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二中高一语文试题(必修四)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48分) 一、语言知识(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敕(chì)造 懵(měng)懂 錾(zhàn)银 人烟阜(fù)盛 B.盥(guàn)洗 面靥(yàn) 囹圄(lǐngyǔ) 敛声屏(píng)气 C.涔(cén)涔 缧绁(xiè) 倜傥(tìtǎng) 恣(zì)意践踏 D.愠(yùn)色 宫绦(tāo) 纨绔(kuà) 放诞(dàn)无礼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矗立(chù) 蔑视(miè) 颓坯(pǐ) 运筹帷幄(wò) B.跫音(qióng) 骨髓(suǐ) 困厄(è) 强颜欢笑(qiǎng) C.竹篁(huáng) 槛阱(jiòn) 涎(yán)皮 命运多舛(chuǎn) D.懵懂(měng) 妃嫔(pín) 忖度(cǔn) 鼎铛玉石(dāng)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厮认 珠玑 甬路 雕梁画栋 B.影璧 抱怨 杜撰 轩俊壮丽 C.署光 贤惠 震撼 无济于世 D.烦燥 藐视 赋与 名副其实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潦倒 厮混 陷阱 名副其实 B.放诞 苍桑 亘古 荒谬绝伦 C.摩挲 迥然 逻缉 稍纵既逝 D.撕打 深邃 隽永 钩心斗角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B.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D.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体面庞虽怯弱(形容体质虚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 B.恨(遗憾)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显露)于后世也。 C.今卿(古代皇帝对臣民的称呼)教以推贤进士,无乃(表示委婉的反问,岂不是,未免)与仆私心剌谬乎? D.惠等哭,舆(本义是车子,在这里是名词用作状语,用车子)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逮捕拘禁)张胜。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B.国务院纠风办在全国纠风工作会议上表示,监督检查决不能走马观花,搞形式主义,更不能劳民伤财。 C.一些网友认为,田亮虽然为我国的跳水事业做过贡献,但被冠以“民族英雄”的称号未免有些言过其实。 D.上天是公平的,只给每人一次机会,任你摆布,看你是否愿意珍惜喽!要记得一句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奥巴马上台后,美国先后对伊朗和古巴政策作出了表态,但唯独回避了对朝政策。美国的“傲慢”姿态未免让朝鲜认为奥巴马仍在执行“没有布什的布什政策”。 B.中国的经济也不能脱离全世界的经济来看,全世界的经济都危机了,就中国的经济能够发展,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中国经济和全世界经济是千头万绪的联系。 C.索马里政府总理沙马科16日称,他已经掌握了很多海盗头子的下落,并希望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共享上述信息,采取各种措施清除这些“害群之马”。 D. 历时四年拍摄的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南京!南京!》,分别从中国军人陆剑雄、教会女教师姜淑云和日本军官角川三个人的视角,再现了那场耸人听闻的人间灾难。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今天(17日)起至20日,我国黄淮及其以南地区将正出现今年以来最大范围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的过程雨量可超过100毫米。 B.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一方面要学习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要迈出改革创新的步伐,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C.根据2009年3月的才情数据显示来看,全国竞争最为激烈的十大行业中,计算机软件行业位居第一位,平均有76人竞争该行业同一职位。 D.随着入世和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作为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上海会受到世界经济的挑战,在文化领域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二、文言文课内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出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 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会:一定会。 B.惜其不成 惜:痛惜。 C.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无乃……乎:恐怕……吧。 D.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忽忽:恍恍惚惚,心思不定的样子。 1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B.则仆偿前辱之责 C.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D.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仆以口语遭此祸。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B.