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队中学教案纸 (备课人:胡高峰 学科: 高二政治 ) 备课 时间 10、10 教学 课题  教时 计划 1 教学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意识作用的原理, 学生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逐步培养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通过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学习,学生明确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2)思考人们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的作用。 (3)通过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明确积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意识的本质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过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一种主观反映,也就是说人能够认识世界,那么究竟人是如何来认识世界的呢? 教材P38探究一,同时展示相关图片 ——因为建筑师有意识而蜜蜂没有。动物没有自觉的意识,不懂得自己活动的意义,它们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此,人的活动是具有目的和计划的,这就是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二、意识的作用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过渡)人的意识活动除了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之外,还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不同于动物的适应性活动)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展示神一到神六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可以根据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预见到在哪些情况和条件下,应该出现哪些现象,人类就可以预先提出计划和方案,采取措施,防范不良情况,利用有利情况,造福自身。这些都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另外,意识活动不但能认识事物的外在现象,还能揭示深藏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就每一个人和每一次的认识活动而言,认识是有限的;但就整个人类的无限发展和人类认识不断前进的历史趋势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 所以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过渡)教材P39探究一 人能够制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说明了什么? 我们认识了世界后,我们的意识是否就完成任务了呢?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思考:人能够生产出新的物质、新的产品,可以变废为宝,可以模仿人脑制造出电脑。动物能吗?为什么?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展示图片飞机的产生 物质是具有规律的,而意识能够认识这种规律,根据客观实际在观念中构建客观上尚未出现的事物,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过渡)但是,意识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1)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2)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高尚的意识——激励向上 错误、萎靡的意识——阻碍倒退 (展示张海迪的图片) (过渡)从前,有个牧师劝穷人信教。他问一个穷人:“你死后愿升天堂,还是愿下地狱?”穷人回答说:“唉,看吧!哪边的玉米面便宜,就到哪边去吧!”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 (播放动画草船借箭)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应该树立的正确的世界观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应该树立的方法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后两者中,前者决定后者 小结:意识的作用:1、意识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尤其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精神)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结论:1、做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同时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课外作业 作业:意识的能动作用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上课可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