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 Ⅰ 卷和第 Ⅱ 卷两部分,第 Ⅰ 卷 60 分,第 Ⅱ 卷 90 分,共 150 分(作文 50 分,其余 100 分);答题时间 120 分钟。 第I 卷 ( 60 分 ) 一、( 30 分,每小题 3 分) 1 .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 ) ????A .寥( li á o )落 兴 ( x ì ng )奋 ?喋 ( di é)血 ?长歌当( d à ng )哭 ??? B .立仆( p ū) ??惩创( chu ā ng ) ? 隔 ( g é)壁 ??殒 ( y ǔ n )身不恤 ????C .解剖( p ō u ) ??屏 ( b ǐ ng )息 ??拭 ( sh ì)泪 ? 叱咤( zh à)风云 ??? D .菲( f ě i )薄 ?? 夹 ( ji ā)克 ??鳏 ( gu ā n )夫 ?熙 ( x ī)熙攘攘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 ????? A .文采 ????? 顿足 ????? 精悍 ???????绿草如茵 ????? B .形骸 ??? ? 喋血 ??? ?微漠 ??? ????炯乎不同 ????? C .黯然 ??? ??廖廖 ??? 租赁 ??? ???不能自已 ????? D .桀骜 ??? ??虐杀 ??? ?踌躇 ??? ?? 深居减出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 ????? A . 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 ????? B .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 ?? C . 又听到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 ?? D . 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 4 .填入空缺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 ) 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 ??????? 至于泣下。她,刘和珍君,那时是 ?????? 前往的。真的猛士,将更 ????? 而前行。中外的杀人者却 ????? 昂起头来。 ?? A .黯然 ? 欣然 ? 奋然 ? 居然 ???????????????B .黯然 ? 奋然 ? 欣然 ? 居然 ????? C .茫然 ? 欣然 ? 奋然 ? 居然 ??? ????????D .茫然 ? 奋然 ? 欣然 ? 居然 5 .下列加点的虚词用得准确的一项是 ??? ??????????????????????????????( ??? ) ? A . 大学时代,对于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风华正茂的同学们要千万珍惜。 ??? ??B . 祖国和人民的希望寄托以青年。 ? C . 为了 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D . 然而在这特定的环境、条件、气氛之下,鲁迅用它来表现一种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即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 ??? ) ?A.黄老师的书房就是一个小图书馆,那里的图书真可称得上是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了。 ?B.由于在春节前就已经做好防寒工作,因此那里的香蕉都能硕果仅存,蕉农也能安心过节。 C.小明看中了服装部那件新款的运动衣,可惜带的钱不够,因此只好忍痛割爱。 D.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7 .下面这段话的划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 ??? ) 对于年轻的科学工作者,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自信心又必须有一定的度。过分自信,就可能变成固执 ??????????????????????????? ,将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A.尤其在实践经验较少的情况下 B.尤其在方向、目标不对头的情况下 C.尤其在缺乏有经验的老科学家指导的情况下 D.尤其在理论功底不够深厚的情况下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方法最少的一项是 ??????????????????????????????( ??? ) ????? A . 至于我的这支惯于唠叨的笔,为了免于留下以敝帚画西施的笑柄,也知趣地变成了哑子。 ? ?B . 各式各样的挖土机、起重机,摇着雪亮的大铲,伸着长长的鹅脖子,腾跳着,吼叫着。 ?? C . 如果遇险,他会像一个水泡那样顷刻消散,还是会给人们留下永远的记忆? ? D . 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 E .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9 .课文中选取的刘和珍的几件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刘和珍的思想品质,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 ) ????? ①刘和珍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刊物。 ????? ②刘和珍敢于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 ? ?? ③女师大复校,赁屋授课结束,刘和珍“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 ?? ④刘和珍“欣然前往”请愿。 ? ??? A . ①思想进步,积极向上 ? ②她在政治上想有所作为,出人头地 ? ③对学校怀有深厚感情 ? ④不怕反动派的凶残 ????? B . ①热情渴求革命真理 ? ②具有革命斗争精神 ? ③为学校的前途而黯然神伤 ? ④为了国家,宁死而不屈 ??? C . ①喜欢读鲁迅主编的刊物 ? ②具有大无畏的造反精神 ? ③具有革命责任感 ? ④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 D . ①渴求革命真理 ? ②具有革命斗争精神 ? ③对学校怀有深厚感情,具有高度的革命责任感 ? ④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10 .下面对本单元作家作品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 ) ???A .《记念刘和珍君》以作者的悲愤感情为线索,边叙边议,是一篇记叙、抒情和议论结合得很完美的文章。 ?? B .《小狗包弟》一文思路清晰,行文自然;以身边琐事入文,抒发了真挚的情感,在构思上做到了以小见大。 ?? C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篇幅虽然非常简短,但文意深刻、高远,格调高雅,气势雄浑。 ?? D .《金岳霖先生》用语自然,真实地描绘了人物的个性,材料选择恰当,极具表现力。 二、( 9 分,每小题 3 分) 11 .对武元衡《春兴》一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A . 前两句写春景:细雨初晴,柳暗花残,流莺只影,露出春景即逝的意象。 ???B . 三、四两句写乡思:春风吹起思乡梦,梦又随风返故乡,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C . 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全诗充满了诗人思乡的愁绪。 ???D . 本诗想象新奇,春风吹梦,梦逐春风,一“吹”一“逐”,极富表现力。 ? 12 .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 画 眉 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A . 一、二句写画眉鸟在五颜六色的山花间,在高高低低的树林里自由自在的鸣叫的情态。 ? ?? B . 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写画眉鸟在笼中的叫声不及在林间自由自在的啼叫动听。 ? ?? C . 诗中的画眉鸟就是诗人的化身,诗人借以表达对封建统治者的反抗。 ? ?? D . 诗人借写画眉鸟,含蓄表达了追求自由生活的志趣。 13 .对野曼《失落》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 心中开始接纳大佛, / 灵魂便开始脱离躯体; 膜拜于大佛的双膝之下, / 人,便完全失落了自己。 ????????????????????????????? (选自新世纪出版社出版《花的诱惑》) ????? A.诗人告诉人们:虔诚信佛,佛的思维代替了人的灵魂之后,顶礼膜拜,烧香许愿;香烧了,愿许了,自己原有的便“完全失落了”。 ????? B.“接纳”和“失落”之间,完成了灵魂的转换,并得出了足以令人反思的哲理。 ? ?? C.诗的哲理:人,只有在精神上摆脱对其他事物的迷信和依赖,才能成为真正获得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的人,而不只是蒙昧的躯壳。 ??? D.诗虽短,但意高、情深、理明,能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境界,完全出于诗人的灵气和思想深度。 三、( 21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4 — 17 题。 ???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一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14 .选出对第一段中“中国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 ( ??? ) ????? A .指全体中国人。 ? ??? B .特指反动派,包括“所谓学者文人”。 ? ??? C .指“有恶意的闲人”和“无恶意的闲人”。 ? ??? D .既指凶残、下劣的反动派,也指那些落后、冷漠的一般人。 15 .作者在第一段中使用了“这样”、“如此”和“如是”几个修饰语,选出对其使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 ?????? ??????????????????????????????? ( ??? ) ????? A . 口语化词汇便于直接抒发慷慨之情,文言词汇更显颂扬感情之真切。 ? ??? B . 仅这三个词语的选用,就足见鲁迅的作品刻意追求文白错综的语言风格。 ? ??? C . 为了避免用词的单调重复,作者有意选用同义词来表达,从而收到使语言变化多姿,表意准确生动的效果。 ????? D . 以上理解都失之牵强,作者仅是信手拈来,三个词任意调换一下也未尝不可。 16 .“意义就在此罢”中的“此”指代的对象是 ?????????????????????????( ??? ) ????? A .中国女子的办事 ??????????????????? B .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 C .互相救助,殒身不恤 ??? ??????????? D .勇毅没有消亡 阅读下文,完成 17 — 20 题。 ?? ? 1 .拿一幅画给小孩子或是未受艺术教育的人看,他总是说“很好看”。如果追问他“它何以好看?”不外回答说:“我欢喜看它,看了它就觉得很愉快。”通常人所谓“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 ??? 2 .许多文艺批评家也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件事。英国学者罗斯金就曾很坦白地说:“我从来没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从愉快的标准看,后者引诱力自然比前者大,但是你觉得一位姑娘“美”和觉得一座女神雕像“美”时是否相同呢?二者的美显然是两件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罗斯金的错误在把姑娘的引诱性做“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艺术是另一世界的东西,对实际人生没有引诱力,所以他以为比不上英国姑娘。 ??? 3 .美感和快感究竟有什么分别?