先放开小车,再接通电源 C.让小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让小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14.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如图8所示,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3.62 cm,BC=4.38 cm,CD=5.22 cm,DE=5.99 cm,EF=6.80 cm,FG=7.62 cm,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没画出,电源频率为50Hz.  (1)相邻的计数点时间间隔是_0.1_______s; (2)BD过程的平均速度,=__0.480_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B点的瞬时速度为 0.400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小车的加速度为 0.80 m/s2;(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5)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代替电磁打点计时器可以减少 系统 误差。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