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奂生上城》
《守财奴》
主讲人:尹同昌
一.[基础知识]
(一)字词积累:
忐忑(tǎn tè):心神不定 奂(huàn):盛、多。
冷若冰霜:形容人的态度不热情、不温和。
逆来顺受: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囤(dùn):用稻草或席箔等围成的盛粮食的器具。
莳(shì):移植(稻子的秧)
蔸(dōu):量词,相当于“棵”或“丛”。
打烊(yàng):指商店晚上关门,停上营业。
晏(yàn):(时间)迟、晚。
惬(qiè)意:满意、称心。
(二)作家、作品简介:
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上城》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和《陈奂生包产》。
二.[学习指导]
(一)问: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关于本文的主题,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例如,讽刺官僚主义;批判阿Q精神;反映城乡差别;鼓励农民解脱重负,继续前进等,这些说法都有失偏颇。从整体看,这篇小说描写了新时期的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喜悦、苦恼和尴尬,表现了作者对新时期的农民终于前进的高兴,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的慨叹。
(二)把握陈奂生人物形象,必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问:陈奂生在物质生活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也有所追求,但这种精神生活带有小农经济的烙印,文中表现在哪里?
答:陈奂生追求的精神生活,不外乎是说东道西、妙语惊人之类,是要“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就能提高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地位。这显然带有浓厚的小农色彩。
2.问:陈奂生住招待所花了五元钱高价,内心感受十分复杂,这既说明农明勤俭的本质,又说明他们的狭隘、为个人生活患得患失和封建等级观念。这分别表现在哪里?
答:花了五元高价,等于“做七天还要倒贴一角”,“睡一夜要出两顶帽子钱”,“想想又心痛起来”,说明他勤俭的本质。
由于出了五元高价,对招待所的物品从爱惜变为任意作践,用提花枕巾擦脸,不脱衣服钻进被窝,表现农民的自私狭隘。由于坐了县委书记的汽车,住过县委书记介绍五元一夜的高级招待所,就感到“精神满足”,这表现了农民的封建等级观念和落后愚昧的心理。
3.问:这篇小说和《项链》揭示人物的心理都很深刻。前一篇第一、二段和后一篇第三、四段揭示人物心理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项链》的心理描写,运用了西方小说惯用的心理分析的方法,写得细腻、深刻。《陈奂生上城》的心理描写,用了“土洋结合”的办法。像西方小说一样,注重心理描写,但这种心理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行动、肖像的描写、对景物、天气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这是我国传统的写法。
三.[巩固提高]
1.下面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A.刻(kè)薄 惭愧(kuì) 涵(háng)养 尴尬(gà)
B.琢(zhuó)磨 喷嚏(tì) 打烊(yàng) 惬(qiè)意
C.晦(huì)气 凯旋(xuán) 嘴馋(cán) 忐忑(tè)
D.挫(cuō)折 晶莹(yéng) 莳(shì)秧 簇(cù)新
2.课文第一部分有一句话表明了陈奂生的精神追求,请找出这句话。
3.从陈奂生的言行举止、物质追求、精神追求几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4.对作品思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政策变了,农民富起来了,也可以做小买卖了,能住得起五元钱一夜的高级房间了。
B.反映了农村的现实,农民的追求,农民的思想意识,农民的思维方式。
C.表现了农民的狭隘,患得患失,勤劳务实,易于满足。
D.说明官僚主义及农民自身的封建意识是制约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
5.下面这句话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他渴望过精神生活。哪里有演的,他就去看,没听没看,他就觉得没趣。
四.[自我反馈]
1.B(A刻(kè)C馋(chán)D挫(cuò))
2.要是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
3.要点:勤劳,易于满足;老实单纯,讲求实际;狭隘,患得患失。是善良、正直、无锋芒、无专长、平平淡淡、默默无闻的典型中国农民形象。
4.A.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守财奴
一.[基础知识]
(一)字词积累:
吝啬(lìn sè):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
咂摸(zā mo):仔细辨识。
箍(gū)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弥撒:天主教的一种宗教仪式。
原委: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
弥留:病重将死。
逆情背理:违背情理。
恬退隐忍:没有任何过高追求,忍受一切。
(二)作家、作品简介:
巴尔扎克(1799-1850)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出身于法国西部图尔市的中产阶级家庭。青年时期学习法律,后来来从事文学创作。《人间喜剧》是他连续创作九十部小说的总称,这是一部规模辉煌、描写细腻、内容丰富的文学巨著,它广泛而深刻的反映了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生活,无情的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卑鄙丑恶,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欧也妮·葛朗台》(写于1833年)《高老头》(写于1834-1835)是《人间喜剧》中最著名的两部。课文《守财奴》选自他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节。
二.[学习指导]
(一)问: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答:小说通过描写葛朗台这个极端自私、极端贪婪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丑恶嘴脸,深刻揭露了拜金主义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二)问:本文的人物特点是什么?