有些人见到快感不尽是美感,替它们勉强定一个分别来。英国有一派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就是如此。他们见到的分别彼此又不一致。有人说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都是“低等感官”,只有前者可以尝到美感而后者则只能尝到快感。有人说引起美感的东西可以同时引起许多人的美感,引起快感的东西则对于这个人引起快感,对于那个人或许引起不快感。 ??????????????????????????????? 。这些学说在历史上都发生过影响,如果分析起来,都是一钱不值的。耳、目得来的有些是美感,有些也只是快感,我们如何去分别?“客去茶香余舌本”,“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等名句是否与“低等感官”不能得到美感之说相容?至于普遍不普遍的话更不足为凭。陈年花雕是吃酒的人大半都称赞它美的,一般人却不能欣赏后期印象派的图画。 ??? 4 .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别的。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饥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得到快感。 ??? 5 .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忘却自我,自然不能觉得我是否欢喜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引起的是不是快感。对一件艺术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觉得快感,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过后才回忆起来。比如读一首诗,当时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 (摘自朱光潜《谈美》,略有删改) 17 .在第3段横线处应补上的一句话是 ????? A.美感具有引诱性,快感缺乏引诱性 ??? B.与快感相比,美感更具有趣味性 ????? C.与美感相比,快感则更具有实用性 ??? D.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 18 .在第5段中,作者用“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的比喻要说明的道理是 ? ?? A.美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 B.体会美感应凭直觉而不能凭反省。 ????? C.如果过于专注,反而不能获得美感。D.美感与快感永远是不能同时存在的。 19 .美感和快感最明显的区别是 ?????A.美感起于艺术鉴赏,而快感起于生活实际。 ?????B.美感欣赏的浓度大,快感欣赏的浓度小。 ? ?? C.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D.主张享乐主义的人获得的多是快感,而能忘却自我的人多能获得美感。 20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 A.罗斯金认为艺术是另一世界的东西,对实际人生没有诱惑力,因而不如生活更美。 ????? B.作者引用古人诗句是为了批驳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将感官分为“高”“低”二等的观点。 ????? C.作者认为某些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影响的学说,并不真正具有价值。 ????? D.不少美学研究者走上迷途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弄不清楚美感与快感的分别。 第Ⅱ卷 (共 90 分) 四、( 20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21 — 25 题。 山 ??? 韵 侯德云 ??? ①有鸡犬处,必有人家。循声远望,不见农舍,只有暧暧的炊烟从树梢头缓缓飘起。偶尔,也有野腔野调的情歌,悠扬绵长,惹人心乱。唱歌的娇妹子,却不知躲在何处。这一切,都是由于山高林。密的缘故。 ??? ②山里人,大概是迫于山的巍峨吧,取个地名,也小里小气的,叫小寨乡。 ??? ③小寨乡有一所中学,就叫小寨中学。小寨中学资格最老的教师,姓陶。乡里的大人孩子,山路上碰了面,都点头,笑着,叫他陶老师。 ??? ④陶老师是小寨中学惟一的公办教师,最近才由县教委特批的。人说,陶老师有 30 年的教龄,书也教得好,早该转公办了呀。 ??? ⑤陶老师个头不高,极瘦。脸色苍白,白得像土豆瓤儿,穿一身皱皱巴巴的灰布衣服,混在山民堆里,看不出有什么两样。 ??? ⑥陶老师有两件最开心的事。一件是小女儿考上了市里的师范学院,一件是妻子下山赶集,在旧货摊上给他买了条的确良裤子。陶老师说,这回死了也不亏喽。 ??? ⑦陶老师善于光脚走山路。从春走到夏,又走回来。一双旧胶鞋在乎里,提着,待凑近校门,才停下来,抹抹脚掌,穿上,还轻轻跺几下,好像有些不习惯似的。走路是很费鞋的,这一点陶老师感触很深。陶老师把能省下的钱都省下来,替家中生活困难的学生垫付学费。这已经有好多年了,在小寨中学,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儿。 ??? ⑧善于光脚走山路的陶老师,从不生病。他不敢生病。伤风感冒,这疼那疼,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犯不上打针吃药。学校里教师少,落下了学生的课,可是件天大的事哟。 ??? ⑨从不生病的陶老师,有一天突然倒在课堂上。陶老师是面朝着学生倒下的,手里还紧紧捏着一小块只有玉米柱大小的粉笔头。 ??? ⑩苏醒后的陶老师不得不承认,他真的病了。 ??? ⑾ 一群人,神色慌张地护送着他,跌跌撞撞下了山,住进了县医院。 ??? ⑿ 整个县医院都在叹息,大晚了,大晚了。是的,是大晚了。那种病的名听起来都让人心惊,何况,是晚期。 ??? ⒀ 仅仅过了十几天,瘦得露了骨形的陶老师,就长逝了。临终前,他用颠抖的手,握住缠了好几道胶布的钢笔,在医院专用的处方笺上,歪歪斜斜写下了一份遗嘱。遗嘱很短,是写给小女儿的。 ??? ⒁ 正是桃花争秀的季节。春雨过后,遍地落英,是大山的心绪吗?泉流幽谷,如泣如诉,是大山的心语吗? ??? ⒂ 又是一年夏深秋浅的时候,大山里走柬了一位俊俏的少女。洁白的衣裙,匆匆的脚步.