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篇《记忆》、《门槛》、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
主讲人:范廉清
一.网上课堂
(一) 本讲主要内容
1.领会《记忆》的主旨、理清《记忆》的思路,诵读文章,既要体会强烈而深沉的感情,又要领会深刻的哲理;既要捕捉鲜明的意象,又要品味诗化的语言。
2.领会《门槛》的含义,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表现出的深沉而悲壮的感情。
3.体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学习指导
1. 作者介绍:
韩少华:散文家。他几十年写的散文,已结集出版了两本集子——《韩少华散文选》和《暖情》。《记忆》一文收在《暖情》集中。近几年来,他还写了不少的小说,也颇有影响。此外,他的报告文学,蝉联两届全国大奖。这位自14岁开始发表第一篇作品的中年作家,已经在文坛上耕耘了近四十个年头,他的《记忆》最新发表在《丑小鸭》83年第6期上,恰好是他50岁时的作品。
2.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他的成名之作是《猎人日记》,第一部长篇小说是《罗亭》,代表作是《父与子》。
屠格涅夫晚期的主要作品是《散文诗》(1878-1882)。这部优美的散文集的内容和倾向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的表现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如《门槛》《俄罗斯语言》),有的则表现出怀疑和悲观情调(如《斯芬克斯》《无巢》《蔷薇曾经多少娇美……》)。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莎莉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莎莉文的帮助下,1904年海伦·凯勒以优异的成绩从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在大学期间她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学,世界各国流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选自《我生命的故事》。以后又写了十几本与自己的经历相关的书,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
3.生字、词:
(1)匍匐púfú:爬行。(2)芥蒂jièdì:细微的梗塞物,比喻轻微的嫌隙或不快。(3)执拗zhí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4)作孽:niè,造孽。佛教用语,做坏事(将来要受报应)。(5)真谛dì:真正意义或道理。(6)冠冕miǎn: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7)阴森:(地方、气氛、脸色等)阴沉、可怕。(8)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3.散文诗:
散文诗已成为诗和散文这两个文学的最基本的构成形式以外的第三种文学的基本形式,它是一种独立的文体。
茅盾同志说散文诗是“散文形的诗”。
那家伦有一段话:散文诗之所以成为现代文艺园地中的一株奇葩,就是因为它舍弃了诗与散文的一些拖累,为了抒情,吸取了它们二者的优点而发展起来,丰富起来。它独立于散文与诗之间,而又兼有散文与诗的最佳的美学特点。
这个美学特点是通过意绪、情感、境界来体现,以揭示最深刻的思想和时代感,这便是所谓诗意和诗意的美;散文诗的这个美学特点还表现在它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舒展自如地运用语言,并充分地发挥人类语言表情达意的音乐感、节奏感。这便是所谓的散文美。
总之,散文诗集中并溶化了诗和散文的美学特征,而又独立于诗、独立于散文之外,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4.《散文诗两篇》重点:
(1)领会《记忆》的主旨:
巴金说:“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这篇散文诗正是这样。只要看看作者贬斥什么、褒扬什么,就能明白文章的主旨了。作者不但贬斥罪恶,而且贬斥自身的狭隘、骄傲、懦弱,褒扬的是仁者、智者、强者,作者把这样的人称为“真正的勇士”。文章的主旨就是说,做人,要做真正的勇士。
“记忆所蕴含着的真谛”是什么呢?
