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学习计划二十六
一、字音天天读(多音多义字巧识记)
1.重:老师很重(zhòng)视这个问题,请重(chóng)说一遍。
2.率:他办事从不草率(shuài),效率(lǜ)一向很高。
3.空:有空(kòng)闲就好好读书,尽量少说空(kōng)话。
4.泊:小船漂泊(bó)在湖泊(pō)里。
5.朝:我朝(zhāo)气蓬勃朝(cháo)前走。
6.膀:膀(páng)胱炎会使人膀(pāng)肿吗?
7.校:上校(xiào)到校(jiào)场找人校(jiào)对材料。
8.强:小强(qiáng)很倔强(jiàng),做事别勉强(qiǎng)他。
9.塞(sài)外并不闭塞(sè),塞(sāi)子塞(sāi)不住漏洞。
10.辟:随意诬陷人搞封建复辟(bì)可不行,得辟(pì)谣。
11.倒:瓶子倒(dǎo)了,水倒(dào)了出来。
12.都:大都(dū名词)市的人口都(dōu副词)很多。
13.匙:汤匙(chí)、钥匙(shi)都放在桌子上。
14、澄:澄(dèng)清混水易,澄(chéng)清问题难。
15、扇:他拿着扇(shàn)子却扇(shān)不来风。
16、得:你得(děi必须)把心得(dé)体会写得(de)具体、详细些。
17、屏:他屏(bǐng)气凝神躲在屏(píng)风后面。
18、几:这几(jǐ)张茶几(jī)几(jī)乎都要散架了。
19、卷:考卷(juàn)被风卷(juǎn)起,飘落到了地上。
20、乐:教我们音乐(yuè)的老师姓乐(yuè),他乐(lè)于助人。
21、了:他了(liào)望半天,对地形早已了(liǎo)如指掌了(le)。
22、吭: 小李一声不吭(kēng),小王却引吭(háng)高歌。
23、粘:胶水不粘(nián)了,书页粘(zhān)不紧。
24、畜:畜(xù)牧场里牲畜(chù)多。
25.称:称(chèng同“秤”)杆的名称(chēng)、实物要相称(chèn)
26.弄:别在弄(lòng)堂再玩弄(nòng)小鸟。
27.俩:他兄弟俩(liǎ)耍猴的伎俩(liǎng)不过如此。
28.露:小杨刚一露(lòu)头,就暴露(lù)了目标。
29、扒:他扒(bā)下皮鞋,就去追扒(pá)手。
30、散:我收集的材料散(sàn)失了,散(sǎn)文没法写了。
31、数:两岁能数(shǔ)数(shù)的小孩已数(shùo)见不鲜了。
32、参:人参(shēn)苗长得参(cēn)差不齐,还让人参(ān)观吗。
33、会:今天召开的会(kuài)计工作会(huì)议一会(huì)儿就要结束了。
34、簸:他用簸(bò)箕簸(bǒ)米。
35、吓:敌人的恐吓(hè)吓(xià)不倒他。
36、胖:肥胖(pàng)并不都是因为心宽体胖(pán),而是缺少锻炼。
37、耙:你用犁耙(bà)耙(bà)地,我用钉耙(pá)耙(pá)草。
38、伺:边伺(cì)候他边窥伺(sì)动静。
39、好:好(hào)逸恶劳、好(hào)为人师的做法都不好(hǎo)。
40、咳:咳(hāī)!你怎么又咳(ké)起来了?
