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题的类型及其解决方法
整理 陈彬
2006年高考江苏卷政治命题的最大变化就是首次在高考题中设置了综合探究题,并把它单独作为一种题型,占全卷总分150分的13%,约20分。这对我省明年的高考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借鉴。因此,研究综合探究题考查的角度及其解决方法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对探究与实践的实际操作进行考查
这种类型主要是对课题研究的考查——主要包括对研究课题的拟定、研究方案的制定(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课题的具体实施、成果的表达和交流等方面内容的考查。
1.课题的提出和论证
例1:(2001—上海文综卷—第19题)……下面列出了学生的三个研究课题名称:课题一: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探究;课题二:近代文化名人云集多伦多原因考究;课题三:上海市中学生自行车牌照税交纳现状调查。在上面列举的课题中,请选择其中一个作为你的课题,写出所选课题名称,并简单陈述选题理由。
【参考答案】课题一: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探讨。理由:对上海成为节水型城市有积极意义。熟悉,可操作性强,有兴趣等。 课题二:近代文化名人云集多伦多原因考。理由:感兴趣,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等。 课题三:中学生自行车牌照税缴纳现状调查。理由: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依法纳税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有助于培养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等。
【方法总结】一般情况下,考生选择课题时要注意:课题的可行性——问题不宜太深,题目不宜过大或研究的面过宽,要“切口小”,高中生能够研究;课题深刻性和独创性——课题本身要具有一定的含金量,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探究价值;课题的明确性——课题中包含的问题指向要明确,问题的结构要清晰。被选为课题的问题一般应该是一个好问题,要学会将问题转化为课题。这里课题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
阐述选题理由就是要说明选题与材料的相关性及选题的重要性。由于课题涉及的范围具有广泛性,因此在选题时,要认真审题,确定自己最“拿手”的课题。所谓“拿手”,实际上是指能分析出选题的理由。要学会从教材知识、学生生活、现实意义等角度考虑所拟订课题的依据或目的。
2.确定研究目的及方法
例2:(2005年—江苏卷—第35题)近几年来,有些中学生以穿名牌、用名牌为时尚。某校高三(3)班专门召开了“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主题班会。针对本班同学日常生活消费状况,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参考答案】课题:中学生消费面面观或中学生消费现象透视等。研究目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引导消费行为。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小组合作等。
【方法总结】(1)课题研究目的是指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表述要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要从研究主题出发,目的要明确,要表明课题研究的积极意义。(2)研究方法。指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技术、手段或操作规律。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般有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跟踪调查、抽样调查、实地考察等);观察法;文献研究法(查阅图书、报刊、网络等各种文献资料);小组合作法(小组讨论法);网上查阅法及辅助性的具体方法、手段、技术等。在确定研究方法时要针对不同课题的具体情况,有选择的采用合适的方法。
3.收集资料或提出问题
例3:(2002年高考政治上海卷第32题)……假设你要参加《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的立法听证会,就其中关于优秀历史建筑的维护整修义务完全由该建筑所有者承担这一规定发表意见,你应该准备哪些方面的资料
【参考答案】材料准备:优秀历史建筑的现状及其维修的费用;该建筑所有者的收入状况;相关法律的规定;外省市以及国外的有关经验;专家学者的观点,等等。
例4:(2004年—上海卷—第31题)……假设你们学校邀请李斌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为题举行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在请你围绕报告的主题向李斌提一个问题。
【参考答案】一般性问题如:什么是正确的人才观?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如:德与才孰重孰轻?如何看待全才与专才?如何看待个人价值与个人收入的关系?
【方法总结】(1)收集资料要明确:收集材料干什么?为什么主题服务?就例3而言,一定要明确发言主题,即优秀历史建筑的维护整修义务是否要完全由该建筑所有者承担,所准备的材料要为这一发言主题服务。所收集的资料要进行筛选,去粗取精,并注意资料的说服力。(2)要求学生提出问题改变了过去传统回答问题的形式,通过虚拟的情境,要求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的角色进行了转换,提问题不能偏离主题,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就例5而言,所提问题要围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这一主题,联系实际,选择一定的角度来设计,提出的问题要深刻,表述要简洁明了。
(二)对研究性学习涉及的政治学科知识进行考查
对研究性学习或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从涉及的政治学科知识角度进行考查,既可以考查课题研究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依据和意义,也可以要求考生用所学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知识对解决某个问题提出见解、看法、合理化建议等。但总的来说是依托政治学科知识,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说明的是,这是综合探究题考查的主体和重点。
例5:(2006年—江苏卷—39题)……某中学5名同学围绕“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组成探究小组。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组成探究小组。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问卷、走访、查阅文献、上网等方法,对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同学们发现,第一,……第二,……同学们还了解到,……(具体内容略)
假如你现在加入该探究小组,请继续探究以下问题:
(1)运用经济常识,就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2)针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为中学生设计一个行动方案,并简要说明实施行动方案的意义。
(3)参与该项活动对你今后进行探究性学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1)①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②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经济手段,引导有关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搞好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③制定并严格执行有关法规,规范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④运用行政手段,加强管理和监督。
(2)例如,“校园废旧电池回收行动方案”:出一期板报,使同学们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写一封倡议书,倡议“回收一节废旧电池、留下一方洁水净土”;设一个回收箱,专门回收校园中的废旧电池,并将回收的电池送环保部门。实施这一行动方案的意义:有助于增强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选题要切合社会实际和中学生自身的实际;要综合运用问卷、走访、查阅文献、上网等方法,收集大量的真实的感性材料;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要把正确的认识运用于自己的行动之中。
【方法总结】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这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要求。对于例5(1)中的问题,所提的建议一要紧扣主题;二要具有可行性,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三要尽量联系所学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第(1)问要运用经济常识对政府提建议,那就是要政府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手段。第(2)问中“实施方案的意义”要结合热点,谈对“中学生自身”、对“国家战略”的意义。第(3)问,承接第(2)问,谈经验总结、启示,实际上回扣了课本基本知识,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此可以看出,做好综合探究题,离不开一定的学科知识作基础和支撑。如果我们基础知识不扎实,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正如每一种题目都有其特定的类型和解题技巧,综合探究题也不例外。如果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对于一些基本的答题技巧缺乏必要的了解,会造成在高考中的大面积失分。因此,进行综合探究题专项的复习和训练,掌握综合探究题的类型及其解题技巧是必要的。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