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高三语文会考复习(一) 【模拟试题】 师说 一.填空 韩愈,字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 。是著名的 家, 家,谥号 ,与柳宗元一起提倡 ,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后人推崇为“ ”之首。 二.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题目: 圣人无常师①。孔子师②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 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④不必贤 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 ,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 贻之。 (1)填上文中省略的虚词,并体会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2)上文中带序号的四个“师”中,有一个意义及用法不同于其他三个,这一个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于”作为介词,有以下用法:A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B.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C.引进比较的对象,D.表被动,下面句中于的用法分别是: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 ②不拘于时( ) ③学于余( ) (4)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专攻: ②通: ③拘: ④嘉: ⑤贻: (5)对上两段文字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以上两段论述了师生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指出了写作本文的目的。 B.“古文”,与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中的“古文”同义,即指的是先秦两汉的散文。 C.“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经”指经典著作的正文。“传”指解释经书的著作。 D.“不拘于时,学于余”这句话中的两个“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六国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①六国互丧 ②思厥先祖父 ③始速祸焉 ④至于颠覆 2.辨析加点字的意义: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盖失强援( ) 今言“华”为“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 弊在赂秦( )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或曰:“六国……”( ) 或未易量( )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 3.文言句中若有一些省略成分,在翻译时常需要补出。试补出下面文言句中的省略成分。 ①较秦之( )所得( ),与战胜( )而得者,( )其实( )百倍。 ②(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③至丹以荆卿( )为( )计。 4.有些文言句子的词序,在翻译时要改变。试译下面句子,说说如何改变。 ①赵尝五战于秦。 ②其势弱于秦。 赤壁赋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枕藉(jiè) 怀盘狼籍(jí) 宝藏(zàng) 酾(lì)酒临江 B.舳(zhú)舻(lú) 扣舷(xián)而歌 愀(qiū)然 窈(yǎo)窕(tiǎo) C.匏(páo)樽 横槊(shuò)赋诗 糜(mí)鹿 幽壑(hè) D.潜(qiǎn)蛟 山川相缪(liáo) 扁(piān)舟 一瞬(shùn) 2.填空题 (1)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江上之清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下面对《赤壁赋》一文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同期之作,作者以主客问答的传统手法,抒发了力求排遣苦闷,同自然同化的乐观豁达的情怀。 B.本文融情、景、理于一炉,既充满诗情画意,又含寓着人生哲理;既流露了人生苦短的感慨,又抒发了豁达开朗的胸怀。 C.本文的行文线索是由泛舟赤壁饮酒放歌之乐,到闻箫声而悲;再由感慨人生苦短的悲伤,到抒发豁达开朗欣然释怀之乐。文章行如流水,开阖自然。 D.文章采用四、六字对偶句成篇,继承了传统骈文的写法却毫无斧凿雕琢之痕,在参差错落中有整饬之工,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促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人迂讷(nà)   薄产累(liě)尽   自增惭怍(zuò) B.裨(bì)益       探石发穴(xué)   靡(mǐ)计不施 C.不如拚(pīn)搏一笑  迄(qì)无济      楼阁方椽(chuán) D.竦(sǒng)立   窥(kuì)父不在  抢(qiǎng)呼欲绝 2.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居为奇货(积、储存) B.劣弱不中于款(款式规格) C.宰严限追比(追征) D.俨然若画(整齐的样子) 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适于它虫斗,虫尽靡 ②靡计不施,迄无济 ③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搏一笑 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 A.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不同。 B.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不同。 C.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也相同。 D.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相同。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两股间脓血流离 B.民日贴妇卖儿 C.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D.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昂其直,居为奇货 (2)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跃 (3)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 (4)翼日进宰,宰见其小 (5)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裘马扬扬 ②岁征民间 ③笼养之 ④而高其直亦无所售者 ⑤儿涕而去 ⑥取儿槁葬 ⑦成以其小劣之 ⑧辄倾数家之产 ⑨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 ⑩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A.