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重点:学习探究方法,设计实验 难点:利用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求解弹力功 巩固基础 1.弹簧的弹性势能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A.弹簧的劲度系数  B.弹簧的质量 C.弹簧的形变量  D.弹簧的原长 2.关于弹性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具有弹性势能 B.只有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才具有弹性势能 C.弹性势能不可以与其它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化 D.当弹簧变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小 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体以速度冲向与竖直墙壁相连的轻弹簧,自接触弹簧到弹簧被压缩至最短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B.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 C.弹力对物体做负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 D.弹力对物体做负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 4.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小球从弹簧的正上方h高处落下,如图所示.经几次反弹后小球静止在弹簧上(取地面为零势能参考面),则( ) A.小球第一次速度为零时,重力势能最小 B.小球第一次速度为零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小 C.小球第一次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D.小球静止在弹簧上时,弹簧的压缩量与h有关 5.关于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我们在猜想时,可以参考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则下面猜想有道理的是(  ) A. 弹力做功将引起弹性势能的变化,当弹力做正功时,弹性势能增加 B. 弹力做功将引起弹性势能的变化,当弹力做正功时,弹性势能减少 C. 弹力做功将引起弹性势能的变化,当弹力做负功时,弹性势能不变 D. 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变化无任何联系 6.关于弹簧的弹性势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弹簧伸长的长度相同时,弹簧的劲度系数越大,弹性势能越小 B.弹簧伸长时有弹性势能,弹簧压缩时没有弹性势能 C.弹簧伸长时弹性势能为正值,弹簧压缩时弹性势能为负值 D.对于同一弹簧,只要弹簧伸长与弹簧压缩时的形变量相同,其弹性势能就相同 提升能力 7.一根弹簧的弹力随伸长量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弹簧由伸长量8cm到伸长量4cm的过程中,弹力的功与弹性势能的变化量为( ) A. 3.6J,-3.6J    B.-3.6J,3.6J C.-1.8J,1.8J   D.1.8J,-1.8J 8.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A、B两物体,中间连一轻质弹簧,今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B,当A、B一起向右加速运动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1。如果用该水平恒力F向左拉A,当A、B一起向左加速运动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2。已知mA=2mB,则(  ) A. EP1> EP2      B. EP1< EP2     C. EP1=EP2    D.无法确定 9.如图所示, A、B(MA> MB) 两物体之间连接一轻弹簧,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力F缓慢向上拉A,直到B刚要离开地面。设刚开始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1,B刚要离开地面时的弹性势能为EP2。比较EP1 和EP2大小关系 感悟经典 跳板跳水中的弹性势能 在3米板的跳水比赛中,运动员总是站在板的边缘用力向下压板,板弹起时把运动员弹向高空,运动员在空中做一系列动作后入水。在这个过程中,决定运动员的弹跳高度的主要因素是跳板的弹性势能,其原理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给予验证: 如图,用一块木板将一根锯条压在桌端或凳子上,只露出较少一段。再将棋子放在锯条的端部。然后用手将锯条端部扳下一段距离,然后放开,棋子即被弹起一高度,从扳下的距离和弹起的高度同样可以得出,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的结论。   换用另一根弹性不同的钢锯条,使两锯条伸出的长度一样,重做实验,又可以得出物体的弹性越好,它的弹性势能也越大的结论 实验报告单  时间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目的 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做功与速度平方的正比关系  实验器材 小车(前面带钩)、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纸带、电源、导线、5-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垫片  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当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那么第2次、第3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是第1次的2倍、3倍……若第一次实验时橡皮筋的功记为,以后各次的功就是、…… 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测出),这样进行多次实验,就得到多组功和速度的数据。 以第一次实验的功为单位,作出和图像,由此判断的可能关系。   实验步骤  1、按图所示将实验器材安装好,同时平衡摩擦力。 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将这一组数据计入表格。 3.用两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为(利用纸带上点迹均匀部分)。 4.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小车对应的速度,记入表格。   数据处理 橡皮筋条数 速度 速度的平方  1    2    3    4    5    6     作出和图像,判断的可能关系。  结论    注意事项  平衡摩擦力很关键,将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 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状态的那部分。 橡皮筋的规格要相同。 小车每次要从同一位置释放。 本实验不必测出小车的质量及拉力功的具体值。   第五节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1.AC 2.A 3.BD 4.A 5.B 6.D 7.D 8.A 9 .解答:原来系统静止时,设弹簧的压缩量为x1, 对于A物体,由力的平衡条件和胡克定律  ① 当B刚开始离开地面时,设弹簧的压缩量为x2, 对于B物体,由力的平衡条件和胡克定律  ② 由题意得: ③ 比较① ② ③ 得: 对于同一弹簧,其弹性势能之与形变量有关, 所以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