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 讲:朝核问题 以“朝鲜核危机”和“朝核六方会谈”为例,分析中国政府的基本外交政策、中国影响力的提升、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间关系的调整及各国对争取世界和平所作的努力。 【考点背景透析】 今年10月9号朝鲜成功进行核试验震惊了整个世界。经过几天的沉默之后,朝鲜宣布愿于近期重返六方会谈的谈判桌同样让世界瞠目!中国的沉默外交效率惊人!中国为六方会谈所进行的成功努力赢得了全世界的赞同。同时这一会谈又涉及到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几个国家的关系。涉及到当今时代最敏感的核武器问题。所以应当关注。 【相关资料精粹】 材料1:朝鲜核危机 (1)2006年10月9日,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朝鲜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朝中社报道说,这次核试验是“百分之百”依靠自己的技术进行的。报道称,这次核试验是“安全、成功的”,核试验过程中没有发生像核辐射泄漏这样的危险。报道没有透露核试验的时间、地点和爆炸当量。 (2)2006年10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表声明:10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实现半岛无核化,反对核扩散,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一贯立场。中方强烈要求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停止一切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行动,重新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有关各方的共同利益。中国政府呼吁有关各方冷静应对,坚持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问题。中方将为此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 (3)2006年10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对于朝鲜核问题,刘建超指出:实现半岛无核化、防止核扩散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一贯立场。这一立场没有改变。昨天的外交部声明已经明确阐述了中国政府对朝鲜进行核试验的严正立场,朝鲜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进行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中方强烈要求朝方信守无核化的承诺,停止一切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行动,重新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符合有关各方的共同利益。在当前形势下,中国政府呼吁有关各方冷静应对,坚持通过对话和协商和平解决有关问题。中方将继续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中方也正在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做各方的工作,以使朝鲜半岛核问题尽快回到六方会谈轨道上来。我们希望有关各方能够积极行动,推动形势向缓和的方向发展。在朝鲜半岛无核化这个问题上,中朝之间出现了重大分歧,我们对朝方所采取的政策表示坚决反对。我们也呼吁朝鲜方面能够切实履行关于无核化的承诺,停止采取使局势进一步恶化的任何行动,尽快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朝鲜方面进行核试验给中朝关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发展同朝鲜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这一政策是坚定不移的,没有变化。我们在处理同朝鲜的关系的时候,遵循两个原则:第一,符合中朝双方的共同利益;第二,有利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我们将继续本着这样的原则处理中朝关系。现在国际社会和有关各方在就如何应对目前的局势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中方一直并且将继续关注形势的发展。中方将继续同有关各方,包括安理会的成员国就如何采取下一步行动交换意见。我们采取的所有努力,第一要有利于实现半岛无核化,第二要有利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和稳定,第三要有利于六方会谈能够尽早恢复,通过协商和对话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 (4)2006年10月9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朝鲜进行核试验问题发表声明。安南说,对朝鲜不顾全世界反复要求不要进行核试验的要求,朝鲜仍进行核试验表示极为关切,这个行动违反了国际裁军和核不扩散的准则,也违反了目前国际禁止核试验公约,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危害了朝鲜半岛及附近地区的安全。安南呼吁有关各方对朝鲜的这一严重挑战,给予建设性的反应。安南还呼吁有关方面在六方会谈的框架内立即恢复严肃的对话和谈判。安南认为,朝鲜这次不顾世界劝阻仍进行核试验说明,国际社会有必要共同努力,重新加强并使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得到实施,使国际社会在裁军和禁止核试验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5)2006年10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关于朝鲜核试验问题的第1718号决议。