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制作人:徐玉利
审核人:张宝玉
时间:2013年3月
学习环节
学习内容
教与学笔记
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掌握文章中“就”“过”“独”“下”“辞”“无”“存”等文言实词,“之”“以”“者”“所”“安”“何”“故”“且”“莫”等文言虚词,以及特殊文言句式。2、理解课文在材料的选取、剪裁和组织方面的特点。3、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辩证分析信陵君的人物形象。
自主探究教师点拨
学生总结整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5)
1、学生对照注释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前五段所涉及的文言文知识点
2、师生共同讨论并明确重点词语用法,落实文句翻译。
教学过程
一、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二、学生梳理,教师点拨,掌握重点实、虚词
1、重点实词
(1)谢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10、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就
1.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2.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3.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4.三窟已就
2、重点虚词
(1)以
1、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4、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6、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7、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2)之
1、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
2、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3、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4、愿枉车骑过之
5、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6、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7、臣未之闻也
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9、顷之,烟炎张天。
10、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三、翻译句子
1、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2、赵王猎耳,非为寇也。
3、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四、链接资料:
1、关于古代座次:本文出现了许多的文化常识,其中最使学生感兴趣也最困惑的当数其中的座次问题。为此,我们不妨绘制一幅信陵君礼待侯生,亲自给他驾车的场面图,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文章的主题。绘图可参考王力的《古代汉语·车马》(即原教材第六册第九课《我国古代的车马》)。此文提到,战国时供贵族出行的人坐的马车叫小车,有一根或直或曲的“辕”(当时称为“车舟”),这根独辕上有挂马具的“衡”。战国时,驾小车的马,可以是两匹、三匹或四匹,分别称为骈、骖、驷。“公子从车骑,虚左”,这意味着“左”是尊位。那么中国古代是不是都以“左”为尊位呢?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其实在古代一般是尊右卑左的,如古人称大姓为“右姓”,称望族为“右族”,称高官为“右职”,称贵戚为“右戚”,成语有“无出其右”的说法;而“左物”是下物,“左迁”为贬官,“左道”为邪道,成语“旁门左道”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此外像“左计”“左袒”等“左”字都含有贬义。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右手右足力大而且使用方便,左手相对要逊色,故崇右而贬左。但在乘车时,则正好相反。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居于右位的叫“车右”,亦名“骖乘”,职责在于防止车子倾斜或受阻,保护居左尊者的安全,一般由有能力的人担任。因此文中的“虚左”就是“空出尊位”的意思。这个句子后来演变为成语“信陵虚左”或“虚左待贤”。
2、关于古代考验(一般为三次)的佳话:例如黄石考验张良在圯桥遇黄石老人,为考验张良的为人和才智,故意将鞋子掉桥下,吩咐张良去拾上来,还叫他亲自跪地穿鞋,张良顺从,得黄石公的青睐,便约张良5日再见。张两次都迟到了,直到第三次夜未半再进圯桥。才见到了黄石公,黄为了奖励张良的这种韧性、耐性和毅力,授给他—部周文王遗著的《大公兵法》,张良在艰难的西逃途中月夜攻读,遂感行刺秦始皇乃为蠢事,后来便做了刘邦的谋士。),孔明考验刘备(三顾茅庐)等等。本文侯嬴拒绝了信陵君的厚遗后,信陵君大会宾客,引荐侯嬴,此时侯嬴也对信陵君作了三次考验。三次考验说明侯嬴对信陵君并不了解,对他的诚心还有所怀疑,这为他最终献身相助作了成功的铺垫;同时“三试”也突出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品格,印证了“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的说法。“三试”的描写还充分体现了史传文学写人叙事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6 —11)
1、学生对照注释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后六段所涉及的文言文知识点
2、师生共同讨论并明确重点词语用法,落实文句翻译。
教学过程
一、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二、学生梳理,教师点拨,掌握重点实、虚词
1、重点实词
(1)请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请救于魏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
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
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请略陈固陋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2)故
1、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2、今公子故过之
3、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4、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5.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6.桓侯故使人问之
7、父母俱存,兄弟无故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9、故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3)资
1.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
2.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
3.此帝王之资也。
2、重点虚词
⑴ 所以
1.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2、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3.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4、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3、整理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三、翻译句子
1、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2、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3、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4、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四、问题探究
1、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向魏国求救?
2、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及信陵君各抱什么态度
3、如姬为什么愿意帮助信陵君 ?
4、信陵君能够完成退秦存赵历史使命的原因是什么?
5、侯嬴 “北乡自刭”,信陵君又为何不加劝阻?
五、链接资料
四门客品德与四公子高下比较谈:
毛遂自荐方得用;冯谖靠“长铗归来兮”求饭,虽有烧券市义之举,终是替孟尝君个人营谋三窟;李园则通敌杀主,为人所不齿。侯生虽目的在“损已益主”,但能修身洁行,俾倪权贵,殊为难得。因此,平原君尚能自比于人;孟尝君只能招揽些鸡鸣狗盗之徒;春申君引狼入室,终至国破家身亡。所以司马迁对信陵君推祟备至,说:“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又说:“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为能行之。”
?信陵君???仁而下士——侯生???修身洁行
平原君???自比于人——毛遂???自荐得用
孟尝君???营窟谋私——冯谖???击铗求饭
春申君???引狼入室——李园???通敌杀主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梳理文言基础知识
2、如何认识“士为知己者死”和义勇
3、分析信陵君、侯嬴、朱亥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1、注音释义士无贤不肖 ???? 侯生摄敝衣冠
公子往,数请之 ??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 冠盖相属 ?????? 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约车骑百余乘 北乡自刭 椎杀晋鄙
矫杀晋鄙 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
嚄唶宿将 侯生乃屏人间语
2、通假字直上载公子上坐
俾倪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公子与侯生决
3、词类活用A、
仁而下士 留军壁邺
如姬资之三年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B、不敢以其高贵骄士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公子从车骑,虚左
能急人之困
公子怪之
C、
公子从车骑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侯生乃屏人间语
D、
北救赵而西却秦
皆谦而礼交之
4、一词多义
引:公子引车入市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复引车追问侯生 为公子先引
下:礼贤下士
旦暮且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每薄暮,下管键 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辞: 辞决而行
无一言半辞送我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近日奉辞伐罪 臣等不肖,请辞去 存: 公子亲数存之 却秦存赵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5、古今异义 以公子为长者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
6、句式解析 A、欲以( )观公子
遍赞( )宾客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 )俱
可使( )击之 B、请救于魏
何功之有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C、赢乃夷门抱关者也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王异母弟也D、赢闻如姬为人所杀
二、思考探究
1、在这篇课文里突出表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意识,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2、信陵君为了怜“姊”而牺牲魏国的利益,这是否算得上“义勇”?(此题也可问:该如何评价信陵君“窃符救赵”一事?)
3、分析信陵君、侯嬴、朱亥的人物形象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请以信陵君的身份给魏王写一封信,劝说魏王派兵救赵。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