记忆是衡量人的高下、贵贱、美丑、善恶的尺度。在人们的记忆中,庸人、叛徒、蠢货,懦夫必遭唾弃,大公无私、乐于奉献、勇于献身的人则永远为人们所怀念。
(2)领会《门槛》的含义
“门槛”象征投身革命的起点。
大楼,窄门,高高的门槛,门里一片阴森的黑暗,望不透的黑暗中散发着寒气,厚厚的门帘掩盖了所有的凶险邪恶,这样阴森恐怖的环境,象征着沙皇政府的严酷统治,对革命的残酷镇压。
本文描写一个俄罗斯姑娘“无所畏惧地执著地”要跨进“高高的门槛”的梦幻情景,表现革命斗士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表现革命事业的艰苦卓绝,表达作者对女革命家的无比崇敬。
(3)《记忆》鉴赏要点
一是“深沉含蓄”的特点。
本文哲理的语言和一个个意象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政治和道德的内容,值得精思领悟。
二是亲切而优美的语言。
对话的形式显得和蔼可亲,而且用优美的语言,勾画许多优美的意象,文章有哲人般的睿智典雅的气象。
三是修辞手法。
比喻。具有系列化的特点。“记忆”被比喻成种种事物——灰烬、流水、落花。每一种比喻,又进一步作生动形象的比喻性描写,如流水之喻,“它奔涌而来,可也总要消逝到地平线之外去”,“即便是流水,到了天尽头,不还能解一解远行人的干渴么”,形象迭出,联想丰富。
排比。“医学家说……道德家说……佛学家说……”“……是庸人……是叛徒……是懦夫……”或引用名言,或构成警句,像诗行,有气势,有分量。
(4)《门槛》的鉴赏要点
着重欣赏语言描写。①问语——声音慢吞吞,语调冷冰冰,一连串的问话,一个比一个更加严峻,说出了革命者随时可能遇到的危险,反衬了姑娘的坚强性格。②答话——简短,坚决,直截了当,表现出姑娘的坚强性格。③两句评语——截然相反,讴歌姑娘的崇高伟大,也暗示姑娘这种人物不被愚众理解的悲哀。
5.《散文诗两篇》难点:
(1)《记忆》的思路:
先从记忆的反面“忘却”说起,再说记忆没有这样那样的外在形式。而不同的记忆使人生有截然相反的命运,然后说记忆虽然不能永存,但是对于后来者多少有点意义,而舍己为人的人将在人们的记忆中长存,最后对怀有各种记忆的人作出评价,领起与转折处都有明显的标志:“记忆,是什么?”→“这说的都是忘却,记忆呢?”→“记忆究竟是什么?”全文“先言他物”,几经盘旋,才“引起所咏之辞”,回环婉曲,层层深入,意趣盎然。
本文围绕“记忆”这个话题,以此为凭借,表达对于正义、高尚的歌颂,对恶势力、卑下行为的批判,思路呈一曲线,迂曲宛转。
(2)关于“姑娘埋下了头……‘我也准备去犯罪’”。
埋头,意味思考。经过思考,她明白在反动统治下犯罪,犯的是反动政府的法,这样的“犯罪”是革命,所以她说“也准备去犯罪”。
(3)关于“一个圣人”
在欧洲人的传统观念中,圣人指具有嘉德懿行和崇高目标,能忍受万苦,一心为人民谋福利的人,这种人往往是虔诚的宗教信仰者。本文用“圣人”的桂冠来讴歌俄罗斯姑娘。
(4)关键问题
①读《记忆》的关键是看作者主张应该记住什么,应该忘掉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例如“只记得一已忧患的,是庸人”这就是说,应该忘掉一已的忧患;又如“忘记了人民疾苦的,是叛徒”,就是说,应该铭记人民疾苦;又如“一个人走进沙漠,也肯为狂渴的同行者捧上自己的水囊的人,他就把清纯的记忆留给了朋友”,这就是说,应该舍己为人,又如“犯罪的记忆却无法被罪人摆脱”,这就是说,不应该犯罪。这样,就容易领会作者提倡的人生观了。
②读《门槛》的关键是把大楼深处的那个声音理解为干革命会遇到的危险,并且想一想为什么姑娘什么也不怕。
英雄的精神一定有崇高的目的。姑娘决心献身于大多数人的幸福,献身于真理,才会这样的情怀。
6.《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重点:
①体会作者在与残疾作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领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世人的强烈的爱和殷切的希望。
②作者对世人的规劝
虽然大多数人有正常的、健全的五官和四肢,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可贵,没有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而是在懒怠中虚度光阴。作者带着善意的批评说:“然而有人告诉我,对于你们许多有视力的人来说,艺术的世界是一个沉沉的黑夜,是一个无法探索和难以找到光明的世界。”“这是多么令人敬畏的奇景啊!那些灿烂夺目的尖塔,那些用钢铁和石块筑起的巨大堤岸……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对它多看一眼。恐怕是很少、很少的。”因此规劝人们要像明天就会变成瞎子一样充分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
③表白自己的内心世界。
