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3)价格变动对消费和生产的影响。  (1)运用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分析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 (2)结合房地产、蔬菜和国际市场原油等重要商品价格的变化分析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名师点睛  价值规律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状元笔记 1.[闪记] 价格、价值、供求的关系  2.[口诀] 商品的价值量 量大小,社时定,会生产,成反比。  考点一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了解供求变化与价格变动的关系、价值与价格的关系,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必要性,分析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把握价值规律的内容与表现形式。 【知识梳理】 1.价值与价格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2.价值决定价格 (1)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就越高;反之,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就越低。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供给与需求 (1)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2)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间点上和某一价格下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数量。 (3)供给的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减少,商品的价格升高;商品供给量增加,则商品的价格会下降。 (4)需求的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商品的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 5.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对买方有利,这就是买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对卖方有利,这就是卖方市场。 【重点突破】 1.引起价格变动的多种因素 (1)商品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 (2)市场供求影响价格。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提高。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主要是由商品供求关系引起的。 (3)纸币的发行量。当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4)货币本身的价值也会影响商品的价格。一般说来,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商品价格成反比。 (5)引起价格涨跌的还有其他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特别提醒:价值是价格的决定因素,供求关系是价格的影响因素,供求关系不会也不能决定价格。 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劳动生产率即生产效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另一种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可以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2)要注意区分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一定时间内的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3)正确理解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要注意理解和把握几对关系。①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但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个别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增加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总量。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无关。以上几对关系可以归纳为下面图表:  (4)个别生产者为追求额外的利润,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竞相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最终会引起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价值与价格、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是高考经常考查的知识点,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备考时应注意掌握图表题和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命题角度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预测题型:选择题] 【典例1】(2011·新课标,12,4分)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 A.1 452万元 B.1 320万元 C.1 210万元 D.1 100万元 解析 解答此题的基本思路是:①2011年该企业总产量为10×(1+10%)=11(万件);②2011年该企业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1+20%)=110(元);③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110×11=1 210(万元)。 答案 C  命题角度 影响价格的因素[预测题型:选择题] 【典例2】(2011·山东文综,18,4分)下列四幅图描述了某商品的价格(P)、需求量(D)、价值量(V)以及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L)之间的关系。  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  )。 A.①→③→④ B.②→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③ 解析 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商品价值量的减少;商品价值量减少,在供求关系不变的情况下,会降低商品的价格;商品价格下降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由以上分析可知,D的传导过程正确,A、B、C不正确,答案选D。本题还可使用排除法。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需求量无直接联系,故排除有①的选项。 答案 D 【典例3】(2011·浙江文综,25,4分)为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措施,如增加价格明显低于商品房的经济适用房、供低收入者租用的廉租房等。政府出台这些措施是因为(  )。 ①增加经济适用房可以减少商品房购买需求 ②增加廉租房就能抑制商品房有效需求 ③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互为替代品 ④增加保障性住房能缓解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炒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需读懂材料的意思,政府出台一系列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措施的目的是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增加经济适用房可以减少对商品房购买需求,当需求量减少,将会抑制商品房价格的过快上涨,①入选;增加廉租房可能会抑制商品房有效需求,但不是一定就能抑制,②表述太绝对,不选;③没有涉及与商品房的关系,不是原因;增加保障性住房,可以减少商品房的购买需求,使需求量减少,使炒作者不再轻易购买商品房来倒卖炒作,从而导致商品房需求减少,使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得到抑制,④入选。 答案 C 对应训练 【训练1】2010年的天气较为多变反常,导致南方地区夏季时令水果上市时间较往年推迟,供应量减少,价格上涨,同时也拉动了进口水果价格的上涨。这表明商品价格(  )。 A.由价值量决定 B.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C.受供求关系影响 D.由商家决定 解析 A项不符合材料,B、D两项的认识都不正确,故只能选C项。 答案 C 【训练2】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强身健体”,苦练内功,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企业有利于 (  )。 A.减少个别劳动时间 B.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 C.增加商品的价值量 D.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解析 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减少个别劳动时间,故选A项,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 A 【训练3】如果我们把不同的商品放在一起,会发现这些商品的价格各不相同,有时高,有时低;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在同一商品上,会发现这种商品的价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高,有时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由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造成的 B.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由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 C.本质不同,前者是由价值量不同造成的,后者是由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 D.本质不同,前者是由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后者是由价值量不同造成的 解析 不同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价值决定的,同一商品价格在不同时间里出现高低是受供求关系影响的结果,故选C项。 答案 C 考点二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了解商品价格变动怎样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理解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分析供求、价格与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企业重视产品质量的意义。 