41、处:教务处(chù)正在处(chǔ)理这个问题。
42、囤:大囤(dùn)、小囤(dùn),都囤(tún)满了粮食。
43、缝:这台缝(féng)纫机的台板有裂缝(fèng)。
二、字形天天记
银样镴枪头 人间重晚晴 为人所不齿 图穷匕首见 时势造英雄 无立锥之地
温良恭俭让 海上生明月 铁杵磨成针 物以稀为贵 真金不怕火炼 稳坐钓鱼船
依葫芦画瓢 树倒猢狲散 急来抱佛脚 独木不成林 一言以蔽之 功到自然成
可望不可即 覆巢无完卵 大旱望云霓 惺惺惜惺惺 苛政猛于虎 瑞雪兆丰年
疾风知劲草 蚍蜉撼大树 圣人无常师 他乡遇故知 冰炭不相容 礼轻情意重
事实胜于雄辩 毕其功于一役 口惠而实不至 不费吹灰之力 心有灵犀一点通
手无缚鸡之力 前言不搭后语 顾左右而言他 水至清则无鱼 无所不用其极
玉不琢不成器 三折肱为良医 有志者事竟成 万变不离其宗 惶惶不可终日
化干戈为玉帛 可望不可即 男女授受不清 不可同日而语 迅雷不及掩耳
画虎不成反类犬 如坠五里雾中 何其相似乃尔 求人不如求己 喜怒不形于色
初生牛犊不怕虎 功夫不负苦心人 冤家宜解不宜结 偷鸡不成蚀把米
一年之计在于春 冒天下之大不韪 上梁不正下梁歪 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敢越雷池一步 清官难断家务事 千里姻缘一线牵 人生七十古来稀
解铃还须系铃人 黑云压城城欲摧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行百里者半九十 打破砂锅问到底 识时务者为俊杰 挟天子以令诸侯 船到江心补漏迟
多行不义必自毙 吃一堑,长一智 是可忍,孰不可忍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词语天天识
唐诗中的成语
1.【八面玲珑】语出卢纶的《赋得彭祖楼送杨宗德归徐州牧》:“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 原来是指窗户轩敞;后来多用作形容为人处世手腕圆滑,面面俱到。
2.【宝马香车】语出沈佺期的《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诗》:“宝马香车清渭滨,红桃绿柳禊堂春。”指代骏马与美车,形容车马之美。
3.【冰雪聪明】语出杜甫的《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形容人极为聪明。
4.【曾经沧海】语出元稹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比喻人见过大世面,眼界很高。
5.【出将入相】语出崔颢的《江畔老人愁》:“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轮。”含义是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指文武兼备的人物。
6.【春意阑珊】语出白居易的《晚春闲居》:“宿酲寂寞眠初起,春意阑珊日又斜。”含义是大好的春光快要完了。
7.【摧眉折腰】语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向权贵低头哈腰,讨好谄笑;形容卑躬屈膝的样子。
8.【寸草春晖】语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比喻慈母对儿女的养育之恩。
9.【笔扫千军】语出杜甫的《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形容文章气势宏伟,在当时无人能比。
10.【明眸皓齿】语出杜甫的《哀江头》:“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牙齿洁白,容貌美丽。
11.【淡扫蛾眉】语出张祜《集灵台》:“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形容妇女妆饰素雅。
12.【豆蔻年华】语出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因用来指代十三四岁的少女。
13.【笔走龙蛇】语出李白的《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又蹙如惊电。”意思是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后多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
14.【白云苍狗】语出杜甫的《可叹》:“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意思是说天上的白云像白衣裳,顷刻之间又变得像黑狗。后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15.【碧海青天】语出李商隐的《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原指碧绿的海,蔚蓝的天;后来用以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16.【惨淡经营】语出杜甫的《丹青引》:“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本来是说作画之前的苦心构思;后来形容苦费心思于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
17.【剪烛西窗】语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原来是指思念远方的妻子,渴望夫妻团聚;后来泛指亲友聚会交谈。
18.【一去不复返】 语出崔颢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原来是感叹时空流逝的感慨;后来用来比喻人或事物下落不明。
19.【别有天地】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20.【冰心玉壶】语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玉壶”就是诗人的形象,诗人的化身。原比喻指自己的心地纯洁,一尘不染,表示决不因遭到贬斥而改变志节;后来也比喻性情淡薄,不热衷功名。
21.【春风得意】语出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以前用此成语指称进士及第;现多用来人做事如意,兴奋踊跃。
22.【貂裘换酒】语出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原形容诗人豪爽的饮酒兴致,现形容为人旷达。
23.【青梅竹马】语出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形容男女儿童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又有成语“两小无猜”。
24【翻云覆雨】语出杜甫的《贫交行》:“翻手为云覆手雨, 纷纷轻薄何须数。”现比喻人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
25.【饭来张口】语出元稹《放言》:“酒熟脯糟学渔夫,饭来饭来张口似神鸦。”指吃现成饭,形容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26.【飞黄腾达】语出韩愈《符读书城南》:“飞黄腾达去,不能顾蟾蜍。”比喻一些人的地位提升得很快。现多用于贬义。
27.【风烛残年】语出白居易的《归田》:“况吾行欲老,瞥若风前烛。”比喻人已经到了老年,寿命不长了。
28.【逢人说项】语出杨敬之《赠项斯》:“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比喻到处说某人或某事的好处。