安理会第1718号决议对朝鲜核试验表示谴责,要求朝方放弃核武器和核计划,立即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并决定针对朝方核、导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领域采取制裁措施。同时,决议强调《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应严格履行义务,有关各方应保持克制,不要采取任何可能加剧紧张局势的行动,继续通过政治和外交努力寻求解决问题,争取尽早恢复六方会谈。决议排除了授权使用武力的可能,未对朝鲜实施全面制裁,并表示将视朝鲜遵守决议情况调整、暂停或取消对朝制裁措施。 材料2:朝核问题谈判的演变及中国政府的基本立场 1.六方会谈缘起 (1)美国和朝鲜的军力不平衡及美对朝的军事威胁。美国从1958年开始,在朝鲜半岛及其临近地区部署了大约2600件核武器。部署在韩国的核武器主要是短程核导弹、核炮弹等,其针对朝鲜的目的很明确。美国还对韩国提供了核保护伞。尽管前苏联和中国都曾经对朝鲜的安全做出过承诺,但是,这种承诺似乎都不包括提供核保护伞;而且,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苏联和中国都没有在朝鲜长期驻军,因此,在核领域的安全问题上,朝鲜与中国或者苏联的关系并不密切。 这种态势导致以下后果。第一,朝鲜在安全上更倾向于发展战略武器能力,而不是依赖与苏联或中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其次,由于当时苏联和中国在安全上给朝鲜的承诺不包括核领域,因此,两国对朝鲜核武器发展政策的影响力也极其有限。 (2)美国政策的转化。1991年9月27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宣布,撤除美国部署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战术核武器。这是当时东西方全球战略互动的一部分,它在事实上大体满足了朝鲜要求美国撤出驻韩国核武器的呼吁,客观上推动了朝鲜核问题的积极转变。 1991年底,朝鲜北南双方签署了互不侵犯协定;韩国政府宣布韩国不存在任何核武器,表明美国已经完全撤除其部署的核武器。朝韩双方签署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 1992年1月底,朝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了接受安全保障协议。6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朝鲜进行了第一次视察。但是,1992年下半年,国际原子能机构与朝鲜就视察问题出现摩擦。 1993年3月12日,朝鲜第一次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在朝鲜的宣布生效之前,美国和朝鲜进行了副部长级的谈判,并于1993年6月11日达成一个联合声明。原则上,这次核危机得以解决,实际上,双方仍有很多争执。到1994年上半年,问题再次严重起来。美国前总统卡特于当年6月中旬对朝鲜的访问改变了问题发展的方向。朝鲜同意冻结其核计划,美国同意恢复双边高级会谈。 1994年10月21日,美国和朝鲜就朝鲜核问题达成一个《框架协议》,同意就彻底解决朝鲜核问题采取逐步的互利措施。但是,在协议达成之后一段时间之后,协议的履行变得越来越艰难。 布什政府上台后,表现出强硬的对朝鲜姿态,并于2002年初将朝鲜与伊朗、伊拉克一起称为“邪恶轴心”,媒体披露的美国《核态势审议报告》也将朝鲜列为使用核武器的对象之一。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态势和军事行动可能加重了朝鲜对美国军事打击的担心。朝鲜也对美国表现了非常强硬的姿态。在2002年10月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访问朝鲜期间,朝鲜承认其拥有浓缩铀计划。美国方面以朝鲜破坏《框架协议》为理由停止重油供应。朝鲜随后中断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朝鲜核设施的安全保障。2003年1月10日,朝鲜再次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 2.六方会谈的基本历程 (1)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危机,2003年4月23日至25日,中国、朝鲜、美国三国在北京举行了朝核问题三方会谈。 (2)2003年8月27日至29日,第一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形成六点共识是:第一、各方都致力于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开创半岛的持久和平;第二、各方都主张半岛应无核化,同时认识到,也应考虑解决朝方在安全等方面提出的关切;第三、各方原则上赞同按照分阶段同步或并行实施的方式,探讨并确定公正合理的解决方案;第四、各方同意在会谈、和谈进程中,不采取可能使局势升级或激化的措施;第五、各方都主张保持对话,建立信任,减少分歧,扩大共识;第六、各方同意继续六方会谈的进程,并尽快通过外交渠道确定下一轮会谈的时间和地点。 (3)2004年2月25日至28日,第二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三个议题”和“五个进展”。“三个议题”是:一是解决核问题的目标是弃核。二是解决核问题第一阶段的措施问题。三是持续和谈进程的问题,各方一致同意把和谈进程继续下去,不晚于2004年6月底举行第三轮六方会谈,并成立工作组。 “五个进展”是:一、成功推进了实质问题的讨论;二、明确了采取协调一致步骤解决问题的方式;三、发表了启动和谈进程以来首份文件;四、确定了第三轮会谈地点和时间;五、同意建立工作组推进会谈机制化。 (4)2004年6月23日至26日,第三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五个成果”:首先,各方都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朝方表示愿意以透明的方式放弃核武器计划,强调核冻结是弃核的第一阶段,愿意为此接受核查。第二,各方就弃核的第一阶段达成共识,各方均认同实施核冻结并采取相应措施是弃核的第一阶段。第三,各方同意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按照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的原则寻求核问题的和平解决。第四,各方审议通过了工作组的概念文件,确定了工作组的职责和运作方式,有利于工作组今后更为有效、规范和务实地开展工作。第五,各方原则确定了第四轮六方会谈的会期,并发表了第二份《主席声明》。这标志着会谈进程将继续下去。 3.中国政府在解决朝鲜核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政策主张 (1)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2)通过外交和政治手段解决分歧; (3)保持朝鲜半岛无核化。 材料3:新华网北京2007年2月13日电 综述:六方会谈取得的一次重大突破——朝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在北京成功闭幕。   巧妙地将参会各方不同诉求熔炼于一份颇具操作性的共同文件,成功地解决一度困扰六方会谈进程中如何落实9·19共同声明的起步问题,并为“行动对行动”原则赋予详实内容——六方会谈迎来了其进程中的一次重大突破。 经过6天近百场的艰苦双边、多边磋商,朝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13日下午在北京成功闭幕。 在会议结束后发布的共同文件中,六方重申以和平方式早日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各方的共同目标和意志,重申将认真履行在共同声明中作出的承诺。同意在起步阶段根据“行动对行动”原则平行采取包括朝鲜弃核,对朝鲜提供经济、能源及人道主义援助,设立有关朝核问题和东北亚和平与安全机制的工作组等一系列步骤,分阶段落实共同声明。 在共同文件中,六方同意于2007年3月19日举行第六轮六方会谈,听取工作组报告,研究下一阶段行动。 分析人士认为,体现本次会议成果的共同文件内容之具体、操作性之强、所达成的共识之多,远超人们的预料,堪称解决朝核问题道路上新的“里程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指出,在这份“里程碑”意义的共同文件背后,凝聚了各方在继续推动实现半岛无核化进程、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巨大的共同利益。 国务委员唐家璇在会谈闭幕后会见了参加本阶段会谈的六方代表团团长。他表示,六方不仅确定了落实共同声明起步阶段的具体行动,还就如何落实的机制达成了共识,这是六方会谈取得的一个重大突破,标志着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迈入实质性阶段,充分体现了各方通过和平协商实现半岛无核化的政治意愿。 唐家璇呼吁各方继续努力,显示政治意志和智慧,体现灵活与耐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对话解决的方向,认真履行各自的承诺,不断推动六方会谈继续取得更大的成果。他表示,中国政府坚定支持本次会议达成的文件,愿意承担相应义务。 中国代表团团长武大伟在会议闭幕式上说,此次会议至此画上了圆满句号,在六方会谈进程和无核化进程中向前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这不仅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有关国家发展和改善关系,也有利于构筑和谐东北亚新格局。 “这次会议再一次有力地证明,六方会谈是有生命力的,不断推动和深化会谈,不仅充满希望,而且大有可为。”武大伟说。 参加六方会谈的其他各方团长也对本阶段会议取得的成果予以高度评价。各方愿认真履行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兑现承诺,实施好起步阶段的行动,在共同推动六方会谈进程中不断增进互信,加强合作,致力于实现东北亚地区持久和平、稳定与繁荣。 六方会谈启动于2003年8月,迄今已举行5轮。2005年9月,会谈通过首份成果文件,即9·19共同声明。在这份共同声明中,朝鲜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并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其他五方表示,愿向朝提供能源援助。 在本阶段会议期间,各方为弥合分歧、达成共识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特别是在12日上午10点至13日凌晨2点30分,各代表团连续进行密集的双边和多边磋商。(经过6天紧张艰苦、充满悬念的谈判和磋商,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2月13日在北京落下帷幕。会议通过的《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包含了诸多重要共识。这一文件不仅为第五轮六方会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标志着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 【命题视角点拨】 本题的考核角度可能有:大国关系的调整;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基本原则;中国的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睦邻、安邻外交政策。国家利益是一国外交的基本出发点,等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