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制作人:王燕
审核人:张宝玉
制作时间:2013年3月
【训练案】——检测巩固 提升能力
巩固提升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B. 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C. 以为上卿
D.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燕、秦不相欺者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B. 请因孺子行
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C. 以广河间之地
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D. 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
权,然后知轻重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欲与燕共伐赵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B. 臣请行之 牛何之
C. 君其试臣 安在其不辱也
D. 女焉能行之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4、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始皇派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秦国准备派张唐去帮助燕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张唐因为惧怕经过赵国,不肯前往。
B. 吕不韦因张唐之事不太愉快,当甘罗请求去做说服工作时,吕不韦表现出了不信任。甘罗反驳说服了丞相吕不韦,表现出一位少年政治家年少气盛,敢想敢说敢做的鲜明性格。
C. 甘罗面对张唐,先进行了两组对比,向张唐陈以利害,让张唐意识到不出使就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的危险。于是张唐答应了此事,收拾行装准备出行。
D. 张唐行期已经确定,甘罗又请求出使赵国,他先向赵襄王讲明秦燕联合的目的在于得到赵国的河间地。赵王考虑到献出五城能打破秦燕联盟,就听从了甘罗的计策。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
译文
②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译文
③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译文
④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译文
《甘罗》参考答案
预习案:略
探究案:文言知识分类探究★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做人质
2、使动用法,使……出行
3、使动用法,使……为难
4、使动用法,使……回去
5、使动用法,使……广大
6、名词作状语,向南
7、名词作状语,到城外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3、状语后置4、被动句5、状语后置句
一词多义?
(1)相
丞相(名词) 辅助(动词)?互相(副词)?
指代性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你,你,她
(2)与
跟(介词)???给(动词)???通“欤”? 帮助(动词) 结交,这里是讨好的意思
(3)请
请允许(表敬副词)? 告诉(动词) ?请求 问候,拜访
(5)之
?他(人称代词) 这,这些(指示代词) 到(动词)?用于主谓之间, 用于主谓之间 的(介构助词)??音节助词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6)为
?替??(介词)?、做(动词) 介词,替 动词,认为
介词,表被动 介词,表被动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
(7)其
?他(代词) 代词,他的 语气副词,表希望、商量语气?
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 语气副词,表强调语气
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 代词,自己 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 语气副词,表推测
二、课文内容深入解读
1、概括本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甘罗形象?
自信有胆识 、年少气盛、敢说敢想敢做、智慧勤学、
博学多才、能言善辩、智勇双全
2、甘罗为什么会成功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从内因、外因两方面考虑)
①强秦做后盾,文信侯的举荐
②聪明、机智、自信、有胆识、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善用心理学、洞察时局、善于利用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矛盾
3、甘罗成功了,你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人生的智慧?(给你什么启示?)
有勇气,树立自信、善于观察、刻苦学习、敢于毛遂自荐
不能自大,傲慢无礼、要善良、谦恭、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4、拓展延伸
你还能举出哪些年少但才思敏捷、智慧出众的历史人物?
康熙皇帝14岁除敖拜、平三番
司马光7岁砸缸救人,并能熟练背诵《左传》
曹冲6岁称象
白居易16写《赋得古原草送别》
孔融4岁让梨 。10岁那年,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地说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了)孔融立即反驳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
王戎7岁不取道旁李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课后巩固案答案】
1、 C 2、 C 3、. A 4、D 5、略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