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一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经典素材
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季羡林《听雨》
点评赏析
静静地听雨,或许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古往今来有关“听雨”“品雨”“悟雨”的诗文数见不鲜。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先生通过用典、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将雨的情态和“听雨”所达到的“精神境界”融在这诗一般的文字中,可谓妙手天成,情趣无限。
真题在线
1.(2011·江西高考)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行伍(háng) 彳亍(chì)
着装(zháo) 少不更事(gēng)
B.造诣(yì) 校对(xiào)
珐琅(fà) 茕茕孑立(qióng)
C.蟊贼(máo) 弹劾(hé)
勖勉(xù) 鲜有所闻(xiān)
D.圭臬(niè) 肖像(xiào)
迤逦(yǐ) 咄咄逼人(duō)
2.(2010·江西高考)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绚(xuàn)丽 丰腴(yú)
倩(qiàn)影 乳臭(chòu)未干
B.赦(shè)免 嗜(shì)好
逡(qūn)巡 弱不禁(jīn)风
C.游说(shuì) 愤懑(mèn)
逶迤(yí) 不见经传(chuán)
D.泅(qiú)渡 坍圮(pǐ)
恐吓(xià) 否(pǐ)极泰来
命题分析
字音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江西自主命题以来,字音题的命题形式与命题思路相对稳定。命题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3分,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给出的加点字的读音,进行正误判断。考查范围主要包括《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规定的2 500个常用字和1 000个次常用字,选项中考查的字大多是教材里有注释的字,有因多音多义而误读的,有因形近而误读的,还有因形声字的声旁已经不能表其读音而误读的,覆盖面较广,干扰项的设置富于变化而又有针对性。分析近几年江西高考字音题,在命题趋势上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①考查的汉字大多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但也常误读的字,古代汉语中的异读字、使用率不高的生僻字及方言字等一般不会考查。②要求辨识读音的字一般放在具体语境中进行动态考查,且多放在词语中考查。③在考查类别上,重点是多音字、常见易读错音的字;近年考过的字一般不重复考查。④在题目设计上,试题难度适中,考生作答区分度较为明显。
字音题涉及字音都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不含方言读音、有争议的读音、古汉语读音。考查动态语言中的汉字读音,一般为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主要考查形声字、多音字、形近字、习惯性误读字等。误读类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声字的误读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有相当一部分形声字的声旁已不能准确表音了。如“哺(bǔ)育”“忏(chàn)悔”“瞠(chēng)目结舌”“魑(chī)魅(mèi)”“怆(chuàng)然”“刽(guì)子手”“掮(qián)客”“洗涮(shuàn)”“吮(shǔn)吸”“殄(tiǎn)灭”“戏谑(xuè)”等。
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声旁表读音通常有三种情况:①半边同音,即该字的声旁与本字拼音相同,如“殚”(“单”与“殚”读音都为dān)。②半边异音,即该字的声旁与本字拼音完全不同,如“凝”(“疑”读音为yí,“凝”读音为níng)、“填”(“真”读音为zhēn,“填”读音为tián)。③半边近音,即该字的声旁与本字拼音相近,或声母相同,如“抨”(“平”读音为píng,“抨”读音为pēng)、“锲”(“契”的读音为qì,“锲”的读音为qiè);或韵母相同,如“蹊”(“奚”的读音为xī,“蹊”的读音为qī)、“慎”(“真”的读音为zhēn,“慎”的读音为shèn)。其中半边近音最多,是考查的重点。
【例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坎坷 苛求 沉疴 百舸争流
B.踉跄 阆苑 稂莠 锒铛入狱
C.渎职 牛犊 黩武 买椟还珠
D.疔疮 盯梢 钉子 酩酊大醉
名师指津本题考查形声字读音的辨识。A项,加点字依次读kě,kē,kē,gě。B项,加点字依次读liàng,làng,láng,láng。D项,加点字依次读dīng,dīng,dīng,dǐng。C项,加点字都读dú。
答案:C
(二)多音字的误读
1.语体不同,读音不同。如“劲”,在书面语“劲敌、劲旅、强劲、疾风劲草”中读jìng,而在口语“有劲”中读jìn。“薄”在书面语“薄弱、微薄、鄙薄、日薄西山、薄暮、厚此薄彼”中都读bó,而在口语“这张纸很薄、薄饼、薄板”中读báo。“露”在书面语“露骨、露天、露头角、原形毕露”中读lù,而在口语“露丑、露一手、露马脚”中读lòu。因语体不同而导致读音不同的情况在多音字中占的比重很大,做题时要仔细辨别这个字是用在口语中还是书面语中,从而准确推断其读音。
