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 主讲人:戴昱增 一.基础知识 (一)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尴(gān)尬(gà) 拗恁( nèn ) 嗔怒(chēn) 省(xǐng)得 絮絮聒(guō) 聒(guō) 兀(wù)自 撇(piē)下 疼痒(yǎng) 舀(yǎo)忒(tuī) 兜(dōu)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洒家,我,早期白话中用于男性的自称。夫子, 挑夫。 这厮不直得便骂人:不直得,动不动。 我们直恁地苦:直恁,竟这样。 话休絮烦:絮烦,絮叨、啰唆。 闲常太平时节:闲常,平时。 兀自七八里没人家:兀自,还、尚且。 你须是城市里人:须,毕竟。 当不过这热:当不过,受不了。 没半碗饭时:没有到吃半碗饭的时候。 你这汉子忒认真:忒, 太。 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君子相,规矩。 戴头识脸的:戴头识脸,有身份,有脸面。 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饶,少收。 遮盖好了,叫声聒噪;聒噪,打扰,对不起之意。 (三)施耐庵与《水浒传》: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他的生平籍里尚未发现可靠记载,大致推知是兴化(今属江苏)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中进土,短期出仕即弃官还乡,闭门著书。 《水浒传》明代长篇水说,又名《忠义水浒传》。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与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之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分写“官逼民反”,后半部分写被朝庭招安。最后以悲剧结局,反映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全书结构完整,又各自独立成章,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语言多为口语。极富文学色彩。 《水浒传》版本流传复杂,有百回本、百廿回简、繁本和金圣叹删改详点的七十回本等。 二.学习指导 (一)问题解答: 1.问:这篇小说有几条线索,分别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按排这些线索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一是杨志等人押运生辰纲东京祝寿,另一条就 是晁盖众英雄设计智取生辰纲。 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以运纲为明线,详写杨志的谨填、小心。他从时间的安排、不恤下情的赶路,与众兵卒的矛盾,处处表现了他的谨填小心,对这条线索该画得越细,越强反衬出对方智取生辰纲的胆略与精明。作者将夺纲一方置于暗线,是为了制造更多的悬念以吸引读者,小说最后由暗线上浮转为明线,给读者以恍然大悟之感,使得情节更为引人入胜。 2.问:小说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多次描写炎热的天气? 答:小说多次描写天气的炎热,不仅烘托了气氛,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天气炎热,杨志却要早歇午行,违反了常规,却表现了他的精明。另一方面正因为天气炎热,担子沉重,山路难行,杨志暴燥,才有了众士兵的愤愤不平,以致最终引发了众人抗命,林中歇凉,买酒解渴,误中迷药等连环情节的产生。天气的描写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是整个护纲、夺纲事件中波澜起伏不可或缺的一环。 3.问:八位好汉的姓名和用药的过程为什么要采用补叙的写法? 答:采用补叙的写法既解开了读者的悬念,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又使小说的叙述更为园满完整,把八位好汉的姓名和用药的过程放在最后突出了英雄的智慧,揭开了智取的奥秘,强化了主题。 4.问:根据小说中对杨志言行和心态的该画,谈谈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 答:杨志精明能干,处事谨填小心,但性格粗暴,刚愎自用,热衷仕途。他在接受押送生辰纲任务时,提出要打扮成客商模样,是为了避人耳目。在押运途中,他在“好地面”上“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到过黄泥冈时他又改为早歇午行,是想乘天热路上人少时,走过这“强人出没的去处”。他对贩枣子的客人也保持了高度的警惕,不准军健买酒, 等等这些都表现了他的精明小心。