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必修一文言文过关检测 (时间:45分钟  分数:100分)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加以解释。(6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2.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3.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            ) 4.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5.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0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4.弟子不必不如师(            ) 5.悟已往之不谏(            ) 6.越国以鄙远(            )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8.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 9.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 10.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 三.选出下列各组虚词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10分) 1.之(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而(  ) A.门虽设而常关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D.因人之力而敝之 3.以(  ) A.作《师说》以贻之          B.农人告余以春及 C.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D.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4.于(  )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将有事于西畴 C.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D.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5.者(  ) A.卿能办之者诚决         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C.假舆马者,非利足,而致千里   D.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四.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加以解释。(8分)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3.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5.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 6.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 五.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然后翻译这个句子。(18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3.复驾言兮焉求 4.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5.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6.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 六.在下列各句的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内容。(24分) 1.         ,          ,其曲中规。 2.假舆马者,         ,          。 3.         ,          ,圣心备焉。 4.生乎吾前,               ,           。 5.彼童子之师,                      ,                      。 6.闻道有先后,            ,           。 7.              ,风飘飘而吹衣。 8.策扶老以流憩,           。 9.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           。 10.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1.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          。 1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君亦无所害。 13.       ,不知;      ,不武。吾其还也。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4分)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立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令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赵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节选自王安石《慈溪县学记》)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常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B.未及为而去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D.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问征夫以前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7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6分,每个通假字1分) 1.“生”通“性”,资质,禀赋。 2.“不”通“否”,不从师。 3.“卒”通“猝”,仓猝。 4.“炎”通“焰”,火焰;“张”通“涨”,弥漫。 5.“雷”通“擂”,敲击。 二.(10分,每个词语1分) 1.广泛地学习 2.借助 3.从师的风尚 4.不一定 5.止,挽救 6.把……当作边境 7.没有 8.能够 9.到(到……去) 10.他实际上 三.(8分,每小题2分) 1.D(ABC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为结构助词“的”)。 2.C(ABD为转折连词,C为并列连词)。 3.B(ACD为目的连词,B为介词“把”)。 4.B(ACD表被动,B到)。 5.A(A为助词,BCD为代词,……的人) 四.(8分,每个词语1分) 1.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2.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棹,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船。 4.第一个“封”,动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5.残、秽,形容词用作名词,坏人。 6.走,使动用法,使……逃跑。 五.(18分,每个句子3分,指出特点1分,翻译2分) 1.定语后置句(判断句)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壮的筋骨,但是向上能吃到地面的尘土,向下能喝到黄泉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2.定语后置句(被动句)  被烧死和溺死的人马有很多。 3.宾语前置句   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 4.介宾短语后置句  因为它对晋国无礼,而且对晋国怀有二心而亲近楚国。 5.判断句、定语后置句   将军可以用来抵抗(对抗、对付)曹操的大好形势(地势),是长江啊。 6.省略句   将军在江东起兵,刘备在汉南招兵买马。 六.(24分,每空1分)见课本。 七.略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