答:葛朗台贪婪、吝啬、专横、虚伪。既带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特点,又带有西方传统文化的特点。
首先葛朗台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
利己主义者通常是为他的家庭,为他的老婆孩子,而葛朗台是对亲人也自私,他的利己主义走到极端,以致这个大财主的家庭没有丝毫幸福可言,相反成了一潭冰水,一个“自私自利的世界”,一个“苦难的家庭”。
其次葛朗台是一个十足的拜金主义者。
暴发户更多地表现为挥金如土,骄奢淫逸,而葛朗台则是守财奴。他并不贪图物质的享受,而贪图金钱本身。对金钱的追逐、聚敛、守护完全支配了他的心灵。金钱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唯一的幸福。除了占有金子,不知道人间还有别的什么幸福,在黄金与女儿的生命之间他也掂量不出轻重。盯着金子,他便觉得心里暖和了他的心灵完全为金钱所迷失。
(三)问: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答:作者用丰富多彩的情节集中表现守财奴的性格,可谓奇事迭出,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巧妙发展,可图示如下:
交待
介绍性格特点
揭示矛盾冲突
抢夺梳妆匣————————爱财
发现梳妆匣
抢夺梳妆匣————————惜金如命
交回梳妆匣
诱骗继承权————————骗财
提出继承经
诱骗继承权 ————————狡猾欺诈
看守密室—————————守财
看守金子
——————贪婪执着
兑换金子
结局
临死抓住法器
——————至死不变
临终嘱托女儿
(四)问:本文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本文运用精彩的行动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主要性格特征是很成功的。
比如:“抢夺梳妆匣”一节,对葛朗台看见梳妆匣后的动作描写,“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又如欧也妮在“文书”上签字之前,葛朗台连连抹汗的动作;欧也妮答应签字以后,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又“热烈、紧紧地拥抱她”。
这些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了葛朗台饿虎扑食般攫取钱财的丑态,生动地表现了葛朗台不择手段地掠夺钱财的伎俩。
最为传神的一笔,莫过于写葛朗台临终之际,努力去抢神甫的十字架。已经奄奄一息,依然见“金”眼开。正是这最后一抓,导致气绝身亡,可见他嗜财如命到了何等地步!
再有就是注意欣赏人物的语言。
“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是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的面前!”“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无不充分地揭示葛朗台守财奴的本质。
三.[巩固提高]
1.下列词语中,书写、拼音、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
A.执着(zhuó) 全神贯注 奄奄(yǎn yǎn,形容气息微弱)一息
B.差(chà)遣 老态龙钟 面面相觑(qù,看、瞧)
C.弥(mí)留 轻手摄脚 形容憔悴(形容精神不振)
D.决(jué)窍 鞠躬尽瘁 恬退(tián tuì,坦然,淡迫,不在乎)隐忍
2.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用法与例句不要同的一项:
例:好孩子,现在你继承了你母亲啦,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对不对,克罗旭?
A.乖乖,这可不关我的事。——克罗旭,你告诉她吧。
B.好,好,朋友,你跟我女儿都不会抢我的家私。——对不对,小乖乖?
C.“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拍一拍……
D.遇到什么难题,就教她跟克罗旭公证人商量,——他的忠实,老头儿是深信不疑的。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
“上帝呀,救救我们!”
老头身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什么东西?①”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①金子!②”他连声叫嚷,“这么多金子!③有两斤重。a啊b啊④!⑤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②为什么不早告诉我?③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⑥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3.为什么看见丈夫这种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大叫起来?
4.不说葛朗台,而称“老头儿”用意是什么?
5.这节文字中用了三个问句,六个感叹号,按要求回答。
A.表示责问的是第 个问句
B.表示自问的是第 个问句
C.表示推断的是第 个问句
D.表感情最惊喜的是第 个问句
6.文中葛朗台连用两个“啊”,细析起来感情不同,a“啊”表示( )
b“啊”表示( )
A.发现金子的惊喜
B.发现金子数量之多而欢喜
C.发现真金的惊喜
D.为女儿善于交易而惊讶
7.葛朗台说欧也妮“真是我的好女儿”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
A.是他以为欧也妮做了一笔划得来的交易
B.是因为欧也妮做了一笔划得来的交易
C.是因为欧也妮做的交易划得来
D.是因为他明白了欧也妮做的这笔交易划得来
8.“这交易”指 “划得来”反映 。
9.上面这段话主要属于 的描写和 描写。
10.这段文字主要刻划了葛朗台的什么性格特点?