但他不顾天热,动不动就打骂士卒、体现了他们粗暴,他自做主张,甚至不怕得罪虞候和都管,又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这一切也必然预示着他的结局只能以失败告终。 三.巩固提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拼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趱zǎn行 恁rèn地 嗔zhēn怒 省xǐng得 B.兀wù自 疼痒yǎng 撇biē下 濠háo州 C.舀yǎo了 啰luó唣zào 忒tuī 面面厮觑qù D.怨怅zhàng 喃喃呐nè呐nè 絮絮聒guō聒guō 逞chéng辩 2.下列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错的一项是( ) ①端的(真的)只是起五更 ②杨志却要辰牌(下午三时至五时)起身,申时(上午七时至九时)便歇 ③这两日也看他不得(不能看他) ④慢慢地打火(生火做饭)吃了饭走 ⑤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规矩) ⑥闲常(没事的时候)太平时节 A.① ② ⑤ B.② ③ ⑥ C.④ ⑤ ⑥ D.① ④ ⑤ 3.请分别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 古: 今: ② 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 古: 今: ③ 思厥先祖父 古: 今: ④全不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 古: 今: 4.对下列句子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A.《智取生辰纲》一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暗线在小说快收尾时浮了上来,使读者恍然大悟,更增艺术效果。 B.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完全是根据民间演义传说杜撰出来的,108条好汉,历史上其实并无一人。 C.《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结构谨严,故事连贯,全部描写了下层社会平民百姓官逼民反的斗争历程。 D.《智取生辰纲》一文中写了丢纲的经过,这是由杨志粗暴的性格造成的,如果他不鞭挞士兵,如果他体恤下层,如果他早行午休,生辰纲应该是不会丢的。 5.《智取生辰纲》一文写了护纲与夺纲的矛盾双方,坦率而言,双方都很用心,结果是夺纲一方胜利,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所属各自的选项来. ①杨志是一武夫,勇猛有余,机智不足 ②护送兵马过少 ③杨志性情粗暴,不能善待部下 ④晁盖一方武气高强,人多势众 ⑤吴用等准备充分,设计巧妙 ⑥黄泥冈地势险恶,且天气太热 ⑦生辰纲是不义之财 ⑧杨志一方各怀私心,暗中斗法 ⑨晁盖一方团结一心,共同作战 ⑩劫生辰纲是正义之举 失败的原因有 胜利的原因有 6.《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运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从题目可知本文有两条线索。请填写下面表格。 线索 冲突双方 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杨志押运生辰纲         吴用智取生辰纲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边试题: 话休烦絮。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杨志。当日客店里,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早饭行。止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却监着那十一个军汉,约行了二十余里路程。那军人们思量要去柳阳树下歇凉,被杨志拿着藤条打将来,喝道:“快走!教你早歇!”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众军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杨志喝着军汉道:“快走!赶过前面冈子去,却再理会。” 7.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细节描写有前后照应,使前后相连浑然一体的作用。说出下面两个细节描写分别与哪些内容(情节)相照应。 ①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没有一个不怨恨杨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众军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自我反馈 1.C(A“趱”音为zǎn。“嗔”音为chēn;B、“撇”音为piē;D、“怅”音为chàng;“逞”音为chěng) 2.B(② 辰时是上午七时至九时,申时是下午三时至五时:③ “看他不得”是看不惯他那样。⑥ “闲常”是平时的意思) 3.①“左右”古:反正;今:支配,表概数。② “强人”古:强盗(贬义)今:有能力的人(褒义)③ “祖父”古 :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爷爷。④ “勾当”事情;坏事或见不得人的事。 4.A(B《水浒传》并非完全根据民间演义传说而杜撰,历史上确有宋江等人起义之事,只是并非108人。水浒故事自南宋以来就广泛流行于民间,经说活人和戏曲家等不断的充实丰富,到元末明初已初具规模,作者是在此基础之上加工而成的长篇巨制。C、《水浒传》一书的结构自有其特点,全书的结构基本上是完整的,但说不上严谨。它的每组情节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但又一环扣一环,相互勾连。全书描写既有下层社会平民不满于统治者的反抗,也有上层官吏,仕人与当权者的斗争。D、杨志性格粗暴、不恤下情,与他的地位,性格有关。生辰纲的丢失反映出他们内部矛盾的激化,更主要的是他们押运的本就是不义之财,而另一方面吴用等人团结一心,智谋超人,处处占着先机,既便黄泥岗下能智取,他们也会以别的方法把生辰纲夺过来的。 5.失败 ③⑥⑦⑧ 成功 ⑤⑥⑨⑩ 6.杨志押运金银坦:杨志—都管、虞候、军汉;受命;上路;又累又热,途中歇凉;禁酒;买酒,饮酒;中计,失去生辰纲、失败。 吴用智取生辰纲:吴用等好汉----晁盖一行;刘唐报信;吴用定计;设下埋伏;喝酒;下药;成功而归。 7.语句略。作用:描写自然环境,可以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 8.①照应上文十多日里杨志鞭打军汉,斥责都管、虞侯、督促他们白日里行军,已使得众人离心离德。 ②照应下文众军汉终于不顾杨志威胁,松林中睡觉,公然买酒痛饮,导致失败。 第八讲(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一.基础知识 (一)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好(hǎo)读书 痒(xiáng) 媺(měi) 莲萼(è) 谄(chǎn笑 囊(náng) 箧(qiè ) 行(háng)户人家 钟馗(kuí) 忒(tuī) 罄(qíng) 虔(qíng) 斛(hú) 亵(xiè ) 渎(dú) 酒肴(yáo) 翠(diàn) 金釧(chuān) 瑶(yáo) 簪(zān) 宝珥(ěr) 贫窭(jù) 雇倩(q ìng) 赆(jìn)挈(qiè) 褴(lán) 褛(lǚ) 塞(sàì)北 辄(zhé) 杳(yǎo) 屏(bǐng) 俟(sì) 嗔(shēn) 愀(qiǎo)然 簌(sù) 哀戚(qī) 贾(gǚ) 充纫(rèn) 遽(jù) 馈(kuì) 椟(dú) 瘁(cuì) 诟(gòu) 奄(yǎn) (二)解释下列词句: 两京太学生:两京,北京和南京。 鸨儿贪财无义:鸨儿,开妓院的女老板 不敢应承:应承,答应。 李公子囊箧渐渐空虚:囊,衣服口袋;箧,装钱的匣子。 他迷恋十娘颜色,终日延挨:颜色,相貌。延挨,拖延。 以利相交者,利尽而疏:用钱财交往,钱财没有了关系也就疏远了。 又几遍将言语触突李公子:触突,刺激。 我们行户人家:指做娼妓这一行生意的人家。 只是三日忒近:忒近,太近。 不干老娘之事:干,关系;涉及。 我囊空如洗:我口袋一无所有,就像用水洗过一样干净。 郎君游资虽罄:游资,指旅费。罄,尽。 将好意翻成恶意:翻成, 当做。 连下处也没有了:下处,指住处。 怕没有十斛明珠:斛,古时量器,以十斗为一斛,这里讲十斛是言甚多。 落得一场亵渎:亵渎; 污辱。 郎君果不能办一钱耶:耶,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吗”。 三百金妾任其半:任其半,担负一半。 翠钿金钏、瑶簪宝珥:翠,翡翠。 钿,用金银片制做的装饰物。金钏,金手镯。瑶簪,玉做的头簪。宝珥,珠宝制做的耳环。 锦绣花裙,鸾带绣履:鸾带,绣着鸾凤的带子。绣履,绣花鞋。 但阿姊千里间关:间关,形容路途艰难。 众姊妹各唯唯而散:唯唯,连声地答应。 必然加以不堪;不堪,不能忍受的待遇。 谢其周全之德:周全,成全、帮助。 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窥觑,偷看。虚实,指箱中装的货物。 即他日浮寓兵越间:浮寓,指暂时居住在某一地。浮,飘浮。 十娘亦曲意抚慰:曲意,委婉。抚慰,安慰。 约明日侵晨,剪江而渡:侵晨,清晨。剪江, 横渡长江。 其时仲冬中旬:仲冬,冬季的第二个月,中旬,一月三旬,各为十天,指中间十天。 声飞霄汉云皆驻,响入深泉鱼出游:声音响亮直入云霄,空中浮云都为之而凝伫不动;声入深潭之中,潭中的鱼儿都闻声而畅游。 凤吟鸾吹不足喻其美:凤鸟吟唱鸾鸟鸣奏都不足以比喻那歌声优美。 