29.【炙手可热】语出杜甫的《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有权的人,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你千万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生气。现在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权势气焰之盛。
30.【石破天惊】语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原是指箜篌的声音高亢激昂,出人意料,造成一种难以形容的奇境。后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31.【龙盘虎踞】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李白《永王东巡歌》)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32、【两小无猜】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猜:猜疑。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没有猜疑。
33、【杀人如麻】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李白《蜀道难》) 如麻:象乱麻一样数不清。杀死的人多得象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
34、【暮云春树】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35、【发人深省】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杜甫《游龙门奉先寺》)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36、【落月屋梁】 “落日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杜甫《梦李白二首》)比喻对朋友的怀念。
37、【飞扬跋扈】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原指意态狂豪,不爱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
38、【漏泄春光】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腊日》)原指柳叶首先透露春天到来的信息,后比喻男女私情泄露,或秘密被察觉。
39、【英姿飒爽】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英姿:英勇威武的姿态;飒爽:豪迈矫健。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焕发的样子
40、【鸡虫得失】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依山阁。”(杜甫《缚鸡行》)象鸡啄虫,人缚鸡那样的得失。比喻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
41、【蜻蜓点水】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二首》)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42、【雾里看花】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43、【生离死别】 “死别已吞声,生别长恻恻。”(杜甫《梦李白》)分离好象和死者永别一样。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
44、【古井无波】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白居易《赠元稹》)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45、【窃窃私语】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背地里小声说话。
40、【司马青衫】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46、【天旋地转】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白居易《长恨歌》)天地转动。原指根本改变局面,现形容头晕眼花。
47、【梨园弟子】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白居易《长恨歌》) 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后泛指戏剧演员。
48、【风烛残年】 “况吾行欲老,瞥若风前烛。”(白居易《归田》)比喻人已经到了老年,寿命不长了。
49、【盘马弯弓】 “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韩愈《雉带箭》)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
50、【寥若晨星】 “黄衣道士亦讲话,座下寥落如明星。”(韩愈《华山女》)寥:稀疏。稀少得好象早晨的星星。指为数极少。
51、【鸾翔凤翥】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韩愈《石鼓歌》)翔:盘旋而飞;翥:高飞。比喻书法笔势飞动舒展
52、【敬谢不敏】 “买羊沽酒谢不敏,偶逢明月曜桃李。”(韩愈《寄卢仝》)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53、【藕断丝连】 “妾心藕中丝,虽断丝犹连。”(孟郊《去妇》)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54、【前度刘郎】 “种桃道士知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度:次,回。上次去过的刘郎又到了。泛指去了又来的人。
55、【感激涕零】 “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刘禹锡《平蔡行》)涕:眼泪;零:落。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感激。
56、【四海为家】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人面对萧瑟秋风中的“故垒”(六朝时修建的江防工事),启发人们吸取历史教训,严防分裂局面的两次出现。原指国家统一,后指到处可以为家。
57、【万里长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征:远行。上万里路的远行。形容极摇远的征程。
58、【杳如黄鹤】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比喻一去之后无影无踪。亦比喻人或物下落不明。
59、【绿叶成阴】 “狂风吹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怅诗》)指女子出嫁生了子女。也比喻绿叶繁茂覆盖成荫。
60、【折戟沉沙】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戟:古代的一种兵器。折断了的戟沉没在泥沙里。形容失败惨重。