2.词性不同,读音不同。如“粘”作形容词,如“粘稠、粘液”读nián;作动词,如“粘住、粘贴”读zhān。“难”作形容词,如“困难、难事、难看、难分难解”读nán;作名词表“灾难”义,或作动词表“质问”义,如“难友、难民、灾难、大难临头,非难、责难、问难”都读nàn。“创”作名词,如“创痛、创伤、创口”等读chuāng;作动词,如“首创、创办、创新、创举”等读chuàng。解题时,要先辨明词性,再判断其读音。
3.意思不同,读音不同。如“屏”,与“遮挡”义有关,如“屏风、屏蔽、屏障”读píng;与“抑止、除去”有关,如“屏住呼吸、屏退左右、屏除”等读bǐng。“供”与“供应”义有关,如“供养、供给、供销、供求、供电”等读gōng;与“上贡、案件”义有关,如“供品、供认、招供、供状、口供”都读gòng。“艾”作“尽、止”义,如“方兴未艾”读ài;作“悔恨”义,如“自怨自艾”读yì。这类多音字在现代汉语中所占比重也很大,解题时要快速推断词义,再以义定音。
4.因通假或古音流传,读音不同。如“图穷匕见”中“见”通“现“,故读xiàn;“辟邪”中“辟”通“避”,故读bì;“博闻强识”中“识”通“志”,故读zhì。“单于”中“单”因古音流传至今故仍读chán。这类字词不多,平时要注意收集整理并强记。
5.某些地名读音特殊。如“泌”是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在“泌阳”(表示地名)中读Bì,在“分泌”和“泌尿器”中读mì。另外表示地名的多音字还有柏(Bó)林、厦(Xià)门、秘(Bì)鲁等。
【例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投奔(bēn) 奔跑(bēn) 窥伺(sì) 伺候(cì)
B.列观(guàn) 观察(guān) 叨扰(tāo) 唠叨(dao)
C.他俩(liǎng) 伎俩(liǎng) 应届(yīng) 应用(yìng)
D.稽首(qǐ) 稽查(jī) 颤抖(zhàn) 颤栗(zhàn)
名师指津本题考查多音字读音的辨识。A项,“投奔”的“奔”读bèn。C项,“他俩”的“俩”读liǎ。D项,“颤抖”的“颤”读chàn。
答案:B
(三)形近字的误读
外形相近的字,叫形近字。形近字的读音有的相同,有的相近,有的完全不同。考试中常以此设错来考查考生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区分形近字不同读音的能力。形近字又分为两种情况:
1.笔画增损。这类形近字读音往往完全不同。解题时要仔细辨别其笔画,然后再确定读音。如“刺刺不休”中“刺”读cì,而不读“剌(là)”;“亳州”中“亳”读Bó,而不读“毫(háo)”;“脍炙人口”中“炙”读zhì,而不读“灸(jiǔ)”;“病入膏肓”中“肓”读huāng,而不读“盲(máng)”;“泠泠作响”中“泠”读líng,而不读“冷(lěng)”。
2.偏旁不同。这类形近字读音往往相同或相近。一般考试常考的是读音相近的词语。因为区别它们的读音有一定的难度。如“绚烂”的“绚”读“xuàn”,“瘦骨嶙峋”的“峋”读“xún”,而“殉职”的“殉”和“徇私”的“徇”都读“xùn”;“弹劾”的“劾”和“隔阂”的“阂”都读“hé”,“垓下之围”的“垓”和“言简意赅”的“赅”都读“gāi”。
对于形近字,应避免以一个字的读音去推断另一个字的读音,要注意区别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如己(jǐ)、已(yǐ)、巳(sì);崇(chónɡ)、祟(suì);菅(jiān)、管(ɡuǎn);赡(shàn)、瞻(zhān)等。又如“饮鸩止渴”中的“鸩”与“鸠占鹊巢”中的“鸠”形近而读音相去甚远。还有偃(yǎn)旗息鼓、揠(yà)苗助长、都江堰(yàn)中的“偃”“揠”“堰”也是如此。
【例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
A.跻身 侪辈 剂量 光风霁月
B.入殓 脸色 验证 横征暴敛
C.禅让 孤单 忌惮 殚精竭虑
D.悲怆 寒伧 创伤 沧海桑田
名师指津D项,加点字依次读chuàng,chen,chuāng,cāng。A项,加点字依次读jī,chái,jì,jì。B项,加点字依次读liàn,liǎn,yàn,liǎn。C项,加点字依次读shàn,dān,dàn,dān。
答案:D
(四)受方言影响而误读
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而全国有七大方言区,各方言区的语音与北方方言区别都比较大。故试题中常以此设错来考查考生是否受方言影响而误读。受方言影响而误读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1.声母误读:如“结束”中的“束”读shù,不读sù;“畸形”中的“畸”读jī,不读qí;“酝酿”中的“酿”读niàng,不读liàng。
2.声调误读:如“惩罚”中的“惩”读chéng,不读chěng;“绮丽”中的“绮”读qǐ,而不读qí;“召唤”中的“召”读zhào,而不读zhāo。
3.韵母误读:如“绵亘”中的“亘”读gèn,而不读gèng。
【例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啮噬(shì) 潜规则(qián)
不着边际(zháo) 装模作样(mú)
B.下载(zài) 顺口溜(liū)
返璞归真(pú) 浑水摸鱼(hún)
C.咯血(gē) 一场雨(cháng)
顺蔓摸瓜(wàn) 沁人心脾(pí)
D.弭谤(mǐ) 血淋淋(xiě)
叱咤风云(chà) 着手成春(zhuó)
名师指津A项,“不着边际”的“着”读zhuó,C项,“咯血”的“咯”读kǎ。D项,“叱咤风云”的“咤”读zhà。
答案:B
(五)统读字误读和生僻字误读