作者虽然身有残疾,但品性、人格却是美好的:虽然面对种种在他人看来难以克服的困难,但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一个残疾人的生命价值。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作者身处黑暗中,渴望与人类交流,并得到世人的厚爱,也想借此文表达对世人的博爱襟怀。从一个残疾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最美好的心灵、最善良的天性。
④丰富的想象
全文都是想象出来的,一个盲人,被笼罩在永久的黑夜之中,只能凭触觉凭凸字书感知认识这个世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想象的世界,她的想象是依据她的知识。她的想象如此丰富、细腻,可见她的知识多么广博,令我们健康人都自愧弗如。
⑤朴素真挚的语言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白地写自己的内心世界。虽然全篇都是家常话语,但用到本文中,却具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如:“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这句话朴素而充满挚爱,这些人给了作者生命的价值、智慧及友爱,作者把这些人看得比什么都宝贵。这些人中最使作者感激的又是老师,是老师使她的心灵充满光明,使她的生命获得了价值。“到午夜,我从盲人痛苦中得到的暂时解脱就要终结了,永久的黑夜将重新笼罩在我周围。”作者没有感到恐惧或失落,内心是光明的,意志是坚强的,她的生活很充实,很幸福。
(2)难点:
思路探索是掌握、理解本文的难点。
第一天,端详老师和所有亲密的朋友,看看爱犬,观察家里的摆设和书,在森林和田野里散步。第二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看戏、看电影。第三天,周游纽约城区。
作者生活的圈子当然是走向世界的出发点,人比狗更重要,所以先人后狗。先写生活圈,让人明白自己的成长和生活环境。?者住在长岛森林山,走出家门,是森林。把森林漫步安排在第一天下午,既符合历程,又符合从自然到社会的逻辑程序。把参观博物馆安排在第二天,又把自然博物馆放在前面,与第一天下午所写的森林自然界相衔接,把艺术博物馆放在后面,又与晚上看戏、看电影相衔接,话题都是艺术。把周游城区安排在第三天,就把现实社会生活放在了最重要的部位。作者通过想象中的三天历程展示内心的渴望,表达对世人的劝诫。她以自己的痛苦经历和美好幻想,警示人们要珍惜光明,珍惜光阴。
(三) 例题精讲:
阅读下文《青菜》,完成文后问题。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汇,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
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的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恩泽。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这谦卑决不是出于某种动机的表演,而是与生俱来,并随着成长而逐渐完美的一种精神形态。孩子们任意拔掉狗尾巴草那根高高翘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灯笼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灯笼,又在凌空悬挂的黄瓜上轻率地刻下伙伴的绰号,但所有的孩子在菜畦间割草的时候,却总是那么小心翼翼。
你的根雄健而沉着,土地的血液从四面八方涌入你的根,然后上升到所有粗粗细细的脉管中,在你的全身汩汩流动,向全世界显示着你绿色的活力。
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边。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来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抚摸你洋溢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来,努力扎入土地内部。我会像你一样既□□,又□□,既□□,又□□,既□□,又□□吗?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赐给我你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的美德!
1.文中倒数第二段的空格里应填入什么词语?从文中找出,写在下面横线上。
我会像你一样既________又________,既________又________,既________又________吗?
2.作者为什么写孩子拔狗尾巴草、摘灯笼草、在黄瓜上刻伙伴的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始句中,作者称青菜为“土地美丽的女儿”,结尾句中改称“土地忠诚的女儿”,为什么措辞发生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四句名言中,哪两句与《青菜》的旨趣最为接近?
