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重力势能
文本式教学设计(一)
江苏淮安楚州范集中学 宗建芳 本教案获江苏新课程教学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来&*源^:中教~网@]
教学设计思想
首先由重力做功的特点,引入重力势能的概念,这一认知是逐渐建立起来的.通过帮助学生回忆,在“追寻守恒量”一节中,给出了势能的定义,“重力势能是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启发学生思考,请学生说一说重力势能应该与哪些物理量有关.经过讨论,学生会得出,重力势能应跟物体在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关,还应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有关.然后让学生体会教材中所写的“看起来,物体所受的重力mg与它所处位置的高度的乘积mgh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它的特殊意义在于,它一方面与重力所做的功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它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它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接着教材中给出了图7.44和图7.45,可以根据这一问题情景,编制具体的问题,让学生算一算,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物体向上运动,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物体向下运动,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来%源#:zz@step.c*om&]
其次由教材中给出的图7.47分析出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零势能面的位置有关,而这个参考面可以任意规定,所以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一般以解决问题时简便为原则来选取零势能面.[中%&国教*^育出版~网]
最后由重力势能的定义分析,重力势能与物体和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关.重力势能属于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共有的.它的变化量与重力所做的功相对应,所以是标量,其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来源~:zzst%ep.c&*#om]
教学内容分析
与以往教材相比,本教材分析了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问题.教材通过物体从A点到B点的不同路径的计算,得出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跟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的结论.学生对图7.41和图7.42两个路径计算重力的功并不困难,但是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这一点,仍然要学生亲自动手算一算这两种情况下重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对于物体沿任意曲线运动的情况,又一次用到了极限的思想.在有了以前求变速运动的位移的学习经历之后,学生对极限的方法会有一定的印象.该处仍只要求学生能“跟”来,并不要求学生自己去重复.因为这里主要强调的是科学方法,让学生看到我们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处理问题.
与以往教材不同的是,本教材没有生硬地给出“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而是在探究重力做功、探究弹簧的拉力做功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过程中,不断渗透这一思想的.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来^&%源:中教网@~]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中~国&^教育出#*版网]
★技能目标
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中^国教#育&*%出版网]
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形象.[中~国%#教@育出&版网]
★情感目标[www^.%zzste~p*.@com]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来源*%:zzs#tep&.@com]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教学准备
Powerpoint设计整个教学流程.
多媒体下载两幅水力发电站的图片.[来&源#@:^中*教网]
教学过程设计 [zzst#~e@p&^.com]
步骤
教学内容
方法运用
导
入
新
课
问题一:大家都知道水力发电站是用水来发电的,水是利用了什么能来发电的呢?为什么要修那么高的大坝?
学生:因为水具有重力势能.修那么高的大坝是为了提升水的高度.
问题二:什么是重力势能?
学生: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初中学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重力势能的相关知识.
(板书)四、重力势能
学生
观察
提问
思考
回忆
续表[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步骤
教学内容
方法运用
新
课
教
学
1.重力做功(板书)
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时,重力要做功.物体被举高时,重力做负功;物体下降时,重力做正功.因此,认识这种势能,不能脱离对重力做功的研究.
①(问)如图7.41,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是h1的位置,竖直向下运动到高度是h2的位置,这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
(学生)答:WG=mgh=mgh1-mgh2
②(问)如图7.42,物体沿倾斜直线运动的距离是L,在这一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是
(学生)答:WG=mgcosθ·L=mgh=mghl-mgh2
③(思考)如图7.43,假设这个物体沿任一路径由高度是h1的起点A,运动到高度是h2的终点B,在这一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方法点拨:我们把整个路径分成许多很短的间隔AA1,A1A2,A2A3……
由于每一段都很小很小,它们都可以近似地看做一段倾斜的直线.设每段小斜线的高度差分别是Δh1,Δh2,Δh3,…则物体通过每段小斜线时重力所做的功分别为mgΔh1,mgΔh2,mgΔh3,…物体通过整个路径时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在每小段上所做的功的代数和,即
WG=mgΔh1+mgΔh2+mgΔh3+…=mg(Δh1+Δh2+Δh3+…)
=mgh=mgh1-mgh2
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板书)
重力做功的大小等于物重跟起点高度的乘积mgh1与物重跟终点高度的乘积mgh2两者之差.看起来,物体所受的重力mg与它所处位置的高度h的乘积“mgh”,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
2.重力势能(板书)
mgh这个物理量的特殊意义在于它一方面与重力所做的功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它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它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①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板书)
②重力势能的公式:Ep=mgh(板书)
③重力势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一样,也是标量,其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都是焦耳,符号为J.(板书)
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学生
观察
分析
思考
师生
互动
教师
配合
讲解
极限
思想
应用
得出
结论
思考
分析
引出
重力
势能
的概念
学生
讨论
得出
结论
续表
步骤
教学内容
方法运用
新
课
教
学
教师:我们用Ep1=mgh1来表示物体在初位置的重力势能,用Ep2=mgh2来表示物体在末位置的重力势能,则WG=Ep1-Ep2.
学生讨论得到:
a.当物体由高处向低处运动时,h1>h2,WG>0,所以Ep1>Ep2.
b.当物体由低处向高处运动时,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