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政治人教浙江必修4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课程标准
考纲考点
考情分析
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2.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1.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近三年高考考频较高的知识点依次是: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唯心主义及其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①______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本原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②______的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
(2)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之间有无③______的问题,也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古代④______唯物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⑤______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⑥______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考点一 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点拨:不要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理解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前者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不同回答。
考点二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形态
区别
联系
基本观点
优点和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①它们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都是与唯心主义根本对立的
②从外延上看,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是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表现为唯心主义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特别是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也是物质的
①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它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辩证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考点三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基本形态
区别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联系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⑤笛卡儿:“我思故我在”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②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③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点拨:两种唯心主义形态都夸大意识作用。但主观唯心主义夸大的是主观精神的作用,客观唯心主义夸大的是客观精神的作用。
命题研究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例1】 (2010·山东)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试解:______
解析:“上帝创造星辰闪耀,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的观点把上帝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同时又是一种宗教思想。“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是运用科学实验正确揭示事物运动规律,是唯物主义的表现,故两者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①③正确,②④与本题无关。
命题研究2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其基本形态
【例2】 (2011·广东)“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答案试解:______
解析:题中观点是清代儒学大师戴震的观点,他认为,物质世界的气化流行,生生不息,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其规律性的。这蕴涵了唯物主义思想,故C项正确。B、D两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A项否认了质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针对训练1(2011·上海)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命题研究3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其基本形态
【例3】 (2010·江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答案试解:______
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做好本题的重点是抓住设问的关键词“都”。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是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C项正确。A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项是不可知论。
针对训练2(2009·广东)“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误点纠错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决定谁以及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而通常我们所说的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它的基本内容是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矫正练习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可以表述为( )。
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③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④从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出发的问题 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问题 ⑥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⑤⑥
误点纠错2 “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从根本观点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但从哲学发展过程看,唯物主义并不都是科学的,唯心主义也有一定积极意义。
矫正练习2 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误点纠错3 “承认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不能把唯物主义理解成追求物质利益,贪图物质方面的享受;也不能把唯心主义理解成追求精神方面的东西,重视精神利益。它们只是在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上有分歧,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
矫正练习3 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 )。
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C.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误点纠错4 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科学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但二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是不彻底的、非科学的,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
矫正练习4 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下列哪一句话最有可能是他说的( )。
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
D.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与CPI赛跑:“涨”字牵动百姓心
材料一:菜价涨、肉价涨、米价涨、油价涨……2011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同比涨幅一路攀升,连续突破3%、4%、5%、6%……物价上涨轻松掀翻了很多人的预期,CPI从年初的1.5%连续闯关,一路仰冲至6.4%。土豆、鸡蛋、白酒、方便面、大米、棉花、羽绒服也纷纷加入涨价大军。过去有网民说“跑不赢刘翔也要跑赢CPI”,现在变成了“既跑不赢刘翔也跑不赢CPI!”
材料二:普通民众不得不与CPI展开一场“民间赛跑”。于是,催生了囤货抗涨的“海囤族”和节省开支的“抠抠族”。更有对抗CPI的终极秘籍“八戒”:戒驾、戒烟、戒酒、戒零食、戒逛街、戒在外吃饭、戒娱乐……换城消费、“赴港打酱油”也成为一种购物“新体验”。
材料三:中央果断出手,出台稳物价“国十六条”,“通胀阻击战”全面打响。从中央到地方纷纷采取措施平抑物价,调控立竿见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也意味着控物价已经成为调控的首要任务。
命题视角
视角 说一说材料体现的哲学生活道理。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践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映存在,国家的政策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