61、【卷土重来】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卷土: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62、【桂子飘香】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桂花散发出阵阵香气,形容中秋前后佳景。
63、【壮志未酬】 “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李频《春是思归》)指宏伟的志愿没有实现。
64、【二分明月】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形容古时扬州的繁华。
65、【红豆相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长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
66、【一掷千金】 “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 (吴象之《少年行》) 指用钱满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笔。
67、【龙马精神】 “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李郢《上裴晋公》)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
68、【晨钟暮鼓】 “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李咸用《山中》)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69、【悔不当初】 “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当初学冶银。”(薛朝纬《谢银工》)悔:后悔;当初:开头,起初。后悔不在当初采取另一种行动。
70、【落花流水】 “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襟。”(李群玉《奉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原形容暮春景色衰败。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
71、【奴颜婢膝】 “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值为狂痴。”(陆龟蒙《江湖散人歌》)奴颜:奴才的脸,满面谄媚相;婢膝:侍女的膝,常常下跪。指表情和动作奴才相十足。形容对人拍马讨好卑鄙无耻的样子。
72、【信笔涂鸦】 “忽来案上飞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卢仝《示添丁》)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73、【为人作嫁】 “若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原指贫女无钱置备妆奁,却年年为人缝制嫁衣,后用以比喻徒然为别人忙碌。
74、【天翻地覆】 “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刘商《胡笳十八拍》)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75、【山珍海错】 “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炮羔如折葵。”(韦应物《长安道》)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76、【醍醐灌顶】 “岂志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顾况《行路难》)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77、【国色天香】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李浚《摭异记》)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78、【剜肉补疮】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伤田家》)剜:用刀挖去。挖下身上的好肉来补伤口。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79、【床头金尽】 “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张籍《行路难》)床头钱财耗尽。比喻钱财用完了,生活受困。
80、【万籁俱寂】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81、【改头换面】 “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寒山《诗三百三首》)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82、【孤云野鹤】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刘长卿《送方外上人》)空中独自飘动的浮云,旷野任意漫游的仙鹤。旧指闲散自在,不求名利的人。
83、【镂月裁云】 “镂约为歌扇,裁云作舞衣。”(李义府《堂堂词》)雕刻月亮,裁剪云彩。比喻手艺极精巧。
84、【万水千山】 “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贾岛《送耿处士》)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85、【千言万语】 “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郑谷《燕》)形容说得话很多。
86、【海阔天空】 “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刘氏瑶《暗离别》)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文言词语识记
穷
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困窘,处境困难)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
3所识穷乏者得我欤(贫困) 4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尽)
5复前行,欲穷其林(寻求到尽头) 6穷巷陋室穷山恶水(僻、荒)
7公孙衍穷张仪(困窘) 8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穷冬,严冬)
去
1欲呼张良与俱去(离开) 2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过去的)
3为汉家除残去秽(除去,除掉) 4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距,距离)
5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示动作的趋势) 6人所畔者,天所去也(丢弃、厌弃、失掉)
7公然抱茅入竹去(前往、到……去) 8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去去:越去越远,往前走了又走)
劝
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勉励,奖励)
2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劝说)