四.[自我反馈]
1.A(B差,chāi;C摄—蹑,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D决—诀)
2.D补充说明。(A、B、C与例句同表转换)
3.因为葛朗台太太熟知丈夫是个极端贪财的、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看到他这种眼光就预感到要出事。
4.看见金子就不顾一切扑上去,如老虎般的人是一个七十六岁的老头儿,既辛辣地嘲讽,又突出其“金子狂”这性格特征。
5.A③;B①;C②;D③
6.a啊:B;b啊:D
7.A(欧也妮做了一笔划得来的交易,仅仅是葛朗台的“以为”而已。)
8.欧也妮用个人的积蓄换查理的梳妆匣;爱财如命的投机商、暴发户。
9.人物语言;人物行动。
10.占有金子的执着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8题。
散文创作对我而言,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吸引力。
第一个阶段,是我就读中小学的少年期。那时候,我渴望所有笔端流出来的方块字全都能够变成报纸上的铅字----文字对我而言,好似粗砺的砂糖,我期盼以这砂糖制成可口的糖果;我所注重的,不是写作的过程,而是写作的成果。“糖果”那种浓腻的甜意,使我乐此不疲,一写再写。
第二阶段,是我就读大学的青年期。我把散文创作当成是一场又一场有趣的文学游戏,我的快乐,源于那一幅一幅新砌的文字图案,这时,我把创作的重点放在形式上---笔杆是刀而脑子是磨刀石,磨磨磨,想方设法磨去圈在文字外围一层一层的赘肉;尽管这个时期作品的境界不高,可是,却也为我文字的运用奠下了很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是进入了社会工作的壮年期。我创作的着重点,已经转向了文学的内涵。晶光灿烂的钻石固然具有极大的魅力,可是,质地朴实的玉石却更耐人寻味。我将散文酿制成一帖一帖的良药,另以不事雕琢的文字和恰如其分的幽默制造糖衣来裹住药丸,让读者服用,希望他们在“服食”之后,产生“向上、向善”的力量。
第四阶段,是目前的中年期。我和文字之间,已经达到了一种圆融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全然没有功利的成分存在,就好像千里马和伯乐一样,我尊重文字,磨炼文字,而文字也以它最佳的姿彩来回报我。我注重而且享受创作的整个过程,当我每天默默地和文字打交道时,有一种很深而又很扎实的快乐,源源地由我心湖涌出来。有的时候,我甚至感觉到,流在我血管里,不是血液,而是一个一个的方块字,不必努力地运筹帷幄,它们便如长江大河,自自然然地从我的笔端流泻出来。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面光可签人的镜子,我利用它来照出污秽邋遢的丑恶,我也利用它来照出隽永动人的美丽。
文字,已变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在,它在。
11.分别解释文中加“△”号的三处“文字”的含义。(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少年期和青年期对创作有不同的追求,试分别简要写出:(每空2分,共4分)
作者少年期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
作者青年期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
13.作者在第四自然段中共用了几个比喻?其中“质地朴实的玉石”比喻什么?(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个(1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3分)
14.概括出作者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创作出的散文功用各是什么(4分)
第三阶段的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标点不超过14字)(2分)
第四阶段的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标点不超过12字)(2分)
1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本文兼用多种修辞方法尤其多用比喻,让人读来通俗易懂。
B.作者四个阶段的追求各有侧重,从开始的功利成分较浓逐渐上升到重视文章功用的高度。
C.“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面光可签人的镜子”是说每一篇散文既形式优美,又内容丰富。
D.“我在,它在”表明作者“文”“我”合一,且有生命不息,创作不已之意。
E.文章结构层次相当分明,主要围绕着“我”与“散文展开记述。
16.下面一段话缺三个词,请根据文意补出(3分)
我提出六个字:□□,□□,□□。我们应该抓紧一点突破,就像50年代毛主席、周总理决定搞“两弹一星”上五大新技术那样,优选几项新技术,集中全国人力、财力,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进行攻关。我们要把有效的资金集中在最有希望的项目上使用。国家在这方面的决策上要统一认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形成决策优势。
17.下面是个有歧义的句子,请根据A、B、C下列三项要求,分别改成三个意思各异、关系不同的复句(5分)
批评老张教育小李的做法错了。
因果关系(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折关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列关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一段话,用一个不超过60个字的单句,概括说明“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是一种什么样的产业。(4分)
这样,我们一方面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另一方面又利用工业生产技术,也就是把全部现代科学技术、新的技术革命都用上了。不但技术现代化,而且生产过程组织得很严密,一道一道工序配合得很紧密,是流水线式的生产。这就是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它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方向。它已经不是传统农业了,而是一种生产体系,一种产业,其特点就是以太阳光为直接能源,利用生物来进行高效益的综合生产。
(摘自钱学森《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
[自我反馈]
11.①泛指字、词、句等语言书面形式。
②精练的语言
③散文(文章)
12.①文章能发表(作品变铅字)
②语言的精练(语言形式美)
13.①6个
②形式质朴且内涵丰富的散文
14.①让人们产生向上、向善的力量。
②既鞭挞丑恶,也歌颂美善。
15.A、C
16.优点、集中、统一
17.A 批评老张,因为他教育小李的做法错了。
B 批评老张教育小李的做法,但批评错了。
C 批评老张的做法错了,教育小李的做法也错了。
18.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是以太阳光为直接能源,利用生物资源和工业生产技术来进行高效综合生产的一种生产体系。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