然此可为智者道 教以慎接于物,推贤进士为务 C.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D.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三、文言文课外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讬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 度:估量。 B.至秦,会庄襄王卒 会:恰巧赶上。 C.诸侯复强,相聚约从 从:跟从,随从。 D.会韩人郑国来间秦 间:离间。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故诟莫大于卑贱 ②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B.①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①昔者秦穆公之霸 ②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D.①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够表明李斯“西说秦王”和“亦在逐中”的原因的一组是( ) A.①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 ②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B.①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②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 C.①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 ②斯乃上《谏逐客书》 D.①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 ②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在郡里当小吏的时候,看到厕鼠和仓鼠的不同境况,感悟到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 B.李斯跟随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听了荀子不可错过机遇的教导后,就西行到秦国去,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就先充当了吕不韦的舍人。 C.李斯认为,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贫穷,但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困的环境之中,不要非难社会、妄图功名利禄,要与世无争。 D.李斯建议秦王在秦国乘胜奴役诸侯已经六代的情况下,扫平诸侯,成就帝业,使天下统一,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任命他做丞相。 第Ⅱ卷(共102分) 四、文言解释(17分)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解释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指出标有 的句子的句式特点。(5分)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 (封:     礼:    ) 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句式特点: 日: 以: ) 五、背诵默写(12分)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 (苏洵《六国论》) 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 ⑶云霄雨霁,彩彻区明。 , 。(王勃《腾王阁序》) ⑷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三百篇,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⑸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明其著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⑹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曹雪芹用《西江月》二词似贬实褒、寓褒于贬地揭示了贾宝玉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愚顽怕读文章。__________________,那管世人诽谤!” 六、语言表达(6分) 20.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3分) ①我乐坏了,答应她一定安静地坐在那里,等她回去把饭拿来。 ②但在我们回家的路上,天气变得闷热起来,好几次我们不得不在路旁的树下小憩。 ③树枝茂盛又好攀登,莎莉文老师用手一托,我就上了树,找个枝杈坐了下来。 ④那是一个明朗的清晨,我和莎莉文老师散步到一个较远的地方。 ⑤树上真是凉快舒畅,于是莎莉文老师提议就在这儿吃午餐。 ⑥最后一次歇息在离家不远的一棵野樱桃树下。 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以“执著”为话题写三句话。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3题。(7分) 她离我们很近 李佩甫 那是中午的时候,在一个聚会上,朋友来迟了,很惭愧的样子,一进门就试探说:我能不能喝一点酒?我想喝点酒。 他说,砰地一声,巨响。 阳光照在窗玻璃上,照出一片灿烂的暖意。他背对着窗子,神色迷离,说,就在我眼前,扣子都崩飞了,打烂了一扇玻璃。 我问,刚刚么?他说就刚才,就那栋楼,离我们很近。 他抿了一口酒,说我想不明白,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她丈夫跟我是一个单位的,她人很好。个高高的,长得很漂亮,人也很能干,处处要强。