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育信息】
本周教学内容:
文言文
课文中相关的成语
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天涯海角、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沧海一粟等。要掌握以上成语在原文中的意思,并知晓在现代语言中的意义。
三. 相关的文体知识
1. 表:古代文体,属奏议类,臣民对君主有所陈述,请求时所用。
2. 赋:一种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的文体。有古赋、俳赋、律赋、文赋等。
四. 课文中名句的背诵
五.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六. 了解本单元出现较多的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
1. 判断句的几种形式
(1)肯定判断
① “……者……也”式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② “……,……也”式 如:俭,德之共也。
③ “……者,……”式 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④ “……者也”式 如: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⑤ “者”“也”都不用 如:刘备天下枭雄
⑥ 用“即、本、乃、则、皆、亦”等表判断。如:臣本布衣。
⑦ 用动词“为”、判断词“是”表判断。 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不知木兰是女郎
(2)否定判断
用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 被动句的几种形式
(1)用“于”表被动 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用“见”、“见……于……”、“受……于”表示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用“为”、“为……所”、“为所”表示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用“被”表被动 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5)意念式的被动句 如:江都围急
七. 文言虚词
本册第六单元重点归纳“以、于、然、若、为”五个虚词的用法,要结合课文归纳。
如:以:
1. 动词。以为,认为:皆以美于徐公
2. 介词。
(1)把,拿,用: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2)凭,靠:何以战
(3)依,按照: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3. 连词。同“而”,表目的,可译为“来”:杀之以应陈涉等等。
【模拟试题】
一.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祭柳子厚文
韩愈
维年月日,韩愈谨以清酌庶羞①之奠,祭于亡友柳子厚之灵:
嗟嗟子厚,而至然②邪!自古莫不然,我又何嗟?人之生世,如梦一觉;其间利害,竟亦何校?当其梦时,有乐有悲;及其既觉,岂足追惟③?
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④青黄,乃木之灾。子之中弃,天脱馽⑤羁;玉佩琼琚,大放厥词。富贵无能,磨灭谁纪?子之自著,表表愈伟。不善为斫,血指汗颜⑥;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子之文章,而不用世;乃令吾徒,掌帝之制。子之视人,自以无前;一斥不复,群飞刺天。
嗟嗟子厚,今也则亡。临绝之音,一何琅琅?遍告诸友,以寄厥子。不鄙谓余,亦托以死。凡今之交,观势厚薄;余岂可保,能承子托?非我知子,子实命我;犹有鬼神,宁敢遗堕?念子永归,无复来期。设祭棺前,矢心以辞。
呜呼哀哉,尚飨⑦!
[注]① 清酌庶羞:清酒与多种佳肴。《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宙之礼……酒曰清酌。”《仪礼·公食大夫礼》:“上大夫庶羞二十。”“羞”同“馐”。② 然:指死亡。③ 追惟:追思。④ 牺尊:牛形的酒器,可以木刻成。牺牛,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的牛。⑤馽(zhí):绊住马脚。也作“絷”。⑥ “不善”二句:《老子》:“夫代大匠斫者,希(稀)有不伤其手矣。”斫,砍削。⑦ 尚飨(xiǎng想):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仪礼·士虞礼》:“卒辞曰:哀子某,来日某, 衤付?????? ?尔于尔皇祖某甫,尚飨。 ”后世祭文末尾多用此二字。
1. “自古莫不然”的意思是:(8分)
答:
2. 从文段看,柳宗元的“悲”“乐”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这一段用“木”作比喻,用“群飞刺天”作对比来表明柳宗元官场的不得志)(10分)
答:
3. 柳宗元死时,希望朋友抚养其幼孤,载柩归葬先茔,又托韩愈作墓志。文章“嗟嗟子厚……矢心以辞”一段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找出原文句子作答。(7分)
答:
4. 分析此文表达的感情。(9分)
答:
二.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石渠记
柳宗元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②,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 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③,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即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即酾④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⑤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注]① 渴:指袁家渴。作者《袁家渴记》云:“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支流为渴。”② 石泓(红):凹石积水而形成的小潭。③ 箭:小竹。④ 酾:(shī尸):分流,疏导。⑤ 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元和为唐宪宗的年号。蠲(juān涓):清洁。