有些字原为多音字,后来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对一些字作了规定,由多音变为单音,这些字就称为统读字,如“呆”现在统读为dāi,此前的读音ái被废止。
生僻字是指出现频率相对较低的字,是较之于常用字来说的,如“盥洗”的“盥”字,因为出现频率较低,容易被误读。
【例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 )。
A.伫立(zhù) 挑剔(tī) 追溯(sù) 溘然长逝(hé)
B.福祉(zhǐ) 逾矩(jù) 庖厨(bào) 朝暾夕月(dūn)
C.饼铛(dānɡ) 整饬(chì) 绿林(lù) 拾级而上(shí)
D.对峙(zhì) 聒噪(ɡuō) 驰骋(chěnɡ) 怙恶不悛(jùn)
名师指津A项,“溘”读kè。B项,“矩”读jǔ,“庖”读páo,“暾”读tūn。C项,“饼铛”的“铛”读chēng,“拾级而上”的“拾”读shè。D项,“悛”读quān。
答案:C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测试能力层级为识记,“识记”指的是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识记字音不像其他考点那样可以“速成”,很少有什么特别的技巧。本考点的复习备考,应注重平时的积累,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学会归纳总结,老老实实地识记有关字词的读音。复习备考语音题大致应该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了解《汉语拼音方案》,注意复习范围。
《汉语拼音方案》是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基础,了解相关的内容和原则,复习就有据可依。复习范围集中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规定的2 500个常用字和1 000个次常用字。从历年高考试题内容来看,所选用的词语绝大部分出自课本。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应注重对教材的梳理总结,积累容易读错的字。这里所说的积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词语和语感积累。知识源于积累,语感也源于积累。与其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做题上,不如放在反复熟读那些容易读错、写错的词语上,同时把课本和读本中规定要掌握的词语实实在在地掌握住。二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就是能力的形成,做题的过程就是积累经验教训的过程。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中可以准备一本“错题笔记”,将那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汇集,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2.分类整理易读错字,使得记忆有序,记忆有本。
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汉字出现误读,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亦有规律可循。从高考对字音的考查情况来看,以形声字、多音字和形近字为重点。因此,在平时的复习当中,就应注意分类整理那些容易读错的字,按照一定的顺序来编排,使得字音记忆“有本可依”。
3.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复习中我们还要抓住重点中的重点,以“点”带面。如可以利用汉字的某些特点加强读音的辨识和记忆,如“粟”与“栗”,前者读“sù”,意思是米;后者读“lì”,是一种坚果。明确了此种方法,可以区别一大批“形近字”的读音。
4.根据汉字特点进行意义记忆。
拼音是记录语音的符号,如果只把它当做一种纯粹的符号来记忆,难度很大,但如果把它放入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词义联系起来,就会增强记忆效果。尤其是对一些多音多义字及难以认读的字,这样做效果更好。如“卡”字,在“发卡”“哨卡”等词中,其基本意思是“夹在中间,不能活动”或“扣留,阻挡”的意思,读“qiǎ”;其他意思则读“kǎ”。
5.在日常生活中积累。
除了上述几种具体的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在听说读写活动中,在查字典、词典的过程中,时时注意学习和运用普通话。多看或多听中央台的新闻节目,注意播音员的发音,平时说话和朗读时使用普通话,养成准确、规范的发音习惯,这对正确认识汉字读音是非常有效的。
语音识记的特点是面广量大、枯燥无味、容易混淆,所以要想在短时间内突击记忆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分类整理的基础上要重视平时的记忆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积少成多。尤其是对那些“难读字”的识记,必须反复强记,才能提高“识记字音”的能力。
答案与解析
真题热身体验
真题在线
1.D 解析:A项,“着装”的“着”读“zhuó”。B项,“校对”的“校”读“jiào”。C项,“鲜有所闻”的“鲜”读“xiǎn”。
2.B 解析:A项,“乳臭未干”的“臭”读“xiù”。C项,“不见经传”的“传”读“zhuàn”。D项,“恐吓”的“吓”读“h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