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 宇宙航行(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重点难点】 1.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及运行原理。[高考资源网] 2.对第一宇宙速度的确切理解。 3.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 课 件ks5u.com 【教学过程】 一、人造地球卫星 1、牛顿对人造卫星原理的描绘: 设想在高山上有一门大炮,水平发射炮弹,初速度越大,水平射程就越大,可以想象当初速度足够大时,这颗炮弹将不会落到地面,将和月球一样成为地球的一颗卫星。 2、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动力学原因: 人造卫星在绕地球运行时,只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作用,人造卫星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 (1)线速度: 设地球质量为M,卫星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由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 , ∴ () (2) () (3) () 可见:高轨道上运行的卫星,线速度小,角速度小,周期长。 引入:高轨道上运行的卫星速度小,是否发射也容易呢?这就需要看卫星的发射速度,而不是运行速度 二、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1)大小: 问题:牛顿实验中,炮弹至少要以多大的速度发射,才能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为6370km。 分析:在地面附近绕地球运行,轨道半径即为地球半径。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 得: 又∵ ∴ 结论:如果发射速度小于7.9km/s,炮弹将落到地面,而不能成为一颗卫星;发射速度等于7.9km/s,它将在地面附近作匀速圆周运动;要发射一颗半径大于地球半径的人造卫星,发射速度必须大于7.9km/s。可见,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比向低轨道发射卫星要困难。 (2)意义: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所以也称为环绕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 (1)大小:υ2=11.2km/s (2)意义:使卫星挣脱地球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脱离速度。 (3)发射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为椭圆;等于或大于11.2km/s时,卫星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 3、第三宇宙速度: (1)大小:υ3=16.7km/s。 (2)意义:使卫星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逃逸速度。[Ks5u.com] (3)发射速度大于11.2km/s,而小于16.7km/s,卫星绕太阳作椭圆运动,成为一颗人造行星。如果发射速度大于等于16.7km/s,卫星将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空间。 三、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 1、发射速度: 发射速度是指卫星在地面附近离开发射装置的初速度,一旦发射后再无能量补充,要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速度不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2、运行速度: 运行速度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当卫星“贴着”地面飞行时,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当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半径时,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 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的发射速度,是最大的环绕速度。 【例1】有两颗人造卫星,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行,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r1∶r2=4∶1,求这颗卫星的:⑴线速度之比;⑵角速度之比;⑶周期之比;⑷向心加速度之比。 解:⑴由得 所以 ⑵由得 所以 ⑶由得 ⑷由得 【例2】地球半径为6400km,在贴近地表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速度为7.9×103m/s,则周期为多大?估算地球的平均密度。 解:⑴; ⑵由 得: 思考:能否发射一颗周期为80min的人造地球卫星? 四、黑洞 1、 【例3】学 【课外作业】 1、教材:P5——(3) 2、学海导航:P2——4 【教学后记】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