(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普通民众根据经济形势调整生活方式,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宏观调控政策的及时调整,对保持物价稳定,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持续发展作用重大。
(4)另外还可以从联系、发展、矛盾、价值观等角度分析物价的变化及我们采取的措施。
命题预测
1.2010年底以来,物价上涨轻松掀翻了许多人的预期。根据我国的价格现状,国家迅速出台抑制通胀“组合拳”,这是( )。
A.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2.“囤囤族”高筑“粮台”。囤积生活用品的达人被形象地称为囤囤族,不少囤囤族能将一些可存放的物品买够一两年的用量。
“团购族”合作省金。团购族们通过合作,节省支出,交流感情,领导着一股新鲜的消费潮。
“特搜族”嗅觉敏锐。网友联合起来“地毯式”搜索特价商品,然后互通情报或是互相帮忙购买。每逢周末,“特搜族”结伴组成“特价扫货军团”,去搜罗特价商品。
“网购族”搜出低价。由于少了房租等经营成本,网店商品一般要比实体店便宜一些。
“便当族”卫生节约。都市白领学起做饭。烧好的饭分成两份,一半当作晚饭,另一半用饭盒装好,第二天提着便当去上班。
高物价催生新族群,请你分析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
一、单项选择题
古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春秋时代的《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提出了“水是万物根源”的学说。据此完成第1~2题。
1.二者共同探讨的哲学问题是( )。
A.水是否是物质 B.世界本原问题
C.人源于水 D.意识能否反映物质的问题
2.材料中两人的观点都有不足之处,那就是( )。
A.否认意识依赖于物质
B.没有辩证地看待世界
C.把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混同起来
D.他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3.我国的许多典故包含着深邃的哲学道理,下列成语中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4.(2012·浙江杭州学军中学月考)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托马斯·阿奎那说:“凡事物运动,总是受其他事物推动……最后追到一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这一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6.“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列宁全集》第38卷)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有( )。
①唯心主义是人类智慧树上一朵不结果的花 ②朴素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都是愚蠢的 ③聪明的唯物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④只要存在聪明的唯心论,就能实现聪明的唯物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右边漫画“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的观点属于(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8.(2012·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质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9.“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株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与此观点意义相同的是( )。
A.我思故我在 B.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C.物是观念的集合 D.人是万物的尺度
10.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运动的不同看法,如:“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眼光看,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属于( )。
A.怀疑论、相对主义、辩证法 B.唯心主义、诡辩论、辩证法
C.唯心主义、辩证法、二元论 D.形而上学、宿命论、诡辩论
二、非选择题
11.某校高三(2)班组织学生针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正确性进行大讨论:甲组认为,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都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非科学的,我们应彻底否定。乙组认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有得失,应辩证地认识。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2)对两组同学的观点你是如何认识的?
1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
材料二:霍尔巴赫是18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
材料三: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它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的存在着的东西。”
(1)上述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世界观?
(2)对以上三种观点作出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
基础梳理整合
①思维 ②本原 ③同一性 ④朴素 ⑤主观精神 ⑥客观精神
核心理解深化
针对训练
1.A 2.B
误区辨析纠错
矫正练习
1.A 2.C 3.D 4.A
时政聚焦拓展
命题预测
1.B
2.答案:(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高物价的社会现实带来人们消费和生活意识的变化,催生了新族群。
(2)唯物主义主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新族群的产生是基于不同群体的生活特点和需求。
(3)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构成发展,物价等因素影响人们的生活状态,催生了新族群。
(4)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囤囤族”“团购族”“便当族”“网购族”“特搜族”,同样是新族群却呈现了不同特点。
演练巩固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A 解析:英文歌曲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是宗教精神与唯心主义的体现,相反,科普作家认为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世界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是唯物主义与科学精神,故选①③。
5.B
6.C 解析:本题考查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①是对唯心主义的辩证的评价,符合题意。②否定了旧唯物主义的合理成分,是错误的。③正确,④错误。正确答案为C项。
7.C 解析:漫画认为心(主观意识)可以决定笼(客观事物)的存在,实质上是认为人的感觉是世界的本原,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体现,故选C项。
8.B 9.B
10.B 解析:“心动”是主观唯心主义。“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事物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只讲转化而不讲转化的条件,这样就否定了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不免陷入到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泥坑中去。“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分析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二、非选择题
11.答案:(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而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2)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其划分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②从本质上说,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科学的,但唯物主义经历了不同发展形态,对其科学性要作具体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对物质的解释不够科学,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应大力提倡。③一切唯心主义者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都是错误的,因而成为不结果的花,但作为一个基本哲学派别,对人类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由此可见,乙组的观点是正确的,甲组的观点应辩证地认识。
12.答案:(1)上述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哲学世界观。
(2)①材料一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从本质上讲是正确的,但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这就是唯物主义的第一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材料二虽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但这一观点是在结合了自然科学的基础上提出的,所以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猜测性,但又把世界的物质属性等同于原子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这就是唯物主义的第二种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材料三恩格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万事万物的共性:“物质性”,这是唯物主义的第三种基本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