5. 文章第一段,是以什么作为线索的?地点又是怎样转换的?(6分)
答:
6. 石渠、石泓、石潭各有什么特点?“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8分)
答:
7.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四句写扫清石渠和水流的障蔽之物,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分)
答:
8. 这篇文章,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写的《永州八记》的第六篇。作者写石渠,就是写作者自己。试从文中找出隐含作者际遇的句子。(7分)
答:
三.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冬草赋
萧子晖
有闲居之蔓草,独幽隐而罗生①;对披离之苦节②,反蕤葳而有情③。若夫火山灭焰,汤泉沸泻④;日悠扬而少色,天阴霖而四下⑤。于时直木先摧,曲蓬多陨;众芳摧而萎艳,百卉飒以徂尽⑥。未若兹草,凌霜自保,挺秀色于冰涂⑦,厉贞心于寒道⑧。已矣哉!徒抚心其何益?但使万物之后凋,夫何独知于松柏。
——《艺文类聚》
[注释]
① 罗生:丛生。
② 披离:凋谢飘零。苦节:凄凉痛苦的季节,指冬天。
③ 蕤葳(ruí wēi):此词多写作“葳蕤”,繁茂的样子。
④ 汤:滚烫的热水,开水。泻:消失。
⑤ 阴霖:明森昏暗。四下:笼罩四方。
⑥ 徂(cú):凋落。
⑦ 涂:通“途”。
⑧ 厉:激扬、振奋。贞心:坚贞不屈的节操。
9. 对加点词注音、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1)日悠扬而少色 (2)曲蓬多陨
(3)未若兹草 (4)凌霜自保
A. shào(幼小)yūn(落下)zī(同“滋”)lín(超过)
B. shǎo(浅淡)yǔn(凋落)zī(这)líng(逼近)
C. shǎo(数量小)yūn(凋谢)zì(这)lín(逼近)
D. shào(鲜美)yǔn(坠落)zì(同“滋”)líng(超过)
10. 对“火山灭焰,汤泉沸泻”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指青草给人们带来的凉爽。
B. 指青草给人们带来的激情。
C. 指青草生活在恶劣季节之中。
D. 指青草生活的恶劣地域之内。
11. 指出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 )
A. 这篇小赋以经冬不凋的小草自况,寄托了不甘沉沦的思想。
B. “幽隐而罗生”写出了蔓草的生态情况。
C. 此赋最后一句“夫何独知于松柏”是感叹松柏都比不过冬草的坚强性格。
D. 作者借用百花生长情况与小草进行对比,赞扬了小草心贞志坚的不屈精神。
四. 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
山中与裴迪秀才书
王维
近腊月下⑴,景气和畅⑵,故山殊可过⑶。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⑷,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⑸,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⑹,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⑺,临清流也。
当待春天,草木蔓发⑻,春山可望,轻鲦出水⑼,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⑽,麦陇朝雊⑾: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⑿,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⒀。
因驮黄檗人往,不一⒁。山中人王维白⒂。
——《王右丞集笺注》
[注释]
⑴ 下:下旬、末尾。
⑵ 景气:景物气候。
⑶ 故山:旧日的山中居所,指辋川别野。过:看望。
⑷ 感配寺:寺庙名,疑即“感化寺”。
⑸ 玄灞:深青色的灞水。灞水源出蓝田县东,流入渭水。
⑹ 华子冈:是辋川别墅的一处景点。
⑺ 仄(zè)径:山间小路。
⑻ 蔓发:蔓延滋长。
⑼ 鲦(tiáo):鲦鱼。
⑽ 青皋:青草丛生的水边高地。皋:水边高地。
⑾ 朝雊(gòu):野鸡晨鸣。雊:野鸡叫。
⑿ 天机:生性、禀赋。清妙:清远高妙。
⒀ 无忽:不要忽视忘记。
⒁ 黄檗(bò):又称黄柏,落叶乔木,皮可入药。
⒂ 不一:不再一样一样说明。
12. 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注音、解释:
(1)与山僧饭讫而去 。
(2)辄便往山中 。
(3)憩感配寺 。
(4)多思曩昔 。
13. 下列译句不确切的一项是( )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你正在温习经书,不敢冒昧地去打扰。
B.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晚上攀登华子冈,只见辋水水面泛起层层波纹,水中月影也随波上下。
C.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村子里夜晚捣米的声音与寺庙中疏朗的钟声交替传来。
D. 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
这地方并不远,希望你能与我一同去游玩。
14. 对本文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中第二段是写作者与朋友夜晚同游的见闻。
B. 本文对景物描写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C.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几句,描绘出想像中的春天美景。
D. 全文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 下面这篇文章节选自宋朝王质的《游东林山水记》。阅读后回答后面的15—19题。
