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笔记本学习计划五 一、字音天天读(注意加黑字的注音) 1、膜拜揣摩 按摩 摩登 观摩 模拟 模糊 磨削( ) 2、纤小 纤细 纤维翩跹 籼米 ( ) 3、曝晒一曝十寒( ) 暴晒( ) 4、贝壳( )金蝉脱壳 地壳 甲壳( ) 5、鹦鹉 欺侮 忤逆 怃然长叹 抵牾 妩媚 捂捂盖盖( )梧桐 芜杂 毋宁( ) 6、巧辩 悄然 悄无声息 愀然作色 巧舌如簧( ) 7、褒扬 电饭煲 炮羊肉 细胞 剥皮( )薄脆( ) 8、散漫 松散 散光( )消散 散播 散伙( ) 9、芳菲 芳草菲菲 绯闻 扉页 雨雪霏霏 蜚声中外( ) 10、菲薄 诽谤 匪夷所思 缠绵悱恻( )沸沸扬扬 痱子( ) 二、字形天天记 1、曲 屈——曲度弯曲 曲折 委曲求全 曲突徙薪 曲高和寡 受委屈 卑躬屈膝 屈指可数 能伸能屈 2、己 已 巳——自己 已经 学不可以已 不能自已 己巳 不能已于言:不能不说话。 3、象 像 相——气象万千 好像 摄像 图像 显像管 照相机 相册 相机行事 识相 相面 4、俜 聘 骋——伶俜 聘请 驰骋 5、磐 馨 磬 罄 槃——磐石 馨香 钟磬 罄竹难书 涅槃 6、簿 薄——主簿 账簿 生死簿 对簿公堂 日薄西山 薄情寡义 7、斯 嘶 厮 撕 ——嘶叫 厮混 厮打 厮杀 撕破 逝者如斯夫 三、词语天天识 成语识记 耸人听闻骇人听闻:前者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者震惊”,后者则指“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如虎添翼为虎添翼:前者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带褒义。后者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带贬义。 养痈遗患养虎遗患:二者都可以比喻“姑息坏人而使自己受害”,但前者还可以指人的错误或错误思想等。 无所不能无所不为:前者是褒义词,指“什么事情都会做”;后者是贬义词,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得出”。 无微不至无所不至:前者是褒义词,指“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后者是贬义词,形容“做事无法无天”。 迫不及待刻不容缓:二者都形容“紧迫、不能等待”。但前者用来形容心情十分迫切,而后者则形容事情紧迫,必须立即去做。 因势利导顺水推舟:二者都有“顺应趋势办事”之意。但前者用于褒义,偏重于“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路”;后者为中性或贬义词,偏重于“灵活改变原来的主张”。 披肝沥胆肝胆相照:二者都有“坦诚”意。但前者用于表示个人对集体、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忠诚,后者用于表示同志、朋友之间或组织之间的真心相见、坦诚相处。 貌合神离 同床异梦:二者都表示“表面关系不错,实际有两条心”之意。但前者可用于表示人或事物,用于人时偏重于“离心离德”;后者仅用于人,偏重于“各有打算”。 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二者都有“特别看待:之意。但前者是作横向比较,表示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后者是纵向比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二者都指“用空想安慰自己”;但前者表示虽有空想但无行动,后者表示虽有行动但不能解决问题。 色厉内茬外强中干:二者都指“外表强大而实质空虚”;但前者用于书面语,指精神状态。后者常用于口语,指力量。 滥竽充数 鱼目混珠:二者都有“以假充真”之意。但前者还可以表示以次充好,用于人或物,也可表自谦。后者一般用于物,不表自谦。 川流不息 络绎不绝:二者都可以表示“行人、车马、船只来往频繁”。 ~和“络绎不绝”;都有接连不断的意思。但~是比喻性的;除了指人、船、车、马的来来往往;还可指电话、电报等;表示往不同的方向连续不断地前进;“络绎不绝”是直陈性的;一般既可表示来来往往又能表示同一个方向连续不断地行进。例:自从局长退下来后,门前的小路一改往日络绎不绝的热闹,重又恢复了它的宁静。○公路被护栏剖成两半,车辆在各自的道路上奔驰疾驰川流不息。 涣然冰释 烟消云散化为乌有 化为泡影:四个成语都表示“消失”,但它们适用的对象不同,依次为“嫌隙或误会”、“事情或情绪”、“具体事物或念头”、“希望与打算以及诺言”等。 经典训练: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①故宫博物馆的珍宝箱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 ②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 。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 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 。 A.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B.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C.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D.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是必须重视的问题,因为这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 ②我们的抗日战争需要国际人民的援助,他们也一定会援助我们,因为我们和他们是 的。 ③病人生命垂危,手术已是 了。 ④教育体制改革已经 了,我们必须早点作好准备,保证这一改革能顺利进行。 A.休戚相关 息息相关 刻不容缓 迫在眉睫 B.息息相关 休戚相关 刻不容缓 迫在眉睫 C.休戚相关 息息相关 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D.息息相关 休戚相关 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文言词语识记 1、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舍近求远、舍本逐末、舍己救人、舍己为人、舍生取义:放弃、舍弃。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 词义比较;(1)舍(安置住宿)相如广成传舍(客店,旅馆)(2)唐浮图慧褒始舍(筑舍定居)於其址,而卒葬之(3)定(止留)舍(休息)以待其劳。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止息、停留)(4)舍弟舍妹舍侄舍亲舍下寒舍(与“敝”一样,皆为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茅舍(茅屋)、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于是徙舍而走平陵(营寨)、退避三舍(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舍(shè)利子: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烬 2、镂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心刻骨:雕刻。 比较:缕。理解不绝如缕、条分缕析的意思 3、益 是故圣益圣──精益求精、老当益壮、治丝益棼:更加。 其家必日益:富裕 人或益之,人或损之──延年益寿:增加。如益(甲、封、损、赋)等,还有帮助补助(有益于身、良师益友)、扩大(益城)等动词义。 注意益与溢的区分:溢于(超出于)言表 。 溢(过分)美之词。 四、标点天天辩 (一)、句号的基本用法是: 陈述句末尾用句号。 示例: ⑴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⑵你明天在家休息休息吧。 ⑶他问你什么时候出发。 注意:"虽然……但是……""尽管……但是……"两种句式,"但是"之前一般不能用句号。其他情况下,可以用句号,也可以不用句号,视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 ⑴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 ⑵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总要总结,但是不必匆忙去做。 (二)、句号使用常见差错 1. 当断不断,一逗到底。 (1)现代都市人常常渴望逃出钢筋水泥的城堡,去体验乡间的淳朴生活,乡村旅游顺应了现代人追求自然的渴望,所以刚刚兴起便迅速走俏,相信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节奏的加快,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项旅游活动中来。("淳朴生活"和"走俏"后面的逗号应改作句号。) (2)此前,我国全面禁止外资进入中国互联网业,但近年来,有一些外国公司不顾中国政府的禁令,已经在中国互联网业投资,这些公司由于先行一步,在新的机遇面前更将获益最大,根据中美签署的协议,包括设立互联网在内的所有服务领域外资都将获得法律许可。("投资"和"最大"后面的逗号应改作句号) 2. 不当断却断了,割裂了句子。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一个是设备落后,能耗高。另一个是管理不善,浪费严重。("能耗高"后面的句号应改作逗号) 训练: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对于同济医院某科室实行实名挂号制度,多数患者表示:虽然程序繁琐,但是至少自己能挂到号,不用高价找号贩子,该院拟将在其它科室推广这一做法。 B.面对所谓的“决乐杀猪法”,真不知道该为我们的人道屠宰唱一首赞歌,还是为那些死得不明不白的猪唱一首挽歌? C.危害有多大,会不会像问题奶粉一样,让人肾结石呢?对此,有关专家表示,问题鸡蛋三聚氰胺含量较低,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D.高三学生只需在复旦开出的包括海明威《老人与海》、卡尔的《历史是什么?》等22本经典著作中选择一本写成一篇3000字左右的评论,发送至复旦招生办就可参赛。 五、病句天天找——注意句中的程度副词 探析角度:注意句中的程度副词 储备知识:程度副词的知识。程度副词主要有“十分” “非常”“很””过分““最”“太”“特别”“稍微”“还”“多么”“颇”“愈”等。按照现代汉语的一般规则,程度副词“很”、“非常”等一般只能修饰形容词,比如“很漂亮”、“非常清楚”、“十分幸福”等等,而名词一般受形容词、数量词的修饰,不受副词修饰。至于网络流行的“很+名词”格式,对待它要慎重。 集群例析突破: 1、重复 (1)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溢美”本身的意思就是“过分地赞美”,再加上“过分”,语意重复。) (2)、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溺爱”含有“过分宠爱”的意思。) (3)、这是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奇缺”就是“非常缺少” 的意思。) (4)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语意重复,“愈发”与后面的“日久弥坚”有重复:日子长久了,感情却更加坚固了。