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 对口帮扶成效明显,是西部落后地区的经 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明显增 长。 ---- 幻灯片 2(作者:黔东南州政府) ---- 幻灯片 3 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东部地区与 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 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 ---- 幻灯片 4 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西部地区特殊的相对资源优势、产业优 势以及国家政策的倾斜等因素,资本西移的势头逐年加强。因此,外资也 逐步亲睐西部这一投资热土,近年来,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的数额迅速 增长,从1983年到2003年,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就由0.3429亿美元迅 速增长到12.155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9.06%。 ---- 幻灯片 5 怀化市处于中西部结合这一特殊地段,西部大开发对于怀化市招商引资工作来说既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2000年-2005年怀化市新批外来投资企业总数达2029户,合同外资4172236万元,到位外资1499397万元。 不仅比较好地解决了上项目这个重点问题,而且通过项目合作,引进了大量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招商引资既扩大了怀化市经济底盘,壮大了规模企业群体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怀化市2006年招商引资 ---- 幻灯片 6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 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 幻灯片 7中央和国家机关、央企第六批援藏干部从北京启程 2010年07月31日   来源:新华社 1995年开展干部援藏工作以来,中央已选派六批共4741名干部进藏工作,干部援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进一步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交流和联系,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充实了西藏干部队伍力量,增添了西藏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也为内地培养锻炼了一批干部。 今年1月,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加大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力度。第六批援藏干部共994人,其中从内地17个省市选派的775名援藏干部经所在省市组织人事部门培训后,已于近期分批先期到达西藏。按照中央的有关要求,今年为青海省藏区选派了第一批援青干部。 ---- 幻灯片 8---- 幻灯片 9孔繁森 孟二冬 贺卫方 ---- 幻灯片 104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 ---- 幻灯片 11二、资源的跨地区调配 我国的能源跨 地区调配工程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西 气 东 输 西 电 东 送 ---- 幻灯片 12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 著名的调水工程: ---- 幻灯片 13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 著名的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引滦入津、 引黄济青 世界--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美国北水南调 ---- 幻灯片 14拓展: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 ---- 幻灯片 15拓展: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 ---- 幻灯片 16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 著名的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引滦入津、 引黄济青 世界--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2. 调水的原因: ---- 幻灯片 17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 著名的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引滦入津、 引黄济青 世界--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2. 调水的原因: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 幻灯片 18(一)南水北调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 幻灯片 19返回 东线工程 从长江下游扬州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并连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到烟台、威海。 ---- 幻灯片 20返回 中线工程 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 幻灯片 21返回 西线工程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 幻灯片 22阅读 P26 页的材料,思考: “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利弊? (评价) ---- 幻灯片 23“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评价 1、东线方案的评价: 利: 东线方案? ---- 幻灯片 24“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评价 1、东线方案的评价: 利:①缓解华北平原以及京津唐地区 用水紧张的问题。    东线方案? ---- 幻灯片 25“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评价 1、东线方案的评价: 利:①缓解华北平原以及京津唐地区 用水紧张的问题。   ②有效利用水资源,促进调水沿 线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东线方案? ---- 幻灯片 26“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评价 1、东线方案的评价: 利:①缓解华北平原以及京津唐地区 用水紧张的问题。   ②有效利用水资源,促进调水沿 线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直接利用京杭运河的河道,投 资少,工期短。 ---- 幻灯片 271、东线方案的评价: 弊: “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评价 ---- 幻灯片 281、东线方案的评价: 弊:①受地形的影响,需多级提水, 运营成本高。    “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评价 ---- 幻灯片 291、东线方案的评价: 弊:①受地形的影响,需多级提水, 运营成本高。   ②沿途经人口稠密地区及工农业 生产活跃区,易造成水质污染。    “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评价 ---- 幻灯片 301、东线方案的评价: 弊:①受地形的影响,需多级提水, 运营成本高。   ②沿途经人口稠密地区及工农业 生产活跃区,易造成水质污染。   ③调水利用过程中,易造成土壤 次生盐碱化。    “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评价 ---- 幻灯片 311、东线方案的评价: 弊:①受地形的影响,需多级提水, 运营成本高。   ②沿途经人口稠密地区及工农业 生产活跃区,易造成水质污染。   ③调水利用过程中,易造成土壤 次生盐碱化。   ④沿海地区可能造成海水入侵。 “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评价 ---- 幻灯片 321、东线方案的评价: 弊:①受地形的影响,需多级提水, 运营成本高。   ②沿途经人口稠密地区及工农业 生产活跃区,易造成水质污染。   ③调水利用过程中,易造成土壤 次生盐碱化。   ④沿海地区可能造成海水入侵。 “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评价 ---- 幻灯片 33中线方案? ---- 幻灯片 342、中线方案的评价: 利: ---- 幻灯片 352、中线方案的评价: 利:①调水线路南高北低,全线水都能    自流。    ---- 幻灯片 362、中线方案的评价: 利:①调水线路南高北低,全线水都能    自流。   ②三峡水库建成以后,利用三峡水    库输水量最大。    ---- 幻灯片 372、中线方案的评价: 利:①调水线路南高北低,全线水都能    自流。   ②三峡水库建成以后,利用三峡水    库输水量最大。   ③河流污染较少。 弊: ---- 幻灯片 382、中线方案的评价: 利:①调水线路南高北低,全线水都能    自流。   ②三峡水库建成以后,利用三峡水    库输水量最大。   ③河流污染较少。 弊: ---- 幻灯片 392、中线方案的评价: 利:①调水线路南高北低,全线水都能    自流。   ②三峡水库建成以后,利用三峡水    库输水量最大。   ③河流污染较少。 弊:①没有现成河道,需开挖新河道。    ---- 幻灯片 402、中线方案的评价: 利:①调水线路南高北低,全线水都能    自流。   ②三峡水库建成以后,利用三峡水    库输水量最大。   ③河流污染较少。 弊:①没有现成河道,需开挖新河道。   ②工程量大,占地多。    ---- 幻灯片 412、中线方案的评价: 利:①调水线路南高北低,全线水都能    自流。   ②三峡水库建成以后,利用三峡水    库输水量最大。   ③河流污染较少。 弊:①没有现成河道,需开挖新河道。   ②工程量大,占地多。   ③引水穿越秦岭地区较困难。 ---- 幻灯片 42西线方案 西线方案? ---- 幻灯片 433、西线方案的评价:  利: 西线方案? ---- 幻灯片 443、西线方案的评价:  利:①线路短。     西线方案? ---- 幻灯片 453、西线方案的评价:  利:①线路短。    ②水质好。   西线方案? ---- 幻灯片 463、西线方案的评价:  利:①线路短。    ②水质好。  弊: 西线方案? ---- 幻灯片 473、西线方案的评价:  利:①线路短。    ②水质好。  弊:①地形、地质复杂。     西线方案? ---- 幻灯片 483、西线方案的评价:  利:①线路短。    ②水质好。  弊:①地形、地质复杂。     西线方案? ---- 幻灯片 493、西线方案的评价:  利:①线路短。    ②水质好。  弊:①地形、地质复杂。    ②工程艰巨、投资大。    . 西线方案? ---- 幻灯片 503、西线方案的评价:  利:①线路短。    ②水质好。  弊:①地形、地质复杂。    ②工程艰巨、投资大。    ③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可能大. 西线方案? ---- 幻灯片 51南 北 东 西 京杭大运河 向北、东 南 北 北方 地形 京杭大运河 三峡工程 大 ---- 幻灯片 52 新华社北京(2002)12月27日电(记者韩振军  王立彬)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举行。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发来贺信。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宣布工程正式开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发表讲话。     半个世纪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南水北调工程十分关心、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凝聚了新中国几代工程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在深入开展规划、设计和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提出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温家宝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 ---- 幻灯片 53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江泽民致贺信 朱镕基宣布正式开工 温家宝发表讲话 ---- 幻灯片 54---- 幻灯片 55---- 幻灯片 56 东线江都取水口 ---- 幻灯片 57 丹江口水利枢纽 ---- 幻灯片 58 京杭大运河 ---- 幻灯片 59 泰州引江河 ---- 幻灯片 60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将分别 于07/10年通水   新华社北京(2004)11月16日电(记者姚润丰)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宣布,根据国务院2002年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和当前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将于2007年通水,主要向江苏和山东两省供水;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010年通水,届时长江之水可调入北京。 ---- 幻灯片 61南水北调工程进展顺利 点击:210   来源:洛阳日报   日期:2010年7月9日    7月8日,工程人员在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工地施工。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陶岔渠首枢纽工程自2009年底开工以来,整体进展顺利,预计将于2013年12月完工。   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的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既是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的引水渠首,也是丹江口水库的副坝,工程设计为新址重建加电站方案,建筑物主要有引渠、重力坝、引水闸、消力池、电站厂房等。    