辗转寻思,通宵不寐:辗转,翻来覆去。寐,睡。 自泼盂中残水:盂,洗脸盆。 果是国色天香:形容非常漂亮,美丽超众。 老兄尊姓何讳:尊姓,贵姓。“讳”用来指所避讳的名字。何讳,大名叫什么。 俟家君回嗔作喜:俟,等待。嗔,生气,不再生气变得高兴起来。 孙富沉吟半晌,故作愀然之色:沉吟,遇到复杂疑难的事情迟疑不决,低声自语。愀然,形容神色严肃 异日妻不以为夫,弟不以为兄,同袍不以为友,兄何以立于天地之间:全句意思是,妻子不把你当丈夫。弟弟不把你当哥哥,朋友不把你当朋友,你凭什么生活在这世上呢? 拘于礼法,况素性方严,必加黜逐:受礼法约束,向来性情方正、严厉,一定会不认我这个儿子,赶我走。 发乎情,止乎礼,诚两便之策也:完全从感情出发,又合于礼法,实在是两边都得利的好计策。 终日见杜十娘在旁诟骂,奄奄而逝,奄奄,形容气息微弱的样子。逝,死。 (三)作家及作品: 冯梦龙,生卒年代不详。字犹龙,号龙子,别署墨憨子,明末文学家、戏曲作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少有才气,科举不等,五十七岁方补贡生,官至寿宁知县,曾参与抗清斗争。编写了《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后人简称之为“三言”。改写过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两汉演义》等 ,选编过民间歌曲《山歌》《桂枝儿》创作和改订多种剧本有《双雄记》《万事足》《酒家佣》等。 二.学习指导 1.问:如何评价杜十娘? 答:杜十娘聪明、美丽、善良、果敢、刚烈。当李甲“囊箧空虚”,不名一文时,她非但不听鸨母的“打发李甲出院”,反而是“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为了李甲,她甘受鸨母的叱骂,不怕与鸨母闹翻。杜十娘的聪明不仅体现在她为自己赎身的安排上,对李甲她也在不断地进行考验,而当她一旦彻底认识了李甲的懦弱,自私、庸俗、背信弃义之后,面对猝然的事变,她临危不乱、镇定、从容,“怒沉百宝箱”,痛斥孙富,谴责李甲,勇敢地维护着自身的尊严,她投江而死,更表现了她性格的坚强与刚烈。 2.问:如何评价李甲? 答:李甲是一个庸俗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他“贪恋美色”、“自私、卑劣”,对杜十娘这位一心热爱着他,对他有着大恩的人竟然为了一些银子就倒手转卖,可见其人格之低劣。但李甲又是一个性格怯懦、复杂多面的人,他对杜十娘的爱中也确实有着“忠厚志诚”的一面,为替十娘赎身,他也曾费力张罗,他对十娘的感情也绝非都是虚伪做作。但在门弟面前他动摇了,在严父面前他退却了。在爱情上他背叛了,在人格上他丧失了。 3.问:《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小说表现了作者对追求幸福、被迫牺牲的妇女深切的同情,对背信弃义、背叛爱情。丧失人格的纨挎子弟和破坏他人幸福的阴险小人表示了极大的憎恨。 4.问:怎样认识小说结尾的一段? 答:小说结尾、作者故意安排李甲、孙富都不得好死。这样安排人物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给作者、更给读者一种大快人心的感受。但是这样的结尾也表现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反映了作者因果报应的思想。李、孙二人品行不好,但与其早死或不得好死之类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作者这样写,没有普遍的意义。 三.巩固提高 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亵(xié)渎 杳(yǎo)无踪影 应(yīng)承 B.褴(lán)褛 谄(chàn)笑 酒(yáo)肴 C.莲萼(è) 囊箧(qiè) 瑶簪(zān) D.痒(xiáng)序 虔(qián)婆 贫窭(lù)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两京太学生(北京和南京) B.三万金妾任其半(担负一半) C.约明日侵晨,剪江而渡(顺江而下) D.但阿姊千里间关(形容路途艰难) 3.下边句子中的方框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最贴切的一组是( ) ①以利相交者,利尽而 ②声飞霄汉云皆驻,响 深泉鱼出游 ③发乎情止 礼 ④不敢 觑箱中虚实 A.远 冲 乎 窥 B.疏 入 乎 窥 C.疏 冲 于 偷 D.远 入 于 暗 4.下边是对杜十娘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杜十娘美丽、聪明,“久有从良”之心,所以暗中攒聚万金以为到时之需。 B.杜十娘面对猝然事变,从容镇定,她“怒沉百宝箱”,痛骂孙富、斥责李甲,然后投江而死,她这样做未免太不值得,李甲无情,她何妨无义,跟了孙富,尽可尽享后半生 C.《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反映出了作者对杜十娘的同情,赞美。