删去) 2、不能修饰 一批普及型的学术著作最近广泛引起了读书界的关注,并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广泛不能修饰引起,应修饰关注) 开考半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人交卷”这一行为) 3、否定不当(语序和多余) 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把字句中否定副词应该放在把字之前) 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这句话中的“避免”“ 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我们把老虎没打死.此.(应把否定词”没”放到把之前.) 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工作,地就锄不好。(不移到趁现在之前) 探究总结: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程度副词。 副词一般是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动词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出错。但我们须细心分析一下:后面的形容词是否本身就包含了这个副词(这类副词主要有“十分” “非常”“很””过分“等)的含义,有没有造成语义的重复;副词作为状语,有无不能搭配、语序不当(可按状语排列规则判断),特别注意是否与定语顺序互换;特别注意“不”“没有”等词的位置是否得当。 经典训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市场经济的概念虽已深入人心,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充分作用。 B. 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C. 面试开始,按照抽签顺序,1号候选人率先被召进了外企老总办公室。 D.提起蜀汉亡国,有人认为是刘禅懦弱无能、庸碌昏聩所致——这也是苛求。 六、诗文天天背——诗经需背诵的名句: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国风秦风》译文: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译文:无论聚散与死活,我曾发誓对你说。拉着你手紧紧握,白头到老与你过。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译文:其他山上的石块,可以用来磨玉石。 5、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译文:要像对待骨、角一样,先开光,再磨制;像对待玉石一样,先雕刻,后细磨。 6、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木>>解释:鸟儿在嘤嘤地鸣叫,寻求同伴的应声。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大雅·抑》译文: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译文:你给我木瓜,我就给你美玉 8、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旻(mín)》译文:小心谨慎,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象走在薄冰上一样。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国风·周南·关雎》译文:“关关”“关关”的雎鸠啊,双双鸣叫在水中的沙洲;美丽娴静的淑女啊,正是君子仰慕的佳偶! 1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鉴赏:诗中所写的像小桃树一样的女子形象,具有美和善统一的特点,她像小桃树一样鲜艳美丽,充满了青春气息,又具有能持家的美德,反映了古人对于婚姻家庭的重视,他们将自然之美和伦理之美有机结合起来。 1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译:浅笑盈盈酒窝俏,晶莹如水眼波妙 1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译文: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1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14、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国风·豳风·七月》其大意是:每当农历七月黄昏,一颗名为“火”的星星出现在西边天空时,暑热开始消退,到九月天就冷了,要多穿衣裳了 1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译文;一天风雨黑阴阴,为甚鸡儿叫不停。盼得亲人来到了,喜在眉头笑在心。 鉴赏:1、蕴涵性的顷刻,包前启后。在情境的选择上,诗篇不写未见之前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也不写相见之后载笑载言的欢聚之乐,而是重章渲染“既见”之时的喜出望外之情。而这一顷刻,正是最富于蕴涵性的顷刻。读者透过这位女子难以形容的望外之喜,既能想见她在“既见”之前,白日的“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和夜间的“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情;也能想见在“既见”之后,夫妇间的“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和“维士与女,伊其相谑”的融融之乐。