翌日(这篇游记写了两天游程的见闻,这里选的是第二天的游程),又转北出小桥,并溪东行,又西三四曲折,及姚君贵聪门。俯门而航,自柳竹翳密间,循渠而出,又三四曲折,乃得大渠。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摇荡葳蕤(wēi ruí茂盛的样子),香气勃郁,冲怀罥(juàn,沾)袖,掩苒(香气袭来)不脱。小驻古柳根,得酒两罂,菱芡数种。复引舟入荷花中,歌豪笑剧,响震溪谷。风起水面,细生鳞甲,流萤班班,若骇若惊,奄忽去来。夜既深,山益高且近,森森欲下搏人。天无一点云,星斗张明,错落水中,如珠走镜,不可收拾。隶而从者:曰学童,能嘲哳(zhāo zhā,鸟鸣声)为百鸟音,如行空山深树间,春禽一两声, ?然(孤独无依的样子。 ?xiāo)使人怅而惊也;曰沈庆,能为
歌声,回曲宛转,嘹亮激越,风露助之,其声愈清,凄然使人感而悲也。
追游不两朝昏,而东林之胜殆尽。同行姚贵聪、沈虞卿、周辅及余四人。三君虽纨绮世家,皆积岁忧患;余亦羁旅异乡,家在天西南隅,引领长望而不可归,今而遇此,开口一笑,不偶然矣。皆应曰:“嘻!子为之记。”
15. 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6分)
(1)翌( )日 (2)翳( )密 (3)朝( )昏
(4)纨( )绮 (5)羁( )旅 (6)南隅( )
16. 为文中用标出的词找出文中的同义词。(4分)
(1)并渠东行 “并”的文中同义词为 ;
(2)使人怅而惊也 “而”的文中同义词为 。
17. 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6分)
(1)得
(2)为
(3)引
18. 解释文中用横线标出的词语,并指出它与现代汉语的用法是否相同。(10分)
(1)曲折 释义: 用法辨析:
(2)一色 释义: 用法辨析:
(3)小驻 释义: 用法辨析:
(4)错落 释义: 用法辨析:
(5)收拾 释义: 用法辨析:
1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8分)
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
译文:
六. 翻译下列句子
20.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译文:
21.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译文:
七. 文学常识填空
22. 《愚溪诗序》作者 ,字 ,河东(山西)人,世称 ,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 ,与韩愈倡导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传记文 、 、《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 。
23. 《赤壁赋》作者 ,字 ,号 ,北宋 家,书画家。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其文明白畅达,为 之一,其词开 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著名作品有 , 。
八. 名句默写
24. 惟江上之清风, , , , ,
, , 。
25. 愿陛下矜悯愚诚, , , 。
, 。
26.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而不克蒙其泽矣。所谓 ,
。所谓 , 。
【试题答案】
一.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 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这是自然规律。
2. 悲在不为当世所用,乐在文学造诣深。
3. 矢心以辞(写文悼念)。
4. 对柳子厚在文学中取得极大成功的崇敬之情以及不为世所用的遗憾之情。
二.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5. 水流为线索。由“西南行”转“西行”,又“北曲行而行馀”,一圈下来,又回到起点。
6. 石渠:幽;石泓:清;石潭:阔。四句写作者坐歇于诡石怪木之间,一阵山风吹来,崖谷中树声骤起,有琴韵之美听。随声视之,见树已归静,而崖谷中的声音却一波一波传向远方的美景。
7. 作者借事写情,表现了他不屈从“翳朽”的抗争意识,以及抑丑恶,扬美善的正义感。
8. 泉鸣“乍犬乍细”,其流“伏出其下”石泓“昌蒲被之”都隐含了自己人生的艰难;“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表现了自己希望得到人赏识的感情。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9. B 10. C 11. C
四. 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
12. (1)讫qì:完了 (2)辄zhé:就 (3)憩qì:休息 (4)曩náng:从前
13. D
14. A
五. 下面这篇文章选自宋朝王质的《游东林山水记》。阅读后回答后面的15—19题。
15.
(1)yì (2)yì (3)zhāo
(4)wán ?(5)jī ?(6)yú
16.
(1)循渠而出
(2)山益高且近
17.
(1)看到;得到
(2)模仿;唱出
(3)引导;伸出
18.
(1)拐弯;现代“弯曲”意。
(2)全部一样;相同
(3)暂时停留;相同
(4)交错纷杂;相同
(5)收集、拾取;现代是“整理”意。
19. 风从两岸吹来,荷花和荷叶都被吹斜,摇来荡去,格外茂盛,香气浓郁,扑进怀里,沾上衣袖,香气袭人而不散。
六. 翻译下列句子
20. 我的苦衷,不只是蜀地人士和两州的长官明明白白知道,而且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21. 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
七. 文学常识填空
22. 柳宗元;子厚;柳河东;柳柳州;古文运动;《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永州八记》
23. 苏轼;子瞻;东坡;文学;唐宋八大家;豪放;散文《石钟山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诗词《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八. 名句默写
24.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5.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26. 汝之钝明宜兴其家者;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