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第五完全中学高一语文《归园田居》教案 人教版 一.导入:我先请同学们看一张图片,(展示幻灯片:陶渊明图像)这是一位同学们很熟悉的历史人物,他是一位诗人,他开创了中国田园诗的先河;他辞官隐居,是一位著名的隐士,他就是——陶渊明。 我们前面布置同学们收集和陶渊明相关的知识,哪位同学来讲一讲你知道的内容。(学生按摘录的方式讲6、7条) 老师小结:(展示幻灯片:陶渊明生平简洁)同学们讲得不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宁静、安详的人间幻境,而《归去来兮辞》又将他那种放任自然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随同《归园田居》这首诗走进陶渊明的生活,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 二、新授——初读课文 1、老师板书课题——归园田居 陶渊明 2、(师)这首诗通俗、简明、富有情趣,请大家先听老师朗读一遍,注意字音和节奏。(播放古筝配乐,老师范读)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大声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4、学生自读 5、请三名同学分段朗读,(老师播放古筝配乐) 6、老师点评学生的朗读,对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表扬,在黑板上写出易读错的字词。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对照注释归纳全诗的主要内容并简要概栝(展示幻灯片4) 2、学生合作学习、概括。(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3、请大家重点掌握以下字词(展示幻灯片5) 3. 全班齐读,要求读出学生归纳出作者表达的情感 (点幻灯片:配乐) (12分钟)四、主旨探究 1、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本诗中作者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展示幻灯片6),让学生分小组,结合课文合作探究学习:陶渊明为什么要隐居?他可以有别的选择吗? 2、学生讨论,老师参与,指导讨论。 3、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注意:可深究为什么要去农村、为什么要过清贫的生活、当时的背景、学生论点在文中的印证,发现学生回答中的亮点,随机点拨、激疑、层层深入) 4、老师边组织学生讨论,边板书: 网——误——恋——思——樊笼—— 爱——开、守—(屋、柳、桃李村、烟、狗、鸡) ——自然—— 5、学生再读课文,分两组接龙读,看哪一组读的好,有感情、有韵律,声音响亮,读出对官场、尘俗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点幻灯片6:配乐) (13分钟)五、写法赏析 1、后人评魏晋五言诗“天衣无缝,一字千金”,梁代钟嵘评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朱自清也曾说过:“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那么,陶渊明诗的妙处到底在哪里?我们来探究一番(展示幻灯片7)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段,进行品析,小组交流。 2、学生小组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3、老师组织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多鼓励,亮点点拨提升高度。 4、老师小结:陶诗正如同学们所分析的那样,以其清丽、悠远、明快、韵味深长而得到后人的喜爱,下面,给大家一两分钟时间,试着背诵本诗。 5、学生齐背一遍(或与老师接龙背) (5分钟)六、拓展迁移 1、陶渊明的其它田园诗也写得非常出色,我们再来欣赏几首(展示幻灯片8、9)——《饮酒》《归园田居。其三》,让学生齐读。(或听课件范读) 2、布置学生网上查阅相关知识(展示幻灯片10) (1分钟)结束语 陶渊明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他的诗与他的人一样自然而又纯情。一千六百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读他的诗,仍然能嗅到其中的清新气息,那是自然的气息,春天和秋天的气息,原始森林的气息,是泥土的气息,是菊花在初冬的薄霜里散逸着的淡淡的清香气息。。。。。。 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