【知识梳理】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使消费者增加或减少对商品的购买,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需求规律/需求法则: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下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2)需求弹性理论: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重点突破】 商品价格变动对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影响 价格 需 求    本商品 相关品  互为替 代品 上升 减少 增加   下降 增加 减少  互补 商品 上升 减少 减少   下降 增加 增加  特别提醒: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的变动是同向的,即商品价格上升,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也会上升;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的变动是反向的,即商品价格上升,它的互补品需求量会下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减少,生产者就会缩小生产,减少供应量;供应量减少了,又会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增加,生产者就会扩大生产,增加供应量。可见,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者主动扩大或减小商品生产。 (2)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时间减少,就会获得更多利润,就会在价格竞争中更具优势。所以,价格变化与竞争,会刺激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谁生产的商品质量好,谁的商品需求量就大,就能得到更多利润。这就要求生产者适应市场变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使自己的产品符合市场需要,符合消费者需要。 特别提醒:价格变动对生产者的影响,实际上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的结果。   ★★★★ 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特别是近年来价格的变动无论是对生产经营者还是对居民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价格变动的影响应是2013高考考查的热点。  命题角度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预测题型:选择题] 【典例1】(2011·广东文综,24,4分)下图描述的是某品牌奶粉的需求曲线由D1左移到D2。下列事件中能导致这种变动关系的是(  )。                        A.该奶粉生产商供给减少 B.政府提高了商品消费税 C.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 D.该奶粉检测出有害物质 解析 该题考查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A、B两项不构成需求必然减少的条件;C项则会造成需求增加;D项构成需求必然减少的条件,因为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有害奶粉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故选D。 答案 D 【典例2】(2011·安徽文综,2,4分)下图中的曲线反映的是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走势。同期,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方向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②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③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④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某种商品价格下降,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对其互补品需求量增加,对其替代品需求量减少,①③正确且切题,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 A 对应训练 【训练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变动。在日常生活中,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影响较大的一组商品是(  )。 A.海鲜产品、食用油、禽蛋 B.等离子电视、电脑、轿车 C.金银首饰、食盐、家用摄像机 D.蔬菜、大米、日用调味品 解析 价格变动一般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A、C、D三项都不如B项贴切题意。 答案 B 【训练2】(2010·山东文综)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 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 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 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从图所示甲商品价格与乙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出,甲商品与乙商品互为替代品,所以,甲乙两种商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消费者同一需要。若乙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乙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甲商品,导致对甲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情况则相反。可见,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①④正确切题,故选B。由于甲乙互为替代品,若甲商品价格上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会增加对乙商品的需求量,这并不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相反,乙商品价格还可能上升,故不选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量应减少,而不是增加,故③不选。 答案 B 【训练3】一个企业要使自己的产品“适销对路”,必须(  )。 ①重视产品质量,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劳动生产率高,才能在价格上占优势 ③面向市场,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顺利让渡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 ④改进技术,加强管理,因为技术先进才能增加自己商品的价值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适销对路”与②的说法不一致;④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①③对应的B项。 答案 B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主线。而物价问题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长效热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足见物价问题的重要性。高考既可能在此出选择题,也可能出主观题。  1.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人们可以暂时不买,但面粉价格即使上涨了,人们也得买。这说明(  )。 ①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②价格上涨,人们的购买量会急剧减少 ③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不会导致其需求量的迅速减少 ④高档耐用品价格的上涨会导致其需求量的迅速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 B 2.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一方面带来了猪肉消费量的减少,另一方面也直接导致了鸡、牛、鱼等肉类食品销售火爆。这告诉我们(  )。 ①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互为替代品的需求量呈反向变动 ②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互为替代品的需求量呈反向变动 ③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互为替代品的需求量呈同向变动 ④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互为替代品的需求量呈同向变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3.随着猪肉价格的回升,养殖户会继续增多,后续猪肉的供应将会有保证。这说明价格上涨通常会导致该商品(  )。 ①需求量减少 ②消费量增加 ③生产规模扩大 ④供应量增加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4.2011年7月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6月下旬,主要食品价格上涨范围较上中旬有所扩大,猪肉价格仍在继续上涨,6月下旬猪肉价格与5月下旬相比,涨幅达到15%。批发市场数据显示,猪肉均价达到24.95元/公斤,创下了近三年猪肉价格的最高纪录。受猪肉价格节节攀升、天气高温影响,居民猪肉消费需求量开始下降。在最受关注的物价方面,分析人士预计,由于翘尾因素影响进一步加大、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达6.4%,创三年来新高。就目前来看,管理通胀预期仍是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1)猪肉价格上涨对生产和生活会带来哪些影响? (2)某校高一(1)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围绕“促进生猪生产,稳定猪肉价格”的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针对该主题,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从生产上来看,会调节生产规模。肉价上涨,养猪有利可图,会刺激农民扩大生猪养殖规模,逐步增加生猪及猪肉的供应量;从生活上来看,会减少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需求,降低消费水平,同时会增加消费者消费一些与猪肉可以互相替代的商品,如牛肉、鸡肉等,带动替代品价格的上涨。 (2)①加大对生猪养殖的扶持力度,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理由:前段时间生猪价格过低,生猪养殖户积极性受到打击,应该采取综合有效的奖励政策或措施,促进生猪生产尽快恢复,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②引导农民建立养殖小区,促进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降低养殖成本。理由:生猪饲养成本上升,进行标准化规模饲养后,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改善防疫条件,提高生猪生产能力。③建立和完善生猪的公共防疫服务体系。要坚持预防为主,控制生猪疫情。对生猪一些疾病实行免费强制免疫,所需经费由财政负担。理由:部分地区发生猪病疫情,病死猪较多。受其影响,我国生猪数量减少,生猪生产出现下滑。(答出任意两条,言之成理即可)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