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 荷塘月色 第二课时探讨案 教学设想:再读课文,赏析文章重点语段,揣摩文章优美动人的语言,体味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背诵第四、五、六段。 (一)再读课文 一、赏析第四段:教师范读第4节,引导学生思考: ①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如画的美景,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 (1)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呢?请你结合具体句子谈。 ⑤这一段作者有没有提到月?有没有描写月色? 二、赏析第五段:学生朗读第5节,思考: ①这一幅画跟上一幅画比较有什么区别?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说:朱自清先生是用语言代替丹青的能手。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用语言给我们描绘出月色之美的?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引导学生细心品味,驱遣想象,把“文字看出一幅画来,不在文字概念上做游戏(叶圣陶语)”,细细咀嚼,把好滋味辨出来。然后让学生说出感受最深的有关语句,并作出分析、欣赏。 ③本段作者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以什么感受? 三、齐读第6段, ①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是___________的景色,其着笔点是什么?着眼点是什么? ②和前面的画面比,这幅画的色彩是暗一点还是明一点?可以从那些词语看出来? ③这一段描写景物的次序是怎样安排的? 四、学生齐读第7—10段,学生思考: 1、夜游荷塘让作者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2、作者在文章引用了梁元帝的《采莲赋》,《采莲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3、作者勾勒了一幅江南采莲图,江南采莲图有何特点? 4、作者为什么要想到《西洲曲》和江南采莲的旧俗?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