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文学名著阅读和默写古代诗文 专题十二 文学名著阅读  经典素材 当你在内地生活久了,目睹一条条清澈河流被工业废水污染,一片片森林被砍伐殆尽,人类入侵所有海洋使得鲸鱼们涌到海滩自杀……当你听到耕地以惊人的速度沙漠化,许多物种永远消失,你绝望透顶,你觉得自然是如此脆弱,人类世界这样轻易地就摧毁它占有它,地球毫无希望了。这时,你走上青藏高原,就会获得一份崭新的感觉,那高原以它自己独有的方式隆升着,它博大、莽苍、遒劲,什么也奈何不了,人类的侵占意识开拓意识只能贴近它,却不能征服它。我知道高原上有许多城市,但更多的是地貌原始的广阔土地和一座座人类难以逾越的雪山。 ——节选自庞天舒《拜谒高原》 点评赏析 由于人类物质文明的迅猛发展,人们物欲追求的迅速膨胀,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灾难。这时,如果你走上青藏高原,情境、心境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真心希望青藏高原永远是人类物欲不能征服的一方净土。  真题在线 (2011·江西高考)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格特漂亮的小女儿被人用一个独眼、驼背、长着罗圈腿的小怪物换走了。她伤心过度,将自己封闭在一间叫“老鼠洞”的小屋里,成了隐修女。(《巴黎圣母院》) B.高老太爷临终前原谅了觉民的逃婚行为,他让觉慧把觉民找回来,并亲口告诉觉民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以后好好读书,扬名显亲。(《家》) C.贾宝玉在经历了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又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终于心灰意冷,斩断尘缘出家做了和尚。(《红楼梦》) D.孙权听从谋臣的建议,谎称国太病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让刘备拿荆州来换阿斗。孙夫人携阿斗离去时,被赵云、张飞截下,留下阿斗,只放回了孙夫人。(《三国演义》) 命题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而文学名著作为整本的书,常常有着一般文章所没有的深厚内涵和复杂结构,对考生的阅读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考生阅读文学名著时,须要调动各种阅读技巧和知识积累,对其进行整体的把握和思考。引导考生课外阅读,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有助于培养考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像《三国演义》《红楼梦》《大卫·科波菲尔》《巴黎圣母院》等文学名著,本身就是一种崇尚真善美的理想的艺术,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启迪人生,熏陶品德,塑造和净化心灵。阅读文学名著不仅可以使考生接受情感和人格的陶冶,还可以锻炼考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2011年江西《考试说明》和2011年高考江西卷可以知道,高考江西卷的文学名著阅读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考生应在复习备考时给予重视。 高三学生学习紧张,时间紧迫,大量阅读文学名著是不现实的。在此,笔者给出以下复习文学名著阅读的建议,供广大考生参考: 1.考生可以在平时多留意一些名著改编成的电影或电视剧,以便于快速了解故事情节。如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三国演义》以及电影《大卫·科波菲尔》等。 2.考生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料,阅读文学名著的导读材料,对某一文学名著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理出线索,从而有效记忆和掌握。 3.考生应做一定量的练习题,并对常见错误进行归类分析。  文学名著阅读是江西卷2011年新增加的考点与题型。2011年江西《考试说明》中对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要求是“了解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力层级为A,属于识记层次。 就能力层级的定位看,考查文学名著阅读,目的是检测考生是否完成教材所推荐的名著阅读以及能否对所列名著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其命题的指导原则与其他考点一样,是“回归教材,回归语文能力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 就考试内容来看,“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包括了名著阅读的两项基本内容:主要情节(含重要事件、重要细节、事件涉及的人物、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先后顺序)与主要人物(含人物性格、人物命运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就名著数量看,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1~5册的“名著导读”栏目,其中共列出了10部名著,2011年江西《考试说明》从中划定了8部作为当年考查的范围。这8部名著是《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三国演义》《堂吉诃德》。必修4中的《莎士比亚戏剧》和《谈美》被排除在外。 就考查题型与赋分情况看,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四选一,“选择正确的一项”或者“选择不正确的一项”,赋分为3分。 在《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中,文学名著题的例题如下: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其中暗示了迎春的悲惨命运。 