①②⑤/③④⑥⑩/⑦⑧⑨ B.①⑤⑥/②③⑩/④/⑦⑨/⑧ C.①⑤/②⑥⑩/②④/⑦⑨/⑧ D.①④⑤/②③⑩/⑥/⑦/⑧⑨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1)夫妻向隅,茅舍无烟 A.秋天漠漠向昏黑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D.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于败堵丛草出,探石发穴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B.留恋处兰舟催发 C.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D.窥父不在,窃发盆 (3)少年固强之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余固笑而不信也 D.每迎女,婿固不遣 8.翻译下列语句,体会哪些地方要直译,哪些地方要意译。 (1)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译为: 。 (2)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译为: 。 齐桓晋文之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甲)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孟子·滕文公下》 (乙)“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梁惠王上》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是:这。 B.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损:损失。 C.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惟:只有。 D.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驱:驱使。 2.与“然后驱而之善”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民之从之也轻。 B.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孰几乎。 C何陋之有?。 D.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3.与“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中“轻”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B.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D.且相如素贱人,吾羞。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义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B.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D.古之学者必有师 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②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A.①如果已经知道这样做是不道义的,就应马上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 ②等到犯了罪,这以后顺从他而又对其加以处罚,这是陷害百姓啊。 B.①如果已经知道这样做是不道义的,速度又很快,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 ②等到犯了罪,这以后接着就对其加以处罚,是陷害百姓啊。 C.①如果已经知道这样做是不道义的,就应马上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 ②等到犯了罪,这以后接着就对其加以处罚,这是陷害百姓啊。 D.①如果已经知道这样做是不道义的,速度又很快,何必还要等到明年? ②等到犯了罪,这以后顺从他而又对其加以处罚,是陷害百姓啊。 6.甲、乙两段文字各论证了什么道理?( ) A.甲. 像偷鸡这样的不道义的行为应马上停止。 乙. 要想对百姓施以礼义道德的教育,先要使百姓有恒产,足以饱身养家。 B.甲. 像偷鸡这样的不道义的行为应马上停止。 乙. 不能不重视道德观念,等到百姓犯了罪再施加刑罚。 C.甲. 按产量的十分之一征收农业税,废除关口和集市上的商业税,这种政策应该立刻实行。 乙. 不能不重视道德观念,等到百姓犯了罪再施加刑罚。 D.甲. 按产量的十分之一征收农业税,废除关口和集市上的商业税,这种政策应该立刻实行。 乙. 要想对百姓施以礼义道德的教育,先要使百姓有恒产,足以饱身养家。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一.填空: 1.文学常识 (1)《为了忘却的记念》选自《 》,写于 年 月 日。此文是 为纪念于 年 月 日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的五位革命青年作家 、 、 、 、 而写的。 (2)《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中的颈联是 ,尾联是 。 2.选词填空: (1)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 (a 悲哀 b 悲愤 c 悲痛)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 (2)我也没有这么高慢,对于一位素不相识的投稿者,会 (a 轻慢 b 轻易 c 轻率)的写信去叫他。 (3)谈了些天,我对于她终于很 (a 隔阂 b 冷漠 c 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谛克,急于事功。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空白处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 )怎样的卖友( )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 )会这样的么( )不至于此罢( )  二.下列说法有对有错,对的打√,错的打×。 (1)鲁迅讲“忘却”,因为他认为沉浸在悲哀之中不仅对革命事业无益,而且对自己的精神和身体都有害,不利于和反动派进行长期的殊死的斗争。( ) (2)作者写柔石的“迂”与明王朝方孝孺的硬气联系起来,是因为柔石和方孝孺都是台州籍的同乡。( ) (3)文中穿插“高僧坐化”的故事,表现了鲁迅要以韧性的战斗来揭露敌人,打击敌人。( ) (4)“惯于长夜过春时”一句中,“长夜”既交待了“在一个深夜里”的避难时间,又指反动统治下漫长的黑暗岁月。( ) 三.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 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不是年轻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 (1)加点的“怪”的意思是( ) A.责怪 B.奇怪 C.觉得奇怪 D.惊讶 (2)向子期《思旧赋》刚开了头却又煞了尾的原因是( ) A.悲痛过度,写不下去。 B.为了文字简洁。 C.向子期惧怕司马政权高压政策。 D.向子期身处司马政权高压政策下的斗争策略。 (3)“现在我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鲁迅把五烈士牺牲扩展到“这三十年中”历史血案,其目的是( ) A.揭示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白色恐怖,控诉其血腥罪行。 B.赞扬烈士们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C.揭露旧中国黑暗,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用屠杀镇压革命的历史事实。 D.赞扬革命老同各式各样反动派进行斗争的精神。 (5)对“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找一个隐蔽自己打击敌人的地方 B.找一个倾泻心头悲愤的地方 C.找一个躲避政治风浪的地方 D.找一个发泄悲哀的地方 (6)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夜”指专制、残暴统治的黑暗,“路正长”指革命道路曲折、漫长。 B.“我不如忘却”,因为悲愤压得我难以战斗。 C.“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表明对革命必胜充满信心。 D.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话没写出来,发人深省。 咬文嚼字 阅读后回答后面问题。 这番话不免罗嗦, 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 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 在文学, 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琢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1)下面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锱铢(zhū) 咬文嚼(jiáo)字 没镞(cú) B.索(suǒ)然无味 岑(cén)寂 不即(jì)不离 C.尺牍(dǔ) 深恶(wù)痛绝 多三石(shí)宇 D.付梓(zǐ) 清沁(qìn)肺腑 柳岸灞(bà)桥 (2)在文中空白处填上适当关联词语( ) A.所以 因为 但是 无论 B.但是 所以 就是 不管 C.但是 所以 但是 无论 D.所以 因为 就是 不管 (3)作者举《史记》李广射虎一段改写的例子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4)最后一句说“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其中“这种分别”指什么,请用简明语言概括。 我的空中楼阁 一、阅读文段,回答1-3题 ①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②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③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1、(1)第①段“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中的“许多特点”指哪些特点 (2)第②段显得含蓄而有风度的原因是什么 2、第③段小屋“在形式,却像鸟一样,蝶一样”说明作者的观察点是 ,突出了小屋特点 。 3、下面是对整个文段的分析,请选出分析不合理的一项( ) A.第①段作者以满山的绿树,轻轻摇动,作为背景,将别致的小屋安在其中,给人一种画感。 B.第②段表现“小屋”“含蓄而有风度”既符合所写景致之特点,也符合本文作者所要表现的内在精神要求,可以说景和情高度一致。 C.第③段作者变换角度远观小屋,用“一些线条”、“一角屋檐”、“一排屋瓦”为说明小屋在树丛中若隐若现,作了交待,也是“像鸟、蝶一样”憩于枝头的条件。 D.整个文段从写小屋的“别致”,“含蓄而有风度”到“轻灵而自由”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渴望自由和向往自由的愿望。 二、阅读文段,回答4-8题 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 )的。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 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 ,淡如烟,淡如雾,山也( ),树也( )。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 )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4.文中( )中填入恰当的词,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 A.朦胧 虚无 缥缈 烟霭 B.模糊 缥缈 虚无 霞霭 C.朦胧 虚无 缥缈 烟雾 D.缥缈 虚无 朦胧 迷离 5.文中 处填入恰当的词,应是( ) A.露 B.闪 C.透 D.现 6.文中加点字“迷”的准确理解应为( ) A.迷人 B.迷茫 C.迷糊 D.迷离 7.对文中“空中楼阁”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是建筑在山顶空中的楼阁。 B.是烟雾缥缈中的楼阁。 C.是若有若无,似幻亦真的楼阁。 D.是理想中“独立”、“安静”的楼阁。 8.按文意,仿第二句的两相对应的写法,在横线上补足恰当的句子。 祝福 一、字词 1.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悚然(sǒhg) 负疚(jiù) 窈陷(yāo) B.新正(zhēng) 倔强(jiàng) 炮烙(lào) C.草窠(kē) 歆享(xīn) 荸荠(qí) D.踝骨(luǒ) 谬种(miù) 朱拓(tà) 2. 选出下列多音字读音一致的一项( ) A.中肯 中意 中伤 中看 B.简称 称职 自称 称道 C.巷道 小巷 巷战 深巷 D.着陆 着落 着手 附着 3. 选出对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寒暄(太阳的温暖) 形骸(身体) 收敛(收拢聚集) B.蹙缩(紧迫) 间或一轮(偶而) 歆享(喜爱、羡慕) C.沸反盈天(满) 窈陷(幽远) 安逸(安闲) D.鄙薄(轻蔑) 折罪(抵作) 素不相识(向来) 4. 选出书写无误的一组词语( ) A.寻死觅活 宽宏大量 磨拳擦掌 B.百无聊赖 瘦削不堪 芒刺在背 C.咀嚼赏鉴 来龙去脉 阴谋鬼计 D.相形见拙 原形毕露 毫不介意 二、语言运用 1. 选出标点运用无误的一项( ) 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①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②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③他本来也以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④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① ② ③ ④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2. 下句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 〕四婶,〔 〕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 )懒( )馋,〔 〕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 〕也还提起祥林嫂。 A.只有 因为 或 或 而且 所以 B.唯独 由于 非 即 或者 所以 C.只有 因为 非 即 或者 所以 D.只有 因为 或 或 甚至 所以 3. 