A.没有美德就没有幸福可言。——(法)卢梭
B.植物的生命要从它的绿叶中显示出来。——(意)但丁
C.观察和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中就是智慧。——(俄)冈察洛夫
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中)李白
5.这篇短文是用第几人称写青菜的?这种写法对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分析及解]
1.既生动又纯粹,既简洁又丰润,既谦卑又高贵。在文章一、二段中已经出现了五个词语,而在第三段里出现了“谦卑”一词。
2.为了反衬或对比。“拔狗尾巴草”、“摘灯笼草”、“在黄瓜上刻伙伴的绰号”,“拔”、“摘”、“刻”体现出对狗尾草、灯笼草、黄瓜的“蔑视”,后面用“但”一转,写割草时,却总是小心翼翼——这是由于“青菜”的高贵品质所致。孩子们前后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3.作者从“青菜”的外部色彩写起,进而写它的内在“美德”,由表及里,因此起始句和结尾句的措辞有了变化。“美丽”和“忠诚”两个词都是褒义词。“美丽”在起始句中,“忠诚”在结尾句中,“开门见山”和“卒章显志”的章法告诉我们:作者从“青菜”的外部色彩写起,进而写它的内在“美德”,由表及里,因此,起始句和结尾句的措辞有了变化。
4.B、D.把应选项同文意沟通起来,题干中关键词是“旨趣”。审题时,容易重“旨”轻“趣”,那会选A、C,如果将“旨”“趣”并重,就会发现B、D——点到《青菜》的文旨,“活力与朴素”。
5.第二人称。这样写的作用:①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②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二.网上能力训练题:
(一) 能力训练题
1.基础性训练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木屑(xiè) 脉脉(mò) 执拗(niù) 冠冕(miǎn)
B.作孽(niè) 宁谧(bì) 震颤(chàn) 怜悯(mǐn)
C.翌日(yǔ) 真谛(dì) 百舸(kě) 媛女(yuán)
D.门槛(jiàn) 芥蒂(tì) 独处(chù) 匍匐(pǔfǔ)
(2) 下列四组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的是( )
A.千帆竟发、赏心悦目、栩栩如生、促膝而对
B.风姿、端详、袅娜、迷望
C.朦胧、幽辟、缈茫、斑驳
D.玲珑、点缀、苍芒、沧桑
(3) 解释下面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① 蓊蓊郁郁: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芥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如醉如痴:___________________( )
④ 恬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下面的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美的散文无不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荷塘月色》通过作者月夜观赏荷塘,创造了一种清幽、朦胧的境界,同时写出了自己在淡淡的月光下面,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忧愁。
B.《我的空中楼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其中的“志”即为躲避现实,幻想着过一种“自由”、“宁静”的生活。
C.《门槛》是一首富有象征意味的散文诗。作者借描写梦中的“俄罗斯姑娘”,不顾艰险,跨进“高高的门槛”,表达了深刻的主题。
D.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凭借丰富的想象,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情真意切的语言表达了一种热爱生命、战胜困难的精神。
2.提高性训练题:
(1) 阅读《青春的门槛》一文,回答文后问题:
有一个青年,他想画一幅题为《青春的门槛》的画,他画了无数次,撕毁了无数次,久久也没有画成……
因为他心里淤塞着一团乱麻般的思绪,他怕迈出那青春的门槛,怕失去还没享受够的青春……
是啊,青春的美好,不必详尽地铺陈,单单想到这一点便令人心醉——青春是一种特权!
“他还年轻!”这是人们对青春期中的红男绿女的一种覆盖面极宽的赦免。可以任由他们胡涂一点,马虎一点,浪漫一点,懒惰一点,疯狂一点……无妨犯一点错误,或者无妨耍一点脾气,肆无忌惮地笑,尽情尽兴地哭……因为他们正当青春,所以不要苛责他们!
“我还年轻!”这是自己对自己的几近于全面的谅解。以后的事情以后再想以后再谈。让世界只是一幅画,生活只是一首歌,理想只是朦胧的朝霞,事业只是远方的车站……因为我正当青春,所以只管扭动欢乐的舞步!
然而岁月匆匆,一个那样的日子终于来临——脚尖触到了门槛,青春的门槛!
——抬头一望,门槛外面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世界!
迈出那门槛,责任和义务将沉重地压在肩头:原来只觉得别扭而从未深究过的他人的目光,逼进面前,不得不认真地加以剖析啊,人际关系如此这般错综复杂,而自己终于不能再加回避;没有人轻易对你谅解和宽宥,连自己也不能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细加反刍审评;感情世界竟也变得如此迷离扑朔,原来绝不能轻言友谊和爱情;(甲)是生活这个大鱼缸的玻璃外壁,原以为透明一体无妨穿游,却原来无比坚硬不许超越;(乙)不是一幅画而是一种复杂深奥的存在,(丙)不是一首歌而是一篇难以答好的考卷,(丁)必须明晰并切实地作出抉择,(戊)是一趟已经开来如不抓紧时间努力登上去便会瞬即开走的列车……
啊,青春的门槛!