以少许胜多许,以顷刻蕴过程,这是构思的巧妙。 2、哀景写乐,倍增其情。每章首二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这些兼有赋景意味的兴句,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鸡声四起的背景。当此之时,最易勾起离情别绪。赋景之句,也确成写情之语。风雨交加和夜不能寐之无聊;群鸡阵啼和怀人动荡之思;鸡守时而鸣与所期之人盼而不至,可谓契合无间,层层映衬。然而,正在这几乎绝望的凄风苦雨之时,怀人的女子竟意外地“既见”了久别的情郎;骤见之喜,欢欣之情,自可想见。而此时凄风苦雨中的群鸡乱鸣,也似成了煦风春雨时的群鸡欢唱了。这种情景反衬之法,恰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董斋诗话》)。这一手法,确实不唯见诸《小雅·采薇》,而是《诗经》中诗人的常用之法。 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 1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释义: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18、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译文: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19、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20、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译文: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全然不把我顾。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地。 21、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诗经.小雅.斯干》译文: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 2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译文:人活着如果没有礼仪,不死去还活着干什么? 2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小雅·车辖》译文:高山抬头看得清,沿着大道向前奔。 2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国风·王风·采葛》鉴赏:这首诗表意直白,真率自然,采用有悖生活常理的艺术夸张,用看似违背生活逻辑却合乎情感逻辑的心理错觉,将情人间如无以复加的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表现地淋漓尽致,具有永不消退的审美价值。 25、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诗经·小雅·棠棣(dì)》译文: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 26、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译文:别人有什麽心思,我能揣测出。 27、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译文:双手白嫩如春荑,肤如凝脂细又腻 七、时文天天见——中国的“最美妈妈” “最美妈妈”为何赢得全社会喝彩 2011年7月,杭州,生死瞬间,一个平凡的女人创造了一个爱的奇迹——她不顾个人安危的惊人一抱,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她叫吴菊萍。人们称她是中国的“最美妈妈”。 人们感动着,感慨着,传播着,传递着,全世界都知道了吴菊萍救起小妞妞的故事。在关于她的故事中,人们发现,有几个词反复出现:本能、普通、习惯性流露—— 吴菊萍说: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我一直蛮普通的,真没啥特别的。吴菊萍的丈夫说:她平时和今天所做的都只是这些善良的习惯性流露而已;菊萍也不想大家把她称为英雄,因为她觉得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事情。吴菊萍的老师同事说:她平时就是一个挺善良,挺有责任感的人;她伸手救妞妞,其实是这种本性的习惯性流露。吴菊萍的乡亲们甚至说:我们身边英雄很多,有些人比菊萍救小孩还更英雄;菊萍就是这些好人中的一个。 由此,更让我们思考的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做了自认为普通的事,却为何在全社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 其一,普通人的高尚行为更能体现纯洁的人性,更具震撼力量。如果接住妞妞的是超人或蜘蛛侠,原本也不值得惊叹了。而吴菊萍是一个普通的妈妈,有一个8个月大的儿子,她却以生命的代价去托住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孩子。这种“本性的习惯性流露”,看似自然又简单,其实最艰难,是一种经年的累积,如果不是长久以来的善良积淀,很难想象会有危急时刻爱的爆发。 其二,“最美妈妈”做了别人或许想做但却未必会做的事,她的行为触动了人们心中共有的善念。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依此来看,现实社会中人们在需要帮助的人或事面前止步,确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最美妈妈”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人们心灵。