B.巴金的《家》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历史,写它必然地走上崩溃的路,走到了它自己亲手掘成的墓穴。其中写了一个幼稚而大胆的旧礼教的叛徒——觉慧。 C.《三国演义》写赤壁之战中,曹操败走华容道,脱险后到达南郡,突然大哭,说如果荀彧在,决不会遭此大败。这是曹操在痛骂诸谋士无能。 D.隐修女认出爱斯梅拉达就是她多年前丢失的女儿,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官兵抓去,又无力挽救女儿。最后,她咬住刽子手的手,官兵把她使劲一推,她的头重重地撞在石板地上,死了。(《巴黎圣母院》) 本题考查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错误项涉及同类人物形象的辨认。本题的C项为错误项,涉及的两个人物——荀彧、郭嘉,均为曹操的重要谋士。两人的相关情节简介如下: 荀彧字文若,荀攸的侄子,从小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先为袁绍谋士,后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他曾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三座城池。吕布败走后,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多次推荐优秀人才如郭嘉等给曹操,更得曹操敬重。后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犹豫不决的曹操终于下定决心去抗击势力强大的袁绍。官渡之战时他的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使曹操得以击败袁绍统一中原。建安17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对,遭曹操忌恨,曹操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由于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荀彧又愁又怕,在寿春病亡。 郭嘉字奉孝,先在当时实力最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发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遂受荀彧推荐,归向曹操。曹操初见郭嘉,与他议论天下大事,询问攻打袁绍的方针策略。郭嘉胸有成竹,侃侃而谈,将曹操与袁绍作了充分对比,认为曹有十胜而袁有十败。曹操对郭嘉的分析十分满意,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后在曹操进攻吕布,击败刘备,征伐袁谭、袁尚的战争中,屡出奇策。但在平定乌桓后的撤军途中,郭嘉患病而死,年仅38岁。曹操无限惋惜,亲自吊唁:“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建安13年,曹操在赤壁被孙刘联军击败后,无限感慨地说:“郭奉孝在,必不使孤至此。” 因此,本题C项“荀彧”应为“郭嘉”。曹操大哭后说的应是“如果郭奉孝在”,而不是“如果荀彧在”。这道题考得极细,说明做名著阅读题时要非常认真、细致,尤其是对于同类人物,不可混淆。B、C两项来源于2008年江苏卷,D项来源于2010年福建卷。其命题的思路仍然是“回归教材,回归语文能力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力图用高考“指挥棒”引导高中生关注名著、阅读名著,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2011年,江西语文高考试卷中设置的文学名著题,带有一定的尝试与拓荒的性质,显然是借鉴了福建和江苏两省的做法。所不同的是,江西卷只以四选一的客观选择题形式出现,而不是福建和江苏两省的五选二形式,且没有简答题,难度大大降低了。 【例1】下列对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提出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门亲事。觉民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甚至不惜顶撞高老太爷而离家出走。他给大哥的信中明确表达了不妥协的立场。最后,临终前的高老太爷只好答应取消婚约。(《家》) B.宝玉挨打,被抬回怡红院。宝玉恍惚听到悲泣之声,看是黛玉,又心疼她暑天跑来看他。而黛玉万般言语无从说出,只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表达了无限感情。(《红楼梦》) C.当爱斯梅拉达跪在圣母院门前执行忏悔仪式之后,卫队长弗比斯把爱斯梅拉达救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爱斯梅拉达,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巴黎圣母院》) D.刘备讨伐东吴,兵败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他把诸葛亮召来,对他说: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儿子刘禅若可辅佐就辅佐他,如其不才,可取代之。诸葛亮泣拜表示要“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三国演义》) 名师指津本题考查了解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能力。错误项为C项,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确认,“卫队长弗比斯把爱斯梅拉达救了出来”错,救爱斯梅拉达的是卡西莫多。 答案:C 【例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弗罗洛得知弗比斯将要与爱斯梅拉达幽会,就身穿黑衣,跟踪这对年轻人,直到他们幽会的小旅店。他先是藏在阁楼里,然后手握着一把匕首破门而入,把匕首往弗比斯的胸膛插进去,鲜血四溅。(《巴黎圣母院》) B.堂吉诃德把风车当做巨人,把风车的翅翼看成是巨人的胳膊,要向前厮杀。当他向第一架风车扑去时,刚好一阵风吹来,把他从风车上摔了出去。亏得桑丘上来搀扶,他才爬起来。当天,他们在林子里度过倒霉的一夜。(《堂吉诃德》) C.