她才搬家不久,住160平方米的房子,装修豪华,家里不缺吃不缺穿的。就在不久前,她还刚升了职,是副总,单位还奖励了她一辆车,沃尔沃,高高兴兴的。没有任何迹象,没有一点征兆,一切都很正常。突然,来了这么一出。 早年呢?我说。 早年也没什么,早年是一阳光女孩。那时候她父母都是地一级的干部,幼儿园长大,上的都是重点学校,后来上大学,一路顺风顺水……你没见过她,很好一人儿,很有品位。我就纳了闷了,她什么都不缺,你说,她还想什么? 是不是夫妻感情?我说。 他说,没有啊。两人很好啊。都大学毕业……谁知道呢?前一天,有人还见他两口子拉着手逛商场呢,亲亲密密的,笑着跟人打招呼。转过脸来,就成了这样子。 那为什么?我说。 他说:谁知道呢。问遍了,都不知道,没有人知道。 他又抿了一口酒,喃喃说,单一的年代吧,我们渴望丰富。如今社会生活多元了,我们又向往纯粹。可单一了,必然纯粹,却又容易导致极端;多元了,必然丰富,却又容易走向混乱。怎么说好呢? 我说,没准,她是有病吧? 他说,谁有病?也许都有病,可你看不出来。在出事的前一分钟,她还好好的。上班了,打了开水,泡了一杯茶,抿了两口……谁能想到,她会突然跑上九楼,噗一声,跳下去,碎成了一摊地图。 他又说,如果有病,那也是一种心理疾病。经过了物质匮乏的年代之后,我们也开始“享受”心理疾病了。看来,过程是不可超越的,当我们走过了一个阶段之后,当我们开始享受精神生活的时候,却又不知道该往何处去。 他说,到了一个坎上了,好好活吧,保重。尔后他又说,吃饭吧,吃饭。 于是,我们大口吃肉、吃米……吃着,他喃喃说:就那栋楼,离我们很近。 (选自《文化博览》2007年第12期) 22.第三段中“阳光照在窗玻璃上,照出一片灿烂的暖意”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小说的标题“她离我们很近”有什么含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请以“感悟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 提示:“感悟自然”这一话题是相当宽泛的。读罢材料,令我们神驰遐想的空间十分广阔。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两点来思考:一是“化概念为万象”。就是说,要让“大自然”变成可触可感的万千形象,奔涌到你的眼底。二是“万象之中取一”。这里的“取”,关键在于“悟”。要让大自然与自己的心灵碰撞,撞击出思想的火花。就是说,要有较深的内涵,正如古人所说的“意高则文胜”。总之,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心与大自然沟通,用真情去拥抱大自然,就会“在细微处显出才华”(老舍语),就会写出独特的感悟。当然,所“悟”的面不能过大,大则漫无边际,或浮光掠影,而要角度小而集中,有意蕴。 武城二中高一语文试题(必修四) 1.C(A.錾zàn;B.靥yè,屏bǐng;D.绔kù) 2.B(A项中的“矗”应为“zhù”,C.项中的“涎”应为“xián”,D. “铛”应为“chēng”) 3.A(B.璧—壁,俊—峻;C.署—曙,世—事;D.燥—躁,与—予) 4.A.(B.苍—沧;C.缉—辑,既—即;D.撕—厮) 5.D(A形容,古义是“外貌、模样”,今义是指“对事物特征和性质的描述”;B勤勤恳恳,古义是“诚挚恳切”,今义是“勤劳而踏实”;C发愤,古义是“抒发愤懑”,今义是“决心努力”;D若有所亡,古今义同,都是“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 6.B(A态度,言行举止所表现的神态;C卿,敬称,您;D舆,名词活用作动词,用车子拉) 7.A(A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范围内活动;B走马观花,形容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只是粗略地观察,比喻被表面现象所迷惑;C言过其实,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D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8.C(A项中的“未免”应改为“难免”,“难免”是指客观上免不了,难以避免,“未免”多表示委婉否定,含有不赞成之意。B项中的“千头万绪”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应改为“千丝万缕”。D项中的“耸人听闻”是指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应该为“惨绝人寰”,形容惨痛到了极点,世上少有。) 9.D.(A项中的“将”与“正”自相矛盾;B项搭配不当,应为“学习西方国家的经验,汲取他们的教训”;C项属句式杂糅,应删掉“来看”。) 10.A(会:恰好、正好) 11.D(A.失通佚 B.责通债 C.曷通何) 12.C(虽:即使,A.以,介词,因为;连词,而,表修饰B.为:介词,对、向;动词,作为;D.通:通晓;抒发) 13.C(“从”通“纵”,合纵) 14.D(D项①②相同,都是介词,意为“凭借”。A项①句中的“于”是介词,表示比较;②句中的“于”是介词,意为“在”。B项①句中的“为”是动词,意为“成为,做”;②句中的“为”是介词,意为“替、给”。C项①句中的“者”是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②句中的“者”是代词,意为“……的人”。) 15.D 16.A(B项“听了荀子不可错过机遇的教导后”错,C项“要与世无争”错,D项“任命他做丞相”是后来的事。) 17.⑴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⑵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它。 ⑶我之所以暗暗地忍受,苟活偷生,关在粪土般污秽的监狱里而不肯去死,就因为抱恨自己心中还有未实现的理想,如果在屈辱中死去,我的文章才华就不能流传于后世了。 18.(封:封赏。礼:名词用作动词,礼遇。) (句式特点:被动句。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以:以致。) 19.⑴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⑵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⑷樯橹灰飞烟灭 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⑸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⑹潦倒不通世务 行为偏僻性乖张 20.