她于平凡中孕育出人性的光辉,激发了人们心底向善的力量。 吴菊萍那关键时刻的一伸手,展现了人性的精彩。人们为这份精彩喝彩,这是向善社会的一大进步。希望每一个普通或不普通的人都能记取这份精彩的传递,善待身边的人,用爱交织身边的事。(安传香) “最美妈妈”激发社会向善力量 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原是一切真、善、美的根本。 连日来,接抱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引发了海内外的集体感动。日前,杭州市授予其“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和“三八红旗手”称号,称她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性大爱”。吴菊萍不计后果的爱心托举,不仅给坠楼女童妞妞带来了生的希望,也激发着全社会的向善力量。 素不相识的人们在妞妞居住的小区点燃爱心蜡烛,为妞妞祈福;因受伤无法哺乳,一位孩子刚满两个月的年轻母亲要为吴菊萍哺育孩子;北京企业家夫妇专程赶到杭州,分别为妞妞和吴菊萍捐出10万元爱心款;医院组织最好的专家,正在全力抢救妞妞和“最美妈妈”;而吴菊萍也获得了自己所在公司的20万元奖励,并被允许带薪休养…… 从一群人到另一群人,从一个机构到另一个机构,从媒体的积极传播到守望爱心的制度回应,因吴菊萍义举而激发的爱心接力,折射着人性的光辉,引导着社会向善。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有什么比这更能抚慰人们的心灵呢?而因“彭宇案”一度让人不相信“还有好人”,也不敢轻易行善的社会,正在变得温暖明亮,爱意涌动。 “爱的世界没有力学”。网络上,年轻的80后、90后正在热烈地讨论吴菊萍爱的力量源自何处。的确,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就不会仅仅把爱心局限于自己,局限于家人,就能感受到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世界就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无限的生机。 回顾近来种种感人的爱心救人事件,无论是杭州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还是深圳无惧危险以“天使之吻”救下轻生男的“最美少女”,或是为救素不相识的白血病少女弃考捐骨髓的湖北大学生杨力伟(化名),他们都这样回应社会的赞誉——鲜活的生命就在那里,我不能什么也不做,看着他(她)消失。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原是一切真、善、美的根本。 尊重生命,护佑生命,把生命提高到最有价值的地位。这样的生命意识激发社会向善力量,于个人言,是对自身生命的备加珍惜,对生活的信心;于他人言,是通过爱心善意可以帮助改变妞妞、轻生男、白血病少女等个体的命运;于整个社会言,则有助于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改变社会群体的命运。 这于当下尤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如果我们能多一些对生命的热爱与责任,花季少年就不会轻易地选择轻生,年轻夫妻便不会轻率地让刚刚出生的孩子成为“愤怒的牺牲品”,药家鑫带给他人与自己的“生命之痛”可能不会发生;如果那些道德沦丧的毒奶粉生产企业、利欲熏心的煤矿业主、热衷强拆出一个“光辉GDP”的地方干部,能多一份对生命的敬畏,我们的社会就能更加和谐,才有美好未来。 1932年,陶行知先生在《中国的人命》中写道,只有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贵,人命贵于一切时,中国才站得起来。80年后,在“最美妈妈”用爱托举生命的感动中,在素不相识的人们护佑生命的爱的接力中,再次咀嚼这段话,感受着这种前行的力量。(郝洪) 奖励是对“最美妈妈”应有的尊重 2岁女童从10楼突然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冲过去用双手接住孩子。这惊险而感人的一幕,令无数网民为之动容。日前,吴菊萍所在的公司奖励她20万元,杭州见义勇为基金会又授予她“杭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吴菊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女童坠落、万分危急,面对此情此景,相信每一个善良之人都会出手救助。正如吴菊萍所说,“救人是她作为一个母亲的本能”。这种本能,其实就是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的关爱。在冲过去接孩子的那一瞬间,她想到的不是荣誉、金钱,而是如何挽救孩子的生命,使之免于伤害。 吴菊萍的善良,感动着我们,让我们感觉到人世间的温暖和无处不在的真情。然而,除了感动,我们还应做些什么呢?我认为给予她物质或精神褒奖,这是对她的应有尊重。 嘉奖英雄——物质或精神的,这并非将善举物质化、庸俗化,更不是对人性的亵渎,恰恰相反,这是对英雄的肯定,是一种鼓励更是期待。 吕氏春秋里有两个很有名的小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国外救赎了一个沦为奴隶的鲁国人,按照鲁国的法律规定,他可以从国库中报销赎金,但是子贡认为做好事求回报不道德,拒绝了政府的奖励,孔子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鲁国将不再有人愿意做这种替人赎身的好事了;与之相反的是,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后,收下了被救者为答谢他而送的牛,孔子认为鲁国人从此将喜欢救人于危难之中了。