把重重叠叠的大山点缀得充满了诗情画意。乡里的大人拍子,山路上碰了面,都 ????????? , ???????? ,叫她 ??????????? 。 ??? ⒃ 陶老师是小寨中学惟一的公办教师。 21 .第①段和第 ⒁ 段都是景物描写,对这两段景物描写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4 分)( ??? ) ? ??? A .第①段的描写很有一点陶渊明“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和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所描绘的那种诗情画意. ? ?? B . 第 ⒁ 段描写的深意在于暗示美好的事物被无情地毁灭了。 ??? ? ?? C . 第①段描写的主要作用是渲染环境;第 ⒁ 段描写的主要作用是抒发感情。 ? ?? D . 在景物基调上,第①段轻松明快;第⑩段则是凝重忧伤。 22 .文中几处加点的句子,表现了陶老师在生活上的节俭。他之所以要如此节俭,是为了“ ???????????? ?????????????????????? ”。( 4 分) ??? (用文中的原句作答) 23 .根据文中的交待,再作合理推想,请你把陶老师给女儿的遗嘱补写出来。(不超过 25 字, 4 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在第⑩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4 分) 乡里的大人孩子,山路上碰了面,都 ???????????? , ?????????? ,叫她 ????????????????????????? 。 25 .作者把小说的标题写为《山韵》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 30 字, 4 分) 五、( 12 分) 26 .《记念刘和珍君》中引用的陶渊明 ?????????????? 中的名句是:“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 , ??????????????? 。”( 3 分) 27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 ???????? ,现代著名作家。 1982 年获 ????? 文学奖。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 ????????????? 、 ????????????? 、 ??????????? 。《爱情三部曲》 ?????? 、 ??????? 、 ??????? 。( 8 分) 28 .汪曾祺,著名作家。代表作有 ? ???????????? 、 ??????????? 。( 2 分) 六( 8 分) 29 .用“信息革命”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4 分) ???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继蒸汽机革命、电力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信息革命的标志。 信息革命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为下面一则消息拟一个最恰当的标题。( 4 分) ??? [ 劳动报 ] 美国地理学会上周四宣布,他们一个七人登山队在今年 5 月 5 日登上珠峰山巅后,以两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作了五十分钟的测量,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就测量所得,计算出更准确的新高度:珠穆朗码峰离海平面的实际高度是 8850 米。 ??? 目前通用的世界地图上关于珠峰 8848 米的高度是 1954 年由印度地质学家测量出来的。 答: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不超过 10 字) 七、作文( 50 分) 3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 成功并不象你想象的那么难 1965 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他常到茶庄与成功人士聊天。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权威、经济专家。他们大都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时间长了,他发现自己被人骗了。人们总是说创业多么艰辛、痛苦,而实际“成功并不象你想象的那么难”,于是他就此写成了论文。井把这本书交给了剑桥校友——韩国首相朴正熙。 这本书伴随着韩国经济起飞了。 ??? “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你圆满地完成一件事情。” 请以“成功”为话题,定一篇文章,或赞成此观点,或反对此观点,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 ? 参 考 答 案 ? 一、 1 、 A?? 2 、 A?? 3 、 B?? 4 、 A?? 5 、 C ?? 6 、 A?? 7 、 B?? 8 、 C? 9 、 D?? 10 、 C 二、 11 、 C?? 12 、 C?? 13 、 A 三、 14 、 A?? 15 、 C?? 16 、 D?? 17 、 D?? 18 、 B?? 19 、 C?? 20 、 A 四、 21 、 B? 22 、把能省下的钱都省下来,替家中生活困难的学生垫付学费。 23 、(略) 24 、点头 ??? 笑着 ??? 陶老师 25 、揭示陶老师有着大山般宽广的胸怀和无私的品格。 五、 26 、《挽歌》 ?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 27 、李芾甘 ? 但丁 ? 《家》《春》《秋》 ? 《雾》《雨》《电》 ??? 28 、《受戒》 ? 《大淖记事》 六、 29 、(信息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继蒸汽机革命、电力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 30 、珠峰“长高“两米。 七、 31 、(略)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