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案
课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 课时 时间: 月 日
课标要求: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自治机关,又行使自治权;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并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现实问题理解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应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合国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使学生理解接受并拥护这一制度
教学
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教学
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教学
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是否有课件
有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
课后
补充
问题设计与
双边活动
授课内容
教师活动:用图片展示我国地图并简要说明我国设立的五个省及民族自治地区,及各自治区成立的时间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抓住有效信息。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9页的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看课本,讨论找出对应的自治权
学生活动:看课本,思考,讨论,找出答案
教师针对具体情况结合材料具体解释
教师活动:那么,如何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并讲解有关信息
思考这一图片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总结体现了那些优越性
教师活动:十七大少数民族代表的资料展示
(一)引入新课
播放 “西藏自1989年至2007年经济发展状况”的视频,西藏自治区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其原因是什么?一起总结我国是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而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 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多媒体打出板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进行新课
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教师提示:这样三个问题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逐个进行。这则探究活动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这一制度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自治区都设置在哪些地方呢?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国家统一领导
自治机关是什么机关,它的职权与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有什么不同?
它的职权具有两重性,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结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教师:很好,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一含义呢?
理解这一含义要注意以下四点。
(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教师:那么,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都有那些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0页的探究活动,思考下面两个问题。学生:┅┅┅┅。教师:那么,关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我们该如何理解呢?这就是我们要理解的第二点。
(2)、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举例如:立法自治权方面:据统计,自196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220件地方性法规和单性条例。其中包括《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环境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对外国人来藏登山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信访条例》《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决定》《关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活动的决议》《关于严厉打击“赔命金”违法犯罪行为的决定》等。
(3)、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教师: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除了要注意上述三点外,还要注意第四点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师:那么,如何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师:这一问题我们该如何理解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一段历史资料,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
师:上述图片和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生:材料反映了经过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我国各民族之间已经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师:这样的民族分布特点和民族传统对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什么影响呢?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师,很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同时,它也对我国各个方面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那么,它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1页“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的象征”的图片,并结合教材第81页的探究活动,思考这一图片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生:它象征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师:因此,我们可以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生:维护国家统一。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师:关于这一点,我们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先看一则材料
学生: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多媒体打出板书)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师:关于这一点,我们该如何理解呢?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祖国统一大家庭内,使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满足了各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多媒体打出板书):
3、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师:关于这一点,我们该如何理解呢?(多媒体展示凉山彝族自治州资料)
生:各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这使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师:尤其是民主改革之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了梁山经济的发展。那么这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有何意义呢?生: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4、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师:关于这一点,我们该如何理解呢?生: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能够密切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民族、各地区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教师总结:中央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有机结合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跟踪练习:
1.(1996年全国)1989年以来,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至1999年三月,西藏自治区人大已制定了150多个具有鲜明的民族区域自治特点的法规和单行条例,这一事实表明( B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制定地方性自治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表现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重要表现 ④西藏人民享有充分的民族自治权
A. ①②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
2.下列选项,属于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有 ( ACD )
A.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B.制定自治宪法
C.安排使用地方财政 D.使用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课下作业:一篇小论文(不少于500字)
关于西藏问题
要求:材料自找,题目自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课堂
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从其内涵,原因和优越性三方面讲解,尤其注重分析了内涵和优越性,使学生全面理解我国实行的这个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并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业
完成中华第一考的有关练习题,并写一篇小论文
教后感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