对李甲、孙富之流的鄙视与增恨。 D.杜十娘身藏万金,却不明告李甲,如果她早一点告诉了李甲,李甲就不会转卖她,但不告诉李甲也不能说明杜十娘做的不对。 5.填空: “三言” “二拍”是指 代文学家 的 、 、 ,和小说家 的 , 。 阅读《老残游记》节选《明湖居听书》中三段文字,完成下题。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实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拨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南,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打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下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停了一会儿,闹声稍定,只听那台下正座上,有一个少年人,不到三十光景,是湖南口音,说道:“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空中设想,余音怎样会得绕梁呢?又怎会三日不绝呢?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道古人措辞之妙。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旁边的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 6.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①启朱唇 启( )____________②发皓齿 皓( )___________ ③千仞 仞( )____________④周匝 匝( )___________ 7.选文一二段详细描写了说书女艺人王小玉(白妞)一次演唱的过程。请依据她演唱时声音的高低缓急,从文中找出五个四字短语,概括这个过程。 演唱的起始:□□□□ 演唱的发展:□□□□ 旋律的跌宕:□□□□演唱的高潮:□□□□ 演唱的结束:□□□□ 8.用文字描写演唱是十分困难的。作者运用特殊的比喻----通感,以人们的感觉和视觉形象,赋形于声。请找出这些语句,填写下表,并简要说明其好处。 语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句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号  本体  喻体  相通点   ①      ②      ③      ④      四.自我反馈 1.C(A “亵”音为xiè;B、“谄”音为chǎn;D “痒”应写作“痒”。“窭”音为jù) 2.C(剪江不是顺江而下,而是横渡长江) 3.B 4.B (李甲无情是事实,但杜十娘不能无义,因为她的义并不是针对李甲的。她以死抗争,是时当时社会对妇女欺凌的反抗,早已超越了李甲的范畴,她维护的也已不仅仅是自身的尊严,而是妇女的人格。况且孙富人品更为低下,当真跟了孙富 ,其遭遇也绝不会好。 5.明;冯梦龙;《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6.① qǐ 开② hào 洁白③ rèn 八尺或七尺④ zā 环绕 7.初不甚大----越唱越高----陡然一落----忽又扬起----人弦俱寂 8.①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慰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②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③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④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表格: ①本体:听王小玉初唱时感受出的妙境 喻体:熨斗熨过,五脏六腑,无一处不伏贴。吃了人参果,三万六知个毛孔,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相通点:处处伏贴,处处畅快 ②本体:越唱越高的声音 喻体: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相通点:尖细、高亢、刚劲有力 ③本体:王小玉婉转的唱腔 喻体: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相通点:婉转悠扬,穿插回旋,急促多变 ④本体:王小玉重又扬起的声音 喻体: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相通点:多姿多彩,变化无穷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