3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必劝(受到鼓励)
四、诗歌意象识记
表漂泊的诗歌意象——船 浮萍 飞蓬 孤雁 沙鸥等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飘零、伤感”之情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等, “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船在诗歌中往往叫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扁舟、兰舟等,表漂泊之意,也可表自由之意。
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诗圣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李商隐的《木兰花》:“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以船为喻、表现自身漂泊之感。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个小船就是摆脱污浊尘世、追求自由自在隐逸生活的象征。
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 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国家的栋梁。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朔马、胡马、楼兰——边境之敌。《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在古诗中,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7、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胡霜——边地。 撞金——止行阵。鸣鼓——进军。边声、角起、角声——军中号角吹响。 戎旌——军旗。 千嶂、孤城——边塞之荒凉 玉关情、羌管——思念征人远戍或征人思归。戍鼓、雁声——离别、思念之悲凉。
五、诗文天天背——
琵 琶 行 (并序)
白 居 易
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客。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弟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空守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庐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文:
元和十年,我被贬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给一个商人当老婆。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只曲子。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叙述了年轻时侯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我从京城里贬出来,已有两年,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二字(实际上全诗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
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明月。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想说话却迟迟地没有说话。移近船只,请那个人相见。添酒、挑灯,又摆上酒宴。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象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低着眉随着手继续地弹啊,弹,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件。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么》,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象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于,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突然爆破一只银瓶,水浆奔进,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曲子弹完了,收回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根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象撕裂绸帛。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
疑疑吞吞地放下拨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来显得十分肃敬。她诉说:“本来是京城里的姑娘,家住在虾蟆陵附近。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弹罢曲于,曾赢得曲师的赞扬,妆梳起来,常引起秋娘的妒嫉。五陵少年,争先恐后地赠送礼品,一只曲子,换来无数匹吴绫蜀锦。打拍子敲碎了钿头云篦,吃美酒泼脏了血色罗裙。今年欢笑啊,明年欢笑,轻轻地度过了多少个秋夜春天;兄弟从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无情的时光,夺去了美艳的红颜。门前的车马,越来越稀,嫁了个商人,跟他到这里。商人只看重利,哪在乎别离,上个月又到浮梁,去买茶做生意。留下我在江口,独守这空荡荡的船仓,绕船的月光白得象霜,江水也那么寒凉。深夜里忽然梦见少年时代的往事,满脸泪水,哭醒来更加悲伤。……”
我听了琵琶声已经叹息,又听了这番话更加歔欷。同样是失意人流落在远方,碰在一起啊,从前不认识那又何妨!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贬官在浔阳,一直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哪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见管弦奏鸣。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早上晚间,在这儿听见的都是什么?除了杜鹃的哀鸣,就只有猿猴的悲哭。春江花晨和秋季的月夜,拿出酒来,却往往自酌自饮。难道说没有山歌?也没有村笛?呕哑嘲哳,那声音也实在难听!今晚上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象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不要告辞,请坐下再弹一只曲子,我替你谱写歌词,题目就叫作《琵琶行》。
听了我的话长久地站立,又坐下拨弦索,拨得更急。凄凄切切,不象刚才的声音,满座的听众,都忍不住哭泣。这当中哪一个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马的眼泪啊,湿透了青衫!