下列句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B.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 C.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D.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4. 把打乱顺序的七句话重新排列合理的是( ) ①幸而府上是向来宽洪大量,不肯和小人计较的。②阿呀阿呀,我真上当。③她来求我荐地方,我那里料得到是瞒着她的婆婆的呢。④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⑤总是我老发昏不小心,对不起主顾。⑥我这回,就是为此特地来说说清楚的。⑦对不起,四老爷,四太太。 A.②③⑥⑤⑦①④ B.②③①⑦⑤⑥④ C.②⑥③⑦⑤①④ D.②⑤③⑦⑥④① 5. 选出对“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三、指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 ) A.选入课本的鲁迅的几篇小说发表年代的先后顺序是:《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 B.《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得名于宋朝的朱熹。 C.“牺牲”的古义是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 D.鲁迅的小说集有《彷徨》《呐喊》《故事新编》,《祝福》选自《彷徨》。 四.阅读后回答问题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以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①)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②)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午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 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 “可恶!”四叔说。 “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 1. 选段空白①、②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 ①A仿佛 B好像 C大致 D大约 ②A真 B像 C确 D怕 2. 对鲁四老爷的话“可恶!然而……”理解正确的是( ) A.指卫老婆子光天化日之下结伙劫走祥林嫂可恶,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逃出来。 B.指祥林嫂被劫走损害了鲁四老爷家的体面还给他家生活添了麻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合理。 C.指卫老婆子一伙人劫走祥林嫂太不人道,还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跑出来。 D.指祥林嫂光天化日之下被劫走竟无人敢阻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合理。 3. 对鲁四老爷一句“可恶”的正确理解是( ) A.指卫老婆子不该自己荐他来,又合伙劫她去,大家看了不成样子。 B.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还再上门来做什么? C.指鲁四老爷对祥林嫂被劫走内心愤愤不平,卫老婆子一伙实在可恶。 D.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还好意思再来鲁四老爷家,是什么意思? 【试题答案】 师说 一.退之 韩昌黎 文学 哲学 韩文公 古文运动 唐宋八大家 二.(1)其 于 而已 之 以 (2)B (3)C D B (4)①专门研究 ②普遍 ③限制 ④赞许 ⑤赠送 (5)D 六国论 1.①交互 ②他们的 ③招致 ④到……的结局 2.爱:珍惜;吝惜。 盖:表原因;表推测。 弊:弊端;通“敝”,疲惫,困顿。 或:有人;或许。 犹:像;还。 3.①受贿赂 土地 六国 前者 是后者的 ②六国 秦国 ③刺秦王 抗秦 4.①赵国曾经与秦国作战五次 ②他们(六国)的势力比秦弱 赤壁赋 一.1.C 2.(1)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2)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尽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3.D 促织 1.B 2. D 3.D 4.C 5.直-值 裁-才 有-又 翼-翌 而-尔 6.B ①⑤⑥名词-动词,②③⑩名词作状语,④形容词-动词,⑦⑨意动用法,⑧使动用法 7.(1)B (2)D (3)D 8.(1)成名从黄昏到天明,一直没合眼,天亮以后,还直挺挺地躺着愁个没完。 (2)不到几年,有了百顷田,楼阁万间,牛羊各千头。一出门,穿的裘皮,驾的马车超过世家子弟。 齐桓晋文之事 1.B 2.D 3.D 4.B 5.C 6.D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一.1.(1)南腔北调集 1993 2 7─8 鲁迅 1931 2 7 柔石 白莽 冯铿 胡也频 李伟森 (2)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2.(1)b (2)c (3)c 3.A 二.(1)√ (2)× (3)√ (4)× 三.(1)C (2)D (3)懂得了国民党反动派与司马氏时一样,政治极端黑暗腐朽,人们没有言论自由,偶有不慎都会引来杀身之祸。这是向子期《思旧赋》“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的隐含原因。 (4)C (5)B (6)B 咬文嚼字 (1)D (2)C (3)指出要重视思想和情感的需要。 (4)文字的增删会使意味不同 我的空中楼阁 一1.(1)静、小巧、别致出色 (2)是由于树阴覆盖在小屋上,为小屋平添一番韵味。 2.远处 轻灵而自由 3.D 二.4. C 5. B 6. D 7. D 8. 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祝福 一、1.C(A项“窈”正音应为yǎo,B项炮烙的“烙”正音应为luò,D项“踝”正音应为huái) 2. D(D项“着”同为zhuó,A项“中看”的“中”音zhōng,其余为zhòng,B项“简称”、“称道”、“自称”音同为chēng,“称职”的“称”音为chèn,C项“巷道”的“巷”音为hàng余读xiàng) 3. B(“歆享”的“歆”这里指神享用祭品) 4. B(A项“宏”应为“洪”,“磨”应为“摩”;C项“鬼”应为“诡”;D项“拙”应为“绌”) 二、1. D(这句话分别介绍了祥林嫂的婆婆、小叔子、丈夫的一些情况,呈并列关系,应用分号隔开,最后一句是总结,所以前边用冒号) 2. C 3. B(A项“究竟”意为结果、原委,CD项的“究竟”用在问句里表追究) 4. C(在这段话里,卫老婆子先表白自己上当,②⑥③句是这层意思,⑦⑤①句又向鲁四老爷和四婶道对不起④句表明自己要如何折罪。) 5. B(由选项的主要区别处“聊”、“生”、“即使”比较、分析判断) 三、A 四、1.①D(联系前文看,祥林嫂给用什么堵住了,不是凭视觉看到而是靠听觉感受,所以当选D项) ②B(因为是“窥探舱里,不很分明,所以不是“真”、“确”,也不是表估计的“怕”。) 2. B(鲁四老爷是站在维护他自家尊严和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上说这句话的) 3. A(联系下文四婶的话,便不难理解)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