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这是一堂关于介绍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基础课,学生学习之后知道: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
2.解析:教学中通过展示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本框下设三目,第一目情景导入: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第二目情景分析: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互相交融 ;第三目情景回归: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前两目的基础上,感悟文化的巨大作用。
二、目标及其解析
目标:
(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2.解析: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 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时可能会出现困难,原因是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及理论的欠缺,知识点理论性较强,且有一定抽象性。要克服这一困难,就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悟,贴近学生生活,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节课可以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创设情景,诱导学生思考问题,能进行抽象思维。
五、教学过程设计
I.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互相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竞争→课堂小结
II.教学过程
(一)、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不同于经济、政治,但是,它与经济、政治又密不可分。阅读教材第9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问题1:文化与经济、政治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体会到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中渗透着文化的作用。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然后教师进行归纳。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重大影响。阅读教材10页“专家点评”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问题2: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布亦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化虽然由经济、政治决定的,担忧有相对独立性,它并不于经济、政治绝对同步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然后教师进行归纳。
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阅读教材10页“相关连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问题3:社会主义文化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江泽民这段话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产生、发展、作用等方面,阐明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关系。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然后教师进行归纳。
(二)、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互相交融
文文化本身就根源于经济,离不开经济。经济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文化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密切交织在一起。让学生阅读教材11页“相关连接”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4:
问题4 文化的发展是否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加工整合教材信息的能力,感悟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问题5 列举具体实例说明文化根源于经济,离不开经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如科技的作用,人才的需求,劳动者文化素质、技术素质的作用,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等等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回答。
问题7 列举具体实例,说明政治生活离不开文化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探讨,是学生知道各种形式的政治参与都对人们的文化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要警惕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借助文化渗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安排任务,学生交流材料,合作讨论,回答问题。
(三)、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竞争
让学生阅读教材11页“专家点评”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问题8 在国际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只需要搞好经济建设就可以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文化在当今国际竞争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当今国际竞争中,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到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地方向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四)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知道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国际竞争中有重大作用,我们要从中体会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理解积极发展文化事业,特别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五)目标检测
1.美国的“麦当劳”在全球开设了那么多连锁店,靠的不是资金,而是“麦当劳”文化。这说明 ( A )
A.经济与文化日益交融 B.不同地域的文化日益融合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2.“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一说法表明( D )
A.没有文化活动,就没有经济活动 B.文化是经济的基础
C.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D.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
3.中国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不去开发,不使其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随着我们逐步融入国际社会,就会被别的国家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前几年,美国根据我国古代花木兰的故事改编的动画片在我国热播就是一个明证。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B )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B.充分开发我国的文化资源,提高民族文化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C.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D.拒绝外来文化,保护民族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4.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冲击。这说明( D )
A.国际间文化的渗透和交流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B.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C.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不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D.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配餐作业
一、基础题(A组题)
5.思想文化是同政治、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 D )
A.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B.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6.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人们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日益增强。这说明( C )
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文化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C.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D.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具有重大影响
7.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公布后,社会反应强烈,虽然褒贬不一,但是,有关厂家,已经把握商机开始批量生产,投放市场。人们相信,吉祥物将给国际奥委会、奥委会组委会及主办国带来巨大的利润。这表明( C )
A.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B.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了一定的文化
C.一定的文化对经济有重大的反作用 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8.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C )
A.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
9.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主要揭示了( D )
A.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B.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C.科技在增强经济实力中的地位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10.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这一时代特点的是( C )
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③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④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巩固题(B组题)
1.民歌作为口头传唱的艺术,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20世纪初,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各根据地产生了许多革命民歌,人民群众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在民歌中得到真实的反映;5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阶段,乐观向上、艰苦创业、英勇豪迈的特点在民歌中有了生动的体现。这表明( A )
A.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B.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C.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 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2.共建“信用长三角”为主题的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论坛”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会议发布了被称为中国第一份区域性政府间“信用宣言”的《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长三角16个城市政府之所以要联合建设“信用长三角”,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 ②国家要积极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 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④国家需要对国民经济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A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人民日报》报道,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开馆3年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2005年仅门票收入就达4000万元以上,既扩大了就业,又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D )
A.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文化产业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C.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4.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加,我国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迅速增长,文化产业在国家产业发展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表明( C )
A.每种社会形态都有自己特定的生产方式
B.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决定因素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不同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不同
5.下列对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D)
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与一定的经济、政治相互决定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经济、政治具有促进作用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三、提高题(C组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自治区党委根据本地特点,提出了“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思路。宁夏根据其“岩画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神秘而璀璨,边塞文化、大漠文化、黄河文化悠远而豪放”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实施“百县千乡文化工程”和“千里文明长廊工程”,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重要意义
答案:⑴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落后的小省区可以“办大文化”;
⑵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⑶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本身也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发展。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