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教案 课题: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第 课时 时间: 课标要求: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后果,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联系的观点,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健康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认识经济建设,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 重点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教学 难点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教学 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是否有课件     有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 课后 补充  问题设计与 双边活动 授课内容    通过给学生展示太湖的两幅图片,加以比较,深入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展示图片,十七大强调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就是发展。 多媒体课件展示科学发展观漫画,并将其内容给学生加以解说。 阅读课本综合探究问题,对有关的材料加以分析,加深学生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认识。 多媒体课件展示《统筹城乡发展》对解决好称城乡差距问题做有关的解释分析。 本课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情景探究导入: 多媒体课件展示:无锡太湖的图片对比 问题设置:同是太湖,为何如此的不同? 深入探究:为何太湖的水质会出现恶化?学生讨论问题,并说明理由: ?经济高速发展造成工业污染突出? 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加重太湖水环境压力? 3.城市化进程加速,废水处理严重滞后 4.渔业养殖规模急速扩张加重太湖沼泽化? 阅读课本第87页的专家点评,试着在课本上找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为此我们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那么何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是什么呢?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发展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 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的核心是 以人为本 具体要求: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全面协调可持续 多媒体图片展示:漫画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化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理,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多媒体图片展示:漫画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和深刻内涵,那么怎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呢?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自主阅读课本第88页综合探究活动,联系材料,谈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 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经济发展要仅仅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地位: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措施: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多媒体图片展示:漫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 教师解说: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多媒体课件展示:知识脉络图 坚持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 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 每个家庭。 5.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教师解说: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本课知识结构: 实例探究 [例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 ) 坚持以人为本 B.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 C.实现可持续发展 D.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答案:A [例2] “非典”疫情过后,国家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对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国家致力于统筹 ( ) A.区域发展 B.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城乡发展 D.经济社会发展 答案:D  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5分钟 5分钟  课堂 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问题。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认识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思路,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和民族自强意识,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等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作业 ★课后作业 讨论:联系经济生活,讨论应如何理解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教后感 本节内容理论性、概括性较强,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协调发展方面的正反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及实施途径。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