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红楼梦》) D.“好,你的‘无抵抗主义,又来了。我想你不如规规矩矩地去做一个基督徒。人家打你左脸,就马上把右脸也送上去……”这段文字是觉慧怒责大哥觉新的话。因为和鸣凤在梅园互诉衷肠,觉慧遭爷爷斥责,又见大哥唯唯诺诺,劝他听爷爷的话,不禁愤愤地骂起来,好像要把他在祖父那里受到的气向觉新发泄。(《家》) 名师指津此题对名著情节与人物的考查也极为细致。D项“因为和鸣凤在梅园互诉衷肠”错,选项中列举的“这段文字”,是觉慧因为参加学生请愿活动被爷爷斥责,又见大哥唯唯诺诺,不禁愤愤地骂起来的话。 答案:D  名著的阅读和教学是中学师生难以突破的瓶颈。要想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化这些名著是不可能的。但具体到高考名著阅读这一考点来说,考生在复习时还是有章可循的。这里提出几点复习建议: 一、关注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作品 “回归语文能力本位,回归语文教材,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是江西省语文高考的命题特色,既体现了对中学语文教学切实而积极的引导功能,也体现了高考命题的选拔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导向性。命题组认为,一次成功的命题不但体现在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较强的选拔功能,更体现在它对基础教育所具备的正面的导向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后者显得更为重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名著阅读题的考查极有可能自课本中的诗句、文章延伸开来,辐射到传统的经典文化,从而使高考和高中的常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二、了解考查范围,熟悉作品内容 一般地说,名著阅读题的命题范围不会超出《考试说明》的规定。江西省2010年高考语文“文学名著与文化经典”题的考试范围,主要是《考试说明》中推荐的课外阅读的作品。它们分别是《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三国演义》《堂吉诃德》。 考生复习时要对文学名著的内容有所了解,包括作者、故事梗概、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及有关情节(事件)、主要艺术特色等。此外,考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碰到特别欣赏或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在作品中画出。因此,考生有必要掌握几种勾画符号。常见的勾画符号主要有以下几种:(1)着重号。用在作品中须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的词句下面。(2)方框。考生可用它画出作品中的生字、难词。(3)直线。考生可用它画出作品中的难懂语句。(4)波浪线。考生可用它画出作品中精辟的语句等。考生不管使用哪种勾画符号,都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一种勾画符号代表的意思要全书一致;二是所读之书必须是自己的,切不可在别人的书上乱涂乱画。 三、把握拟题角度,了解命题特点 名著阅读题多从检测考生对具体名著的作者、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内容理解、阅读感受等角度拟题,又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对考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测。 四、明确答题策略,掌握解题技巧 名著阅读题要答好,考生必须明确如下几个答题策略: 1.注意对名著主要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比如,积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计用空城等情节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精神等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解题时依据积累的知识很好地回答有关问题。 2.注意审清题目。不管是要求评价人物还是概括主要内容、思想意义或语言特点,绝不能有半点儿含糊。 随着江西省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展开,新教材中文学名著的比例明显加大。未来几年,对文学名著的考查依然是语文高考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对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了解得还不是很清楚,这反映出学生的课外文学名著阅读还只是囫囵吞枣式的。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化经典,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文化经典内涵的理解,对课外文学名著的阅读指导要跟上试卷发展的要求,除了把握大情节、大主旨、大人物关系外,还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分析与鉴赏技巧,尤其要提高他们对作品细节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答案与解析 真题热身体验 真题在线 C 解析:本题侧重于考查对名著的某一情节的了解。解答本题,考生一定要熟记名著内容,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典型情节。贾宝玉出家做和尚的原因不包括“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高鹗《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中贾宝玉科考是“中举”,而不是“失败”。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