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默写古代诗文  经典素材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节选自萧萧《灯火》 点评赏析 人间并不缺乏诗意,更不缺乏温情。本文借对深夜灯光下“一老一少”守夜情境的描述,极富感情地表现出人间的温情与挚爱。真挚情感,在于点滴之间,的确是这样。  真题在线 1.(2011·江西高考)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1)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_?越陌度阡,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2)______________,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 (李密《陈情表》) (3)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_____。湖月照我影,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巫山巫峡气萧森。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2.(2010·江西高考)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1)小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与__________,并列称为小说的“四大家族”。玛蒂尔德是小说《__________》中的女主人公。 (2)岂曰无衣?____________。王于兴师,____________,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3)《离骚》中屈原自述出生年月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5)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命题分析 2011年高考江西卷默写的内容都是出自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章和段落,而且均匀地分布在各个模块中,既有必修模块,也涵盖选修模块。例如:《短歌行》出自必修2,《陈情表》出自必修5,《梦游天姥吟留别》出自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秋兴八首〉其一》出自必修3,《醉花阴》出自必修4。默写的内容紧扣课本,目的是考查学生背诵的准确性、广泛性和书写的正确性,从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从命题角度来看,有以下特征: 1.从考查范围看,只考课内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章和段落,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读熟、读好、读透名家名篇,也从备考的角度减轻考生的背诵压力,实现回归教材、精读教材的课程目的。 2.从考查内容看,最鲜明的特点是默写考查的重点不限于名句,在命题者的眼中只有名篇没有名句,凡是课文要求背诵的内容都是考试的重点。命题者的意图很明确,就是不允许学生投机取巧,只背名句,从而忽视文章的大部分内容。 3.从考查题材看,默写内容题材多样,篇幅有长有短。内容大致是散文一篇,诗歌四篇。江西省从自主命题以来,一般都是采用三首诗歌和一篇散文的形式,2011年取消文学常识,增加一首诗歌。诗歌体裁涵盖了高中学习的各种诗歌体裁:乐府诗、古风、律诗、词。  一、默写常见的几种错误 (一)因字音相同或相近而出错 1.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误将“暮”写成“木”)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误将“作”写成“做”) 3.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误将“泻”写成“泄”)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误将“犹”写成“尤”) (二)因字形相近而出错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误将“清”写成“青”)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误将“纱”写成“沙”)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误将“徙”写成“徒”) (三)因习惯语序干扰而出错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误将“沃若”写成“若沃”)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误将“次第”写成“第次”) (四)因把通假字写成本字而出错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误将“知”写成“智”)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误将“颁”写成“斑”) 此外下面三种情况也常出现在考场中: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漏字。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可能做完其他题后又会突然回忆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要包括引导句在内作“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发现并纠正。 【例1】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2)山原旷其盈视,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3)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4)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5)______________,望美人兮天一方。 (苏轼《赤壁赋》) (6)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 (屈原《湘夫人》) (7)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答案:(1)风萧萧兮易水寒 (2)川泽纡其骇瞩 (3)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4)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 (5)渺渺兮予怀 (6)洞庭波兮木叶下 (7)乐夫天命复奚疑 【例2】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2)______________,枉用相存。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 (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4)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 (《论语》)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 (《孟子》) 答案:(1)暧暧远人村 (2)越陌度阡 契阔谈讠燕 (3)别有幽愁暗恨生 (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休说鲈鱼堪脍 (6)凌万顷之茫然 (7)不悱不发 (8)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学生复习的时候,宜以中学课本名篇中的名句为主,采用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几年,高考趋向于考查高中课本中的名篇(不一定是名句)。 在复习和应试时还应注意: (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例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 以上三句中的“鬓”“羁”“壑”就极易写错,必须在复习中多写几遍,达到熟能生巧、强化记忆的目的。 (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这也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热点。复习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更知其义。 例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以上句子中,“幽”的意思是“隐藏的、隐蔽的”,容易由后面的“愁”想当然地写作“忧”,若联系后面与它对举的“暗恨”,理解了词义,就不会误写了;第二句中“粟”的意思是“小米”,理解了在这里是渺小的意思,就不会误写为“栗”了。 (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类词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例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以上句子中,“长”容易误写成“常”,“急”容易误写成“疾”。 (四)要留意具体环境 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第一句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就会把“始”写成“使”;第二句如果不知道“频烦”是多次地烦劳的话,就会把“烦”写成“繁”。 (五)要留心语句顺序 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一部分学生不知就里,往往观其大略,不认真,导致把语句顺序颠倒,白白丢了分。 例如: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上面的例句,稍不注意,就很可能写错顺序:“木石”写成“石木”,“行军用兵”写成“用兵行军”。 (六)要留意通假字 通假字虽和本字的意思一样,但在默写中,若把句中的通假字写成本字,也属于误写,是不能得分的。 例如:俨(严)骖马非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以上两例中,在默写时,不能误写成括号中的本字。 答案与解析 真题热身体验 真题在线 1.(1)何时可掇 枉用相存 (2)既无伯叔 门衰祚薄 (3)一夜飞度镜湖月 送我至剡溪 (4)玉露凋伤枫树林 白帝城高急暮砧 (5)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2.(1)长篇小说 项链 (2)与子同裳 修我甲兵 (3)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4)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5)雕栏玉砌应犹在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