④②⑥③⑤① 21.参考答案:有了执著,生命旅程的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有了执著,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有了执著,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园的鲜花。 22.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是在阳光灿烂的时刻。②渲染一种带有暖意的氛围,与“她”自杀的故事形成对比,烘托出故事的悲剧色彩。 23.①“她”是“他”同事的妻子,“她”自杀的时间是“刚刚”,地点是“就那栋楼”,的确“离我们很近”,这件事有强烈的时效性、现实感;②仔细品味,“她”就是此时、此地我们生活当中的一员,甚或是我们自己:物质生活富裕之后,无法回避地面对精神生活的困惑。③“她离我们很近”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追求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建构精神家园已是迫在眉睫。 欣赏: 1、这篇小说的构思很有特点,说说这篇小说在构思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样构思有什么好处?本文采用设置悬念法。小说一开始就写到“砰地一声,巨响”“扣子都崩飞了,打烂了一扇玻璃”,让读者自然产生疑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交代出原来是“她”跳楼自杀了。这不禁又令人顿生疑团:“她”为什么自杀?下文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逐一排除了“物质生活”“社会地位”“早年”“夫妻感情”等种种原因,使人恍然大悟:原来是“心理疾病”。这种写法层层设置疑团,吸引读者急欲探求事情的原委,让读者在急切期待的阅读心理过程中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享受。 2、简要概括小说中“她”的形象特点。“她”早年家庭条件优越,学业有成。婚后夫妻感情和谐,物质生活富裕,事业前程似锦。但是心理极度脆弱,精神生活贫乏。 24.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于是李斯就跟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想西行到秦国去。在临行之前,向荀子辞行说:“我听说一个人若遇到机会,千万不可松懈错过。如今各诸侯国都争取时机,游说之士掌握实权。现在秦王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平民出身的政治活动家和游说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好时机。地位卑贱,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就如同禽兽一般,只等看到现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长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强直立行走。所以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悲哀莫过于贫穷。长期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困的环境之中,却还要非难社会、厌恶功名利禄,标谤自己与世无争,这不是士子的本愿。所以我就要到西方去游说秦王了。”到秦国之后,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李斯就请求充当秦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郎官。这样就使得李斯有游说的机会,他对秦王说:“平庸的人往往失去时机,而成大功业的人就在于他能利用机会并能下狠心。从前秦穆公虽称霸天下,但最终没有东进吞并山东六国,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诸侯的人数还多,周朝的德望也没有衰落,因此五霸交替兴起,相继推尊周朝。自从秦孝公以来,周朝卑弱衰微,诸侯之间互相兼并,函谷关以东地区化为六国,秦国乘胜奴役诸侯已经六代。现如今诸侯服从秦国就如同郡县服从朝廷一样。以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明,就象扫除灶上的灰尘一样,足以扫平诸侯,成就帝业,使天下统一,这是万世难逢的一个最好时机。倘若现在懈怠而不抓紧此事的话,等到诸侯再强盛起来,又订立合纵的盟约,虽然有黄帝一样的贤明,也不能吞并它们了。”秦始皇就任命李斯为长史,听从了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各国游说。对各国能收买的著名人物,就多送礼物加以收买;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把他们杀掉。这些都是离间诸侯国君臣关系的计策,接着,秦王就派良将随后攻打。秦王任命李斯为客卿。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族和大臣们都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以离间秦国而已,请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计划好的要驱逐的客卿之列。于是李斯就上了《谏逐客书》,于是,秦王就废除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终于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于统一了天下,尊称国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并拆平了各国郡县的城墙,销毁了各地的武器,表示不再使用。使秦国没有一寸分封的土地,也不立皇帝的儿子、兄弟为王,更不把功臣封为诸侯,以便使国家从此之后再也没有战争的祸患。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