六、时文天天见——
想起范仲淹
周大新
在宋朝写词作文的人中,我常想起的,是范仲淹。
我所以常想起他,最初是因为他那些写离愁别绪的词句特别能打动我的心:“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客居异乡的我,每每读了这些词句总能引起心的共振。后来知道他曾在西部边陲守边四年,率兵御西夏,更对他生了佩服之心,自己身为军人,当然知道戍边的那份辛苦和不易。再后来读史书知道他在朝中做官时,敢于上书直谏,力主改革施行于民有利的新政,更对他生了钦敬之心。再后来晓得了他的家事,知道他两岁丧父,母亲带着他改嫁,幼年生活十分贫苦,长大后发奋读书,昼夜苦学,终于凭自己本领考中了进士,对他便越加敬佩了。
令我常常想起他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在我的故乡邓州曾做过一任知州。邓州在做过一回邓国的都城,风光了一些年之后,长时期陷入了默默无闻的境地。直到范仲淹被贬降到邓州做知州时,邓州的名字才又渐渐响亮起来。他的任期虽短,可给邓州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了不少值得记住的东西。
1046年的范仲淹,已是五十七八岁的老人了。而且就在前一年,他在宋仁宗支持下施行的“庆历新政”改革失败,被罢参知政事职务,逐出京都。若是一般人,此时肯定是牢骚满腹,得过且过,喝喝闷酒,骂骂娘,亦或是像某些做官的,找一个“小姐”,沉在温柔乡里做罢,再不会去努力做什么了。但范仲淹不,他上任伊始,就四处察访民间疾苦,了解百姓之忧。之后,他就开始做两件事,一件是重农事,督促属下为百姓种粮提供方便,让人们把地种好,有粮食吃;一件是兴学育才,在城东南隅办花洲书院,为邓州长远的繁荣培育人才。
就是他办的这后一件事让邓州的名字在大宋国里又响亮起来。据传,他亲自踏勘书院地址,亲自审视书院的设计。他从远处为书院请来讲学的老师,他还抽暇亲自为书院学生讲学。据传,他在书院倡导有讲有问有辩。花洲书院的名字随着范仲淹的名字开始向四处传扬,一时令远近州县的学子们激动起来,有人步行来书院观览盛景,有人骑马来求留院学习。据说,连北边有名的嵩阳书院也派人来问传授学问之法了。
也就在1046这一年,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在湖南岳州主持修缮城池,当岳州城面向洞庭湖的西城门楼———岳阳楼修复工程告竣时,滕子京写信给范仲淹,并附“洞庭晚秋图”一幅,派人到邓州请范仲淹为重修后的岳阳楼作记。现在已不知道信使抵达邓州时的具体情景了,我猜想,那可能是一个黄昏,就在新修的花洲书院里,范仲淹接过了信使呈上的老友来信,他边在夕阳里读信边想起了与滕子京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同时考中进士的那种欢欣之状,想起二人曾共同参与修复泰州海堰工程的情景,想起两人当年在润州共论天下事的豪情,想起在西北前线二人一同领兵抗击西夏侵略的往事,想起两人一同遭陷被贬的现状,一时百感交集,遂转身进屋,展纸提笔就写,于是,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的散文杰作《岳阳楼记》,便诞生了。
不过是一个时辰的挥笔书写,却给多少代人带来了阅读快感和深思。就在这篇不长的散文里,范仲淹记事、写景、言情、说理,把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宽阔胸怀展示了出来,并给我们留下了忧国忧民的千古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此,人们只要一说到这个警句,就会想起范仲淹,也跟着会想起《岳阳楼记》和它的诞生地———中原邓州。邓州这个地方因一篇文章而长久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人们直到今天还不断重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警句,是因为天下仍有忧有乐,人们尤其是知识者和官场中人,面对忧乐时,取先乐后忧或取只乐不忧的,还大有人在。不是还有人在用公款胡吃海喝?不是还有人贪了国家钱财后潜逃国外游山玩水去享福了?不是还有人拿了老百姓的钱去满足赌兴一掷千金?任何事情的出现都不会是无缘无故,包括一个警句的时兴。
范仲淹用他的文章给天下人也包括给邓州人送去了美的享受和千古警示,人们包括邓州人自然不会忘记他。前不久,邓州人千方百计筹款,重修了他当年修建的花洲书院,使书院再现了当年的那幅盛景。如今,当你在书院的讲堂里、小院中、游廊内和荷池旁踱步时,你会不由得想起那个以天下为己任的被贬知州,会不由得猜测他在哪所房子里写下了《岳阳楼记》,会不由得去猜他来邓州上任时的那份复杂心绪。
范仲淹是在写完《岳阳楼记》的六年后去世的。我估计,在他挥笔书写《岳阳楼记》时,疾病可能已经缠上了他的身子,只是他浑然不觉,仍在为天下忧虑,为百姓和朝政忧思。1052年他在徐州与这个世界做别的那一刻,他应该是心神两宁的,因为不论是作为一个官人还是作为一个男人亦或是作为一个文人,他都做了他所能做的,都做得很好,他对他的时代问心无愧。也是因此,他值得我们后人尊敬。我身为一个军人一个文人一个男人,每一想到他,就会觉得,他值得我效仿的地方真是很多。每一想到他,我也常会问自己:范仲淹在近千年前做到的,你都能做到吗?我还会经常想起你,老前辈!
