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制作人:陈洪强
审核人:张宝玉
制作时间:2013年3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1.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而朔妇免身。
B. 衣以文葆,匿山中。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及索,儿竟无声。 竟:竟然
B. 婴不肖,不能立赵孤。 不肖:不孝
C. 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 纵:即使
D. 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 良:确实
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若幸而男,吾奉之
赵宗灭乎,若号
B. 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若幸而男,吾奉之
C. 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
然赵氏真孤乃反在
D. 独杀杵臼可也
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4.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B. 夫人置儿绔中
C.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D. 衣以文葆,匿山中
5. 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B. 衣以文葆
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籍吏民,封府库
拓展阅读
纪君祥《赵氏孤儿》
余秋雨 徐亮
多少春秋,总上心头。(纪君祥:《赵氏孤儿》)
辄慕周勃安刘之计,庶几程婴存赵之忠。 (汪藻:《宋高宗登基之表章》)
英雄未死心为碎,父老相逢鼻欲辛。夜读程婴存赵事,一回惆怅一沾巾!
(文天祥:《无锡》)
《赵氏孤儿》的故事最早出现于《左传》和《史记·赵世家》,元杂剧作家纪君祥将之写成杂剧《赵氏孤儿》之后风靡一时。《赵氏孤儿》的剧情是忠良赵盾满门被权奸屠岸贾抄斩,赵盾之子赵朔为驸马,被逼自杀,公主亦被囚禁并在此时生下赵氏孤儿,然后围绕孤儿命运展开一系列的斗争。为报平日的知遇之恩,门客程婴将孤儿偷带出宫,却被奉屠岸贾之命把守宫门的韩厥发现,但韩厥不愿献孤儿以图荣进,遂放走程婴,自刎而死以取信于屠岸贾。继而屠岸贾下令杀死全国出生一个月至半岁的婴儿,程婴与赵盾友人公孙杵臼商量,以自己的儿子冒充赵氏孤儿,然后出面揭发公孙杵臼收藏了孤儿。公孙杵臼与程婴之子被害,赵氏孤儿得以保全。20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向他说明真相,晋悼公即位,孤儿在大臣魏绛的帮助下,灭尽屠家,报仇雪恨。
该剧通过屠岸贾的搜孤与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的托孤、救孤、抚孤和复孤,既表现了屠岸贾的凶残与奸诈,又突出了程婴等的义烈与自我牺牲,构成一部表现忠臣义士和权奸斗争的壮烈悲剧。把历史上一些重大政治斗争的原因解释为“忠”与“奸”的对立,这当然是简单化的,此外强烈的家族复仇意识在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表现这种复仇意识时,作者又强调了弱者对于残暴势力压迫的反抗。屠岸贾杀绝赵氏一门300余口,又为了斩草除根而准备杀尽晋国所有婴儿,这为程婴、公孙杵臼等人的自我牺牲提供了较之单纯的“忠”更具人情味的道义根据。因而,他们或杀身成仁,或忍辱负重以实现其自觉承担使命的行为,便有了人格完成的意义和崇高的悲剧美感。而剧中程婴的行为,基本的出发点是报答赵朔的平日知遇之恩,这也很容易为统治者所用,以激励臣民为王朝尽忠守节。宋代一再为程婴、公孙杵臼和韩厥修祠立庙、加封爵号,正是出于这种目的。这些特点,对后来写“忠奸斗争”的戏剧有较大的影响。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对历史材料进行了加工,做了很多改动,使得故事在结构上显得精巧紧凑。在这些改动中,至关重要的两处是把他人的婴儿变成程婴自己的儿子,另一处是让屠岸贾将赵氏孤儿纳为义子。这种改动使得剧中的3个主要人物程婴、屠岸贾、赵氏孤儿的关系之间充满了张力。在这样的情势下,戏剧冲突尖锐激烈,矛盾连续不断,层层递进,气氛始终紧张而扣人心弦,戏剧效果特别强烈。
《赵》剧早在1735年就被译成法文,法国伏尔泰由之取材写了一部《中国孤儿》,公演之后,轰动了整个巴黎。德国诗人歌德也曾将它改编为《埃尔佩诺》,而意大利作家P·梅塔斯塔齐奥将之改编为《中国英雄》。
思考题:你认为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改动的两处是否合理?为什么?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