新华社记者 朱祥                                                                                            ---- 幻灯片 62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简称西线调水,是从长江上游调水至黄河。即在长江上游通天河、长江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坝址海拔高程2900-4000米,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 是从长江上游干支流引水入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的重大工程,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工程。 ---- 幻灯片 63 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的重要水源。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580亿立方米,20世纪 50年代年均耗用河川径流量122亿立方米,到90年代,年均耗用河川径流量已达307亿立方米(其中流域外耗用106亿立方米);20世纪50年代入海水量480亿立方米,90年代仅120亿立方米。严重缺水,造成黄河下游频繁断流,供需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污染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使黄河主河槽淤积增加,平滩过流能力减少,防洪负担加重。1999年对黄河干流实行水量统一调度以来,断流的现象虽有缓解,但黄河流域属资源性缺水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的实施,需水量不断增加,黄河流域未来缺水的形势更为严峻。据预测,黄河流域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下游流域外供水按国务院分水指标控制,正常来水年份2010年流域缺水40亿立方米,2030年缺水110亿立方米,中等枯水年份缺水更多。 ---- 幻灯片 64 早在1952年,黄委会就组织从通天河调水入黄河的线路查勘。 根据毛主席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黄委会在中科院的配合下,在1958~1961年间进行了西线调水查勘工作,涉及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范围约115万平方公里。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黄委会又组织了几次西线调水查勘。1987年国家计委决定在“七五”“八五”期间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超前期规划研究工作,研究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入黄河上游的方案,调水工程区范围较50年代缩小到30万平方公里,这项任务历时10年,于1996年完成。1996年7月开始规划阶段的工作。2001年5月,水利部组织专家审查通过了黄委会提交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纲要及第一期工程规划》报告,这在西线工程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此后,水利部及时部署第一期工程转入项目建议书阶段。 ---- 幻灯片 65回顾50年的历程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西线工程的认识不断提高、思路不断调整。1978年以后的研究认为:西北地区缺水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与之相适应调水工程也应从小到大,分期开发,逐步扩展。因此调水工程规模要控制在一个适当的限度内。基于这样的认识,国家计委1987年确定的工作基本思路,就是在原来大范围、大工程规模、大调水量的总体布局框架下,缩小研究范围,提出从距离黄河较近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200亿立方米左右的方案进一步勘查。工作中根据隧洞开凿技术的发展和青藏高原寒冷缺氧、人烟稀少的特点,将输水线路从明渠为主转变为以隧洞为主,从着重研究抽水方式转变为着重研究自流方式。 ---- 幻灯片 66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遥遥无期?(图) 2009-05-25 03:53:00 来源: 舜网(济南)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最早也要2017年才能开工。(资料照片) ---- 幻灯片 67南水北调规划了“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其中的“四横”四指:( ) A、长江、黄河、淮河、海河 B、长江、汉江、黄河、淮河 C、长江、通天河、大渡河、黄河 D、长江、渭河、淮河、黄河 ---- 幻灯片 68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举行。这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进入了实施阶段。这项工程的实施,对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实现四大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最大意义。结合右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南水北调输水线路主要是为了解决 _ _ _、___ 、____ 等城市的用水紧张问题。造成上述地区用水紧张的自然原因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 。 (2)图中输水工程的优点是 ,但该工程的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比较突出,如对长江河口地区可能造成_______ ___ _____ 的问题 对北方灌区可能造成 的问题。 (3)水利专家们论证后提出了让东线工程的北上江水经大型涵洞在a河河床下通过的设想。从地理角度看,政府最终采纳这项建议而否定了河面跨越方案的主要理由是 。 天津 威海 烟台 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 可利用京杭运河输水,不必再另建输水干道 入海水量减少,海水倒灌 土壤次生盐碱化 黄河在郑州以下为“地上河”,如果从河床上跨越, 需要将水提得更高,增加了工程的难度和不稳定性。 ---- 幻灯片 69   土壤次生盐碱化是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因灌溉不合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可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或土壤中逐渐积累的过程。其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气候干旱,排水不畅和地下水位过高,是引起土壤积盐的重要原因,一般是地下水埋深(埋藏深度)比地下水临界深度浅,则将发生盐化;②地下水矿化度高。其积盐过程同土壤盐碱化。 ----

【点此下载】