对“最美妈妈”进行奖励,就像子路收下牛对鲁国人的影响一样,会鼓励民众更多向善的行为。 珍惜每一桩善举的价值,珍惜每一桩善举带给我们的温暖与感动,让好人所有的付出都更有价值,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充满温情、更加美好。(陈静) “最美妈妈”美在“忘记了自己” 7月2日13时30分,杭州滨江区白金海岸小区,一个两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楼下31岁的女士吴菊萍奋不顾身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随后女童被送往医院抢救。而她的行为也让网友震撼,称“最美妈妈”徒手托出了“生命奇迹”。 吴菊萍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人们在传播和张扬她的事迹时,总不忘记要提到她是一个7个月大孩子的母亲,并由此而推论出,她是“出于一个母亲的本能”去救那个坠楼小孩子。我认为,这种解释,对她的行为,有很大的矮化作用——如果仅仅是循着一个母亲本能的话,她可能先想到的,应该是自己尚在哺乳期的孩子,为了那嗷嗷待哺的小家伙,她也会先考虑自身安危,因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她应该明白,一个几十斤重的孩子从9楼上摔下来,应该具有数倍于她体重的冲击力,其危险性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样危险的状态下,如果她当时牢记的是自己的孩子,她断然不会伸出手去,迎接危险甚至是死亡。 但事实上,在救人的那一刹那,她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也没有想到严重的后果会引发对自家孩子的影响,她忘记了一切可怕的前景,毫不迟疑地向从高处坠下的孩子伸出了救援之手,她用数秒钟的时间,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奇迹。在这个过程当中,她的受伤和吃药,直接导致了她7个月的宝宝要断了母乳,这对她作为一个母亲的义务,是有伤害的。 因此,以母爱的本能来解释,至少是勉强而不确切的。假如说母爱是人性的话,她那种“将别家的孩子当成自家的孩子,并在关键的时候忘记自己孩子的安危与福利”的行为,是神性的———这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做得到的。 当人们慨叹当代人身上的神性在消失,人性在减弱,兽性在扩张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例子,无疑是欣慰而激动的。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看到吴菊萍事迹的人,会激动地奔走相告纷纷转发信息和加评论的原因。吴菊萍救的不仅是那个掉下楼的妞妞的生命,也救了人们对人间还存在忘我的大爱的希望。这种希望,足以支持更多更美好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发生,而我们所在的世界,会因为这些好事,而变得美丽起来。(曾颖) 面对“最美妈妈”,不能止于感动 两岁女孩突然从10楼高空坠落,刹那间,过路女子吴菊萍毫不犹豫冲过去,徒手抱接了一下女孩儿,手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发生在杭州一小区这惊险而感人的一幕,让无数网民动容,吴菊萍被称为“最美妈妈”。 吴菊萍之所以感动国人,是因在粗鄙的现实面前,她在危急关头的义举,触摸到人们灵魂深处,复苏了人们内心的柔软。常常有人感叹,人心不古、社会沙漠化,吴菊萍告诉世人,在这个时代,善在沉淀在蓄积,它总在不经意之间浮出来,打动人们,让人一下子感到明亮而温暖。 人们激赏吴菊萍,是追求一种善,是舒展这种善,也是呼吁善,希望这个社会更美好、更人性。比如,不少网友强烈呼吁,医院一定全力救助吴菊萍,相关部门应该大力表彰吴菊萍。我们看到医院院长已表示,治疗费5万“全部免掉”。 吴菊萍所在的公司阿里巴巴也与有荣焉。比如,阿里巴巴宣布,将奖励吴菊萍20万元作为“感动阿里奖”,同时“吴菊萍看病和身体恢复期间,给予带薪假期”。有网友认为这是阿里巴巴在沾光,但如此弘扬人心之善,即便是借力,也是一种善。 当然,在感动之余,还应该多追问:其一,如果在现场,我们能够挺身而出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讲述起惊险一幕,吴菊萍只微笑着淡淡说:“这是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这话干净素朴,却真实有力,令人感佩之余,思味良久。 其二,孩子坠楼惨剧为何如此多?这名小女孩是幸运的,她碰到了吴菊萍,但女童依然生死未卜,让人揪心。更让人感叹的是,近年来已发生太多类似惨剧,不少孩子不幸夭折,坠楼一大原因就是因为被家长单独留在家里。据报道,美国法律规定,12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时时有人照看;英国法律虽未明确规定父母不得将几岁以下的孩子单独留在家里,如发生意外,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将被视作违反法律受到处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规定我们可否借鉴? 其三,还该追问,家长为何不能在家陪孩子?工作忙,这是最主要原因。因此孩子在家,要么老人带,要么请保姆,无论谁带,都不如自己带,但家长无能为力。如今暑假到了,孩子放假了,不少家长陷入困境。因为没时间带孩子,不少孩子处于放羊状态,因而一些孩子发生意外甚至死于非命,如何处理这些难题、破解这些困境,既是家长责任,也是社会责任。 “最美妈妈”让我们感动,但不能仅止于感动。 写出你的感悟。附上你搜集的素材。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