│││││││
你怎能不迈过那青春的门槛?那是无可回避的。世上有一种人,他年龄早已超过青春期,但心理结构和为人处事水平仍停留在青春门槛以内,这种人常常因不能适应社会、生活、他人而被视作低能儿、“缺心眼”、“二百五”、……永远保持青春的活力是非常美好的,永远保持青春期心理的结构和为人处事水平,特别是超越青春期仍建立不起坚实的信仰、理想、道德观和事业心,那就不但不成其为美好,甚而要堕入丑陋和丑恶了。
你必须勇敢地迈过那青春的门槛!
当你的脚尖触到青春的门槛时,你必须勇敢地失去青春!
只有丢失青春,才能换取成熟,才能在骄阳中结出你青色的幼果.
怎样迈过那青春的门槛?
要青春诚美好,但青春必凋零。迈过去!敢于用你还
不够坚实的肩膀,承受社会上压上来的责任和义务;敢于面对波诡云谲的社会
生活,敢于迎接微妙的眼神,莫测的心机与需要破译的话语;敢于在感情世界里经受超越天真烂漫层次的严峻到甚至于痛彻肺腑的考验;敢于树立起宏大的理想目标;敢于以坚韧的毅力和奋发的进取开创出时代、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业绩……
要青春诚美好,但青春的门槛那边更奇妙,花儿落了,
会有果实。 最初的果实的确是苦涩的,甚至是丑陋的,然而果实比花朵更有价
值,随着新的岁月中的奋斗,果实将逐渐硕大,逐渐饱满,逐渐光彩照人,逐渐果香四溢。青春如花,点缀得这个世界缤纷似锦,但主要是供于观看;青春后的生命之果,使这个世界变得实在并通过种子延续着人类的文明,它就不仅是供于观瞻而是创造了新生命……迈过青春的门槛,在失落的痛苦之后,又将获得多么大的快乐!预支一部分那至高的快乐吧;果断而敏捷地迈过青春的门槛!
有一个青年,他想画一幅题为《青春的门槛》的画,他画出了一个高耸的门洞,门洞这边是一个撑壁犹豫的青年,门洞外的强光勾勒出他的剪影,他正待迈出那门洞下的门槛却还缺乏最后的一束勇气——而门洞外是一眼望不清的缤纷世界,显得神秘莫测,令人胆怯心惊……
他该怎样才能把这幅画儿画得更好?
年轻的朋友们啊,让我们一齐帮他来画!
① 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这就是
(用原文中一句话来回答,不超过10个字)。
②“连自己也不能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细加反刍审评”中“反刍”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不超过5个字)
③(甲)(乙)(丙)(丁)(戊)五处各缺一词语。按顺序填充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德 世界 生活 理想 事业
B.理想 生活 事业 世界 道德
C.事业 世界 理想 道德 生活
D.道德 生活 世界 事业 理想
④ 文中长方框处应补进一个过渡段,下列合适的一项是( )
A.你那么高,那么宽,我不由地缩回脚步,决心不再去闯这道关。
B.狂跳的心啊,你能不能平静些,告诉我,能不能不迈将过去?怎样地迈将过去?……
C.迈出去,就会失掉还没享受够的青春——要知道,这是一种特权。
D.多思的年华哟,我要把你久久地挽留,让我的脚步,停留在门槛之内,可以吗?可以吗?
⑤ 在两个空格的地方,各填一个四字成语.
A. B.
⑥文章结尾处呼告语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号召人们共同来拯救陷入迷惘的青年朋友,要让青年朋友迷途知返。
B.希望广大青年朋友们认真严肃又自信欢乐地度过灿烂的青年岁月。
C.呼吁社会力量合力开展工作,指导青年人处理好青春期的心理调整。
D.倡导年轻人互爱互助,一齐来设计人生的旅程,度过青春迷惘期。
(二) [能力训练题点拨与解答]
1.(1) A(B谧mì C翌yì舸gě D槛kǎn蒂dì、处chǔ、匍匐púfú)
(2) C(A竞、悦 B弥 C朦、僻、渺 D茫)
(3) ①树木茂盛的样子(wěng)②细微的梗塞物,比喻很轻微的嫌隙或不快(dì)③形容人的精神状态失常,神思恍惚(chī)④安静、宁静(tián)
(4) B《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的“志”并非为了躲避现实,实是抒发了向往幸福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2.(1)①(青年人)怎样迈过那青春的门槛?②回味,反思 ③A ④B ⑤义无反顾、欢欣鼓舞 ⑥B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