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制作时间:2013年3月 制作人:张辉 审核人:张宝玉  学法指导: 1、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大致了解人物、故事情节。 2、熟读文章,纠正读音。 3、识记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自主翻译文章。 课前导学 1.《史记?滑稽列传》 《史记?滑稽列传》记了淳于髡、优孟、优旃(zhān)三人的故事,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以及“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能力。但对三人活动的年代,记载有明显的矛盾和错误。如说淳于髡是齐威王(前356前320年在位)时人,优孟是楚庄王(前613—前591年在位)时人,优旃是秦时人,秦亡(前206年)后归汉,数年而卒。可是原传却又说淳于髡后百余年有优孟,优孟后二百余年有优旃。这是太史公的疏忽。淳于髡出身于赘婿,优孟、优旃出身于优伶,这两种人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处于社会底层。他们虽出身微贱,但机智聪敏,能言善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因而其言其行起到了与“六艺于治一也”的重要作用。 “滑稽”一词的古义与今义并不全同。古义有多义性,屈原在《楚辞?卜居》中使用它带着贬义,有圆滑谄媚的意思;司马迁在《滑稽列传》里使用它带着褒义,有能言善辩,善用双关、隐喻、反语、婉曲等修辞手法的意思。这两种意义与今义都不尽相同,但又都有语义发展上的相承关系。 2. 内容梗概 淳于髡是齐之赘婿,齐威王沉溺酒色,荒废朝政,致使外敌入侵,国家危在旦夕。“在左右莫敢谏”的情况下,淳于髡讲了“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的隐语,使齐威王听出了弦外之音,终于发奋图强,使齐国强盛起来。齐威王八年,齐王在楚国用兵的情况下,派淳于髡到赵请救兵,带的东西很少,淳于髡用向田神祷告者的故事予以暗示,最后使楚撤兵。淳于髡还用隐语使齐威王罢“长夜之饮”,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中,表现了他的胆识和才智。 3.趣味故事 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去楚国进献黄鹄。出了都城门,中途那只黄鹄飞走了,他只好托着空笼子,编造了一篇假话,前去拜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进献黄鹄,从水上经过,不忍心黄鹄干竭,放出让它喝水,不料离开我飞走了。我想要刺腹或勒脖子而死,又担心别人非议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致使士人自杀。黄鹄是羽毛类的东西,相似的很多,我想买一个相似的来代替,这既不诚实,又欺骗了大王。想要逃奔到别的国家去,又痛心齐楚两国君主之间的通使由此断绝。所以前来服罪,向大王叩头,请求责罚。"楚王说:"很好,齐王竟有这样忠信的人。"用厚礼赏赐淳于髡,财物比进献黄鹄多一倍 自主学习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赘( )婿 滑( )稽 沉湎( ) 不蜚( ) 十驷( ) 赍( )金 禳( )田 鞠跽( ) 目眙( ) 狼藉( ) 淳于髡( ) 冠( )缨( ) 豚( )蹄   酒一盂( ) 瓯( )窭( )满篝( ) 汙( )邪   履舄( )交错  罗襦( ) 2、仔细阅读课文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1)通假字? 三年不蜚又不鸣 诸侯振惊 汙邪满车 威王大说 卒然相睹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 合尊促坐 髡尝在侧 ???? (2)古今异义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 执法在傍,御史在后 私情相语 (3)重点实词? 沉湎不治 赍金百斤 冠缨索绝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 赵王与之精兵十万 奉觞上寿 后有遗簪 日暮酒阑 数使诸侯 国且危亡 左右莫敢谏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恶能饮一石哉 不过一斗径醉矣 若亲有严客 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3.特殊句式 (1)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2)淳于髡说之以隐 (3)侍酒于前 (4)止王之庭 (5)赐酒大王之前 4. 阅读课文,简要概括每段内容大意(每段段意不超过十个字)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淳于髡预习案》——答案 1.重点字音 赘(zhuì)婿 滑(gǔ)稽 沉湎(mi?n) 不蜚(fēi) 十驷(sì)赍(jī)金 禳(ráng)田 鞠跽(jì) 目眙(chì) 狼藉(jí)淳于髡(kūn) 冠(guān )缨(yīng )索绝 豚(tún)蹄 酒一盂(yú)瓯(ōu)窭(lóu)满篝(gōu) 汙(wū)邪  履舄(xì)交错  罗襦(rú) 2. 通假字 (1)通“飞” (2)通“震”,惊恐 (3)同“污” (4)通“悦” (5)通“猝”,突然(6)通“镒” (7)通“樽” (8)通“常” 3. 古今异义 (1)古义:言谈辩捷 今义:(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2)古义:指监视酒政的人 今义:执行法令、法律 (3)古义:个人情感 今义:私人的交情 4. 常见实词 (1)管理(动词)(2)携带(动词)(3)断(动词) (4)增加(动词) (5)给(动词)(6)恭敬地捧着 (7)丢失(动词) (8)尽(动词) 5. 常见虚词 (1)屡次(副词) (2)将要(副词) (3)没有谁(无定指代词) (4)就(副词) (5)怎么(副词) (6)就(副词) (7)如果(假设连词) (8)大约(副词) 6. 词类活用 (1)使……上朝(使动用法) (2)使……吃惊(使动用法) (3)认为……少(意动用法) 7.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状语后置) (3)(状语后置) (4)(省略句) (5)(省略句) 8.概括要点: 第一段:智谏威王发奋图强。。 第二段:出使赵国求援退楚。 第三段:借酒巧谏齐王戒奢。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