我眼中的太白
他一身素衣,却曾经锦帽貂裘;他浪迹天涯,却有过醉诗金銮;他无名归隐,却本来满腹经纶
漫步江畔,我窥视他怅望江天的落寞;驻足山脚,我仰望他呼唤山水的神采;徜徉诗中,我领略他藐视万物的气魄。
——他!太白!
他的泪水已为政治而流干,他的热血已为山水而沸腾。
他所经历的苦,他所遭受的罪,已被人忘却。
他所倾出的爱,他所吟出的情,却被人铭记。
——他!太白!
他的仕途已被黑暗湮灭,他的心灵已被山水涤荡。
他在政治中死亡,却在山水中重生;在现实中痛苦,却在梦幻中涅磐。
他“梦游天姥”寄情仙界。他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道出了他逃避现实的初衷,他慨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抱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叹出了他想登仕途却难入的感伤。他与友共饮,连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道破他对人生易老,壮志难酬的迷茫。
不能说李白没有杜甫心怀天下、心系苍生的胸襟。
不能说李白没有苏轼乐观豁达,日月同归的情怀。
李白没有杜甫的现实精神,没有苏轼的政治基础。因而他只有寄情神游,将愤怒渲泄于浪漫的幻想中。于是,李白的诗成为浪漫主义诗作中的造极篇章,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绝高地步,继承屈原的浪漫主义传统,李白一生的诗篇造就了一脉新的辉煌,蕴结出一泓清泉般的清凉。
因为李白与他们的遭遇是不同的,李白奉诏入京,原本满怀希冀,期望可以一展宏图,将满身才华奉献国家。可是,昏昧的玄宗却只令他写词作曲,这是一种憧憬的夭折啊!试想如若一个人有扭转乾坤,再造昆仑的雄才,但却成为皇帝吟咏春花雪月的陪衬,那么他又会如何呢?
怀才不遇的伤感,是最令人愁苦的。于是,失落的李白只有举杯消愁,却未料“举酒浇愁愁更愁”。酒醉的李白,便只得拿起如椽之笔,将忧愤倾泻于一首首诗中。斗酒诗百篇,李白的酒和诗似乎不可分离。酒多,于是诗也多。因而他的诗风纵逸雄奇。由此,世上便风行起了一首首千古传唱的太白
也许真是不平的道路磨亮了他的麟角,突然的变更给李白致命的一击,纯真的李白无意中丢掉了锋利的投枪和坚固的盾牌,自然无法躲避突然袭来的冷箭。此时超人的才华只剩下雪上加霜的负面作用,只能让李白更加痛苦。但因长年积累沉淀,它早已成为不可调控的惯性。于是李白斗酒诗百篇,筑造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构想超凡脱俗的自由王国。然而情随境迁,这一时期的诗篇纵然恢宏,纵然磅礴,却再也无力摆脱对面冷眼逼视。洒脱的背后埋藏着羁勒,飘逸透射出浓重的阴影。怡然自得怅然欢饮中俨然埋藏着巨大的心理创伤。
读不透李白的诗,因为那里面有太多缥缈虚幻的忧愁,昨日的我或许没有读透。
看不透李白的心,因为那里面有太多错综复杂的伤感,今日的我或许不会看透。
参不透李白的情,因为那里面有太多琢磨不透的豪迈,